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豆渣粉低温加酶挤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豆渣粉加酶挤压规律,以纤维素酶为催化剂,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豆渣粉进行了挤压试验研究,获得了具有不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挤出物。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研究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加酶量、模孔直径对挤出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五个因素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物料水分、加酶量、螺杆转速、模口直径。在温度65℃、水分38%、加酶量3%、转速110 r/min、模口直径4.5 mm条件下,所得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1.74%。  相似文献   

2.
挤压加工条件对玉米淀粉酶转化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淀粉酶法挤压转化规律,以耐高温α-淀粉酶为催化剂,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玉米淀粉进行了糊化和液化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转化程度(DE值为17~36)的挤出物。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螺杆转速、机筒温度、物料水分和酶质量分数对挤出物DE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淀粉酶转化程度不受螺杆转速影响,但随物料水分、酶质量分数和机筒温度增加而增大;在机筒温度95℃时DE值达到最大,且随温度进一步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低温加酶挤压玉米淀粉糊化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淀粉加酶挤压转化规律,以中温α-淀粉酶为外加酶,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玉米淀粉进行了糊化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糊化程度的挤出物;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和酶浓度对挤出物糊化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机筒温度为71.35℃、物料水分31.81%、转速133.96r/min、酶浓度3.15u/g条件下,挤压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最优值为55.31%。  相似文献   

4.
中试生产稳定化全脂米糠粉中淀粉糊化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试小规模生产稳定化全脂米糠粉中淀粉的糊化程度进行研究,考察了调质工段中调质机转速和物料水分、挤压工段中螺杆转速和机筒温度、微波烘干工段中功率、粉碎工段中颗粒细度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调质机转速14 r/min,物料水分22%;挤压螺杆转速210 r/min,机筒温度138℃;微波烘干功率15~30 kW;粉碎粒度100~180目.在最优条件下,稳定化全脂米糠粉中淀粉的糊化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5.
主要以玉米粉,大米粉和豆渣粉为原料,用双螺杆挤压机进行挤压膨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螺杆转速、机筒温度、物料水分对提高产品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大米∶玉米=1∶3,豆渣的添加量8%的情况下,最佳挤压工艺条件为螺杆转速850 r/min,机筒温度150℃,物料水分14%。  相似文献   

6.
强化膳食纤维挤压膨化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和荞麦为主要原料,强化膳食纤维开发研制挤压膨化休闲食品,并对挤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首先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不同含量的膳食纤维对产品口感的影响;然后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膨化度(Y1)与物料湿度(X1)、机筒温度(X2)和螺杆转速(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Y1=0.119179 0.016455X1-0.018315X3 0.028592X12 0.027734X32;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挤压工艺的最佳参数:物料湿度为12.7%,机筒温度为120℃,螺杆转速为274r/min。分析表明,不溶性膳食纤维经挤压蒸煮后降低了17.9%。  相似文献   

7.
以燕麦麸皮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出法对燕麦麸皮进行改性处理,比较挤压前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变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挤出改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改性燕麦麸膳食纤维SDF含量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水分添加量燕麦麸粉粒度螺杆转速挤出温度,双螺杆挤压法改性膳食纤维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添加量26%、挤出温度75℃、燕麦麸粉粒度140目、双螺杆转速24 Hz。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燕麦麸膳食纤维中SDF可达8.8%,比原燕麦麸膳食纤维中SDF提高29.4%。  相似文献   

