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未成年人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鼻中隔棘、嵴、矩突畸形的 2 4例未成年患者作为手术对象 ,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术中凿除棘、嵴、矩突畸形部分 ,而软骨或骨则予切除整形或骨折复位。结果 术后 1年随访 ,治愈率 87.5 % ,总有效率 10 0 %。全部病例鼻中隔矫正基本平直 ,无一例发生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症状复发或鞍鼻畸形。结论 适应证掌握得当 ,手术方法选择正确 ,是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赵晓  王世飞  邓建华 《广东医学》2007,28(5):798-799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而再次手术的技术方法.方法 对1999~2004年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18例患者进行鼻内镜下再次矫正术.结果 1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2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以往治疗方法为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矫正术,以达到消除症状、恢复鼻功能之目的.鉴于以往方法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类型为矩状突(棘突)或嵴的患者时多有发生患处粘软骨膜或粘骨膜撕裂、穿孔等并发症,且手术费时、费力、患者痛苦较大等弊端,我们采用鼻中隔矩状突或嵴凿削术,经观察比较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实验组为1998年6月~2000年6月间收治的32例患者,鼻中隔偏曲类型为矩状突(17例)或嵴(15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28岁.全部患者均有鼻塞、头痛、鼻出血或邻近部位受累症状.对照组为1996年5月~1998年5月收治的上述类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采取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矫正术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33岁,矩状突13例,嵴1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对31例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伴下鼻甲病变者同期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全部患者鼻腔通气满意,头痛症状缓解18例,出血7例未再出血,耳鸣2例消失.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矫正术,能真正达到矫正、微创的目的,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完成随访的12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进行临床分析。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属中、重度,全部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得到彻底矫正,满意改善鼻腔通气、嗅觉功能,有效控制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疗效持久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偏曲可引起鼻腔阻塞、鼻出血、鼻窦炎症、头痛等,一部分患者鼻中隔偏曲呈嵴状或距状突。现鼻内镜手术大多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我科收治30例此类患者,采取突起处黏膜前后切口,去除中隔突起骨质,矫正中隔,使对侧完整保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青少年中的应用.方法 对45例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中尽量保持微创,选择性地切除或矫正鼻中隔偏曲部分,同期对肥大的下鼻甲行根部骨折外移.结果 45例青少年患者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促进鼻腔鼻窦黏膜的恢复.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对青少年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8.
杨汉霞 《四川医学》2013,(11):1698-1700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鼻内镜联合手术疗效.方法 39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内镜鼻窦开放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鼻中隔矫正居中,无1例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联合手术方式有效,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及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13例确诊为AR合并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患者分组,分别行鼻中隔鼻内镜下矫正术和鼻中隔鼻内镜下矫正术+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 3个月有效率为94.4%,6个月有效率为92.9%,1年有效率为90.3%.结论 对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AR患者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根本措施。我科于2001年3月~2005年10月共手术治疗10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选择其中前端软骨偏曲较轻或不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进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临床表现:单侧鼻塞11例,双侧鼻塞10例,偏头病8例,反复鼻出血7例;伴鼻窦炎20例,下鼻甲病变13例。鼻中隔偏曲情况:单纯棘突5例,单纯嵴3例,后端偏曲和高位偏曲10例,后端高位偏曲伴棘突或嵴18例。1.2手术方法依鼻中隔偏曲不同部位…  相似文献   

11.
苟立华 《西部医学》2006,18(4):465-46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和特点.方法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并对11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行同期手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视野清晰,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旭平  王继华  黎高新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1017-1019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而行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的技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39例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程度,原有软骨及骨质的残留状况,在内镜下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径路)进行手术:对10例鼻中隔前下端偏曲,1例低位偏曲和14例高位偏曲的患者采用鼻中隔前端"C"形切口;对12例鼻中隔后端偏曲和2例高位偏曲患者,在偏曲部位的前方作小弧形切口;必要时辅助电钻或骨锉进行手术。结果39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可获满意效果,是一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进行补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鼻内镜下简便、微创的鼻中隔矫正术,用以治疗鼻中隔中后段单纯骨嵴的鼻中隔偏曲.方法:表面麻醉后,于骨嵴前端和顶端行“T“形切口,分离黏骨膜,切除偏曲之骨嵴,铺平黏骨膜并凡士林沙条填塞.结果:术后观察(4~8)周,治愈25例,占92.59%,好转2例,占7.41%.结论: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矫正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0°鼻内镜对3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及临床愈后观察。15例鼻中隔偏曲的病人接受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后对照。结果 3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中隔矫正术,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33例疗效好,2例好转。该方法彻底安全治疗了鼻中隔偏曲减少了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视野清楚,直观方便简单易行,精确,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收治的32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26例患者均一次矫正满意,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满意,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中隔偏曲是鼻部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190 4年 Killian首先提出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 [1 ] 。近年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普及 ,鼻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鼻中隔手术 ,文献多有报道 [2~ 4 ] 。我科自 1990年以来应用鼻内镜技术行局限性鼻中隔切除术 12 8例 ,其中 35例应用 CO2 激光辅助行鼻中隔嵴突及距状突切除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实验组 12 8例 ,其中男性 81例 ,女性 4 7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 2 8.9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 76例 ,鼻中隔…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治疗鼻源性头痛4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绍欣 《医学综述》2012,18(8):1274-127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对41例鼻源性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及CT诊断后均行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1例鼻中隔偏曲且出现头痛、头昏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术,头痛消失或减轻,痊愈率达80.49%,总有效率达95.12%。结论因鼻中隔偏曲而出现鼻源性头痛在鼻内镜下行矫正术,治疗方法较简单、疗效好、对临床有较强的实用性,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偏曲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将方状软骨及偏曲的筛骨垂直板或上颌骨鼻嵴或后方的犁骨切除,但是在分离鼻中隔双侧黏骨膜时常因棘或嵴的张力而破裂,所以鼻中隔穿孔是并发症之一。我科应用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同时结合应用射频等离子技术,对鼻腔宽敞侧代偿肥厚下鼻甲消融,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恢复快,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鼻中隔偏曲与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下鼻甲等的解剖结构关系,与鼻窦炎发生的相关性逐渐被认识,因而鼻中隔的矫正,在鼻内镜外科技术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近4年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166例,取得的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6例患者中,男138例,女28例;年龄16~65岁,平均40岁.临床表现:鼻塞、流浓涕伴头痛148例,反复鼻出血15例,单纯头痛12例.鼻中隔偏曲的类型有C型或S型,有嵴突或棘突,有高位或低位,以复合型偏曲多见.诊断:单纯鼻中隔偏曲19例,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60例,鼻息肉伴鼻窦炎、鼻中隔偏曲87例(其中复发性鼻息肉1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对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手术前、后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3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达95.6%和84.62%,1年有效率达72.73%,2年有效率达65.45%。结论对因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