8.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组织化豆粕中水分分布状态,并分析了组织化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变化情况,以期为豆粕组织化产品的加工、保藏及挤压在膳食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水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与挤出物中均含有两种状态的水分。其中,T21的弛豫时间在2~3 ms之间;T22的弛豫时间在7~11 ms之间。经挤压处理之后,挤出物中的水分进行了重新分配,邻近水在总水量中的比例上升至91.93%,多层水的比例则降至8.07%。水溶性膳食纤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挤压温度及大豆蛋白添加量对挤出物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有影响,不同加工方式均会提高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影响顺序为:挤压微波蒸煮未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加酶挤压法生产淀粉基脂肪替代品的可行性,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DE值为指标,利用双螺杆挤压机研究物料水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加酶量对DE值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研究操作条件,加酶挤压法可以生产淀粉基脂肪替代品(DE值为2.882~9.963)。加酶量和物料水分对DE值的影响显著,螺杆转速对DE值的影响不明显,DE值随加酶量和物料水分的增加而增大,随机筒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
全脂米糠过氧化物酶挤压钝化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挤压稳定化方法处理全脂米糠,探索挤压加工参数对灭酶效果的影响规律。以挤压机机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模孔直径为考察因素,过氧化物酶残余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挤压工艺的因素排序为机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模孔直径,在机筒温度135℃,物料含水率22.5%,螺杆转速130 r/min,模孔直径8 mm的挤压条件下,过氧化物酶残余酶活达到最小值0.53%,钝化效果较好,过氧化物酶残余酶活低于微波法,稳定化程度较高。SEM电镜结果显示,挤压处理使米糠的微观结构发生复杂变化,更加易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1.
小麦麸皮膳食纤维挤压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麸皮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对其进行挤压加工,以提高小麦麸皮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研究了挤压温度、物料含水量和螺杆转速对原料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麸皮含水量20%,挤压温度170℃,主机转速185 r/min时,麸皮原料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3.22%提高到10.1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扫描电镜检测及持水力与膨胀力试验显示,加压处理可以有效地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以及改变麸皮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挤压工艺和酶解条件对米糠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挤压膨化辅助酶水解技术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热量法等表征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及物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挤压温度130℃、螺杆速度200 r/min、物料含水量20%,酶用量2.0%、酶解温度75℃、酶解时间90 min、p H 6.0的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30.35%。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表面形态疏松,呈蜂窝颗粒状,内部由纤维素类物质形成支撑主体,热力学相对稳定。与未经挤压膨化处理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相比,挤压辅助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更高的持水力、结合水力、溶胀力、结合脂肪能力及丰富的空间网状结构,结构及物化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Wheat bran and rye bran are mostly used as animal feed today, but their high content of dietary fiber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are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 Increased use of bran as food raw material could therefore be desirable. However, bran mainly contains unextractable dietary fiber and deteriorates the sensory properties of products. Processing by extrusion could increase the extractability of dietary fiber and increase the sensory qualities of bran products. Wheat bran and rye bran were therefore extruded at different levels of moisture content, screw speed and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find the optimal setting for increased extractability of dietary fiber and positive sensory properties. A water content of 24% for wheat bran and 30% for rye bran, a screw speed of 400 rpm, and a temperature of 130 °C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extractability of total dietary fiber and arabinoxylan. Arabinoxylan extractability increased from 5.8% in wheat bran to 9.0% in extruded wheat bran at those settings, and from 14.6% to 19.2% for rye bran. Total contents of dietary fiber and arabinoxylan were not affected by extrusion. Content of β‐glucan was also maintained during extrusion, while its molecular weight decreased slightly and extractability increased slightly. Extrusion at these settings is therefore a suitable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use of wheat bran and rye bran as a food raw material.  相似文献   

14.
双螺杆挤出工艺对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螺杆挤出技术对米糠进行处理,增加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挤出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米糠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各因素强弱次序为:挤出温度>水分含量>物料粒度;当挤出温度170℃、水分含量35%、物料粒度80目(0.175mm)时,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20.85%,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15.
高湿挤压米糠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酶法制备高湿挤压米糠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适制备工艺参数,以高湿挤压米糠渣为原料,研究料水比、纤维素酶添加量、溶液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料水比1:15,纤维素酶添加量0.8%,溶液pH4.5,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5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产率为24.14%,明显高于未经高湿挤压的米糠渣。  相似文献   

16.
挤压豌豆纤维粉制备的不可溶膳食纤维油脂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挤压条件下不可溶膳食纤维对植物油和动物油吸附能力进行研究。以豌豆纤维粉为原料,通过改变挤压条件,改善豌豆纤维粉的物性,利用酶水解去除物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得到不可溶膳食纤维。豌豆纤维粉挤出物和不可溶膳食纤维,随着物料水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的升高,对于植物油和动物油的吸油量皆为先升高再降低,整体的吸油量后者高于前者。豌豆纤维粉挤出物去除淀粉和蛋白质前后吸附植物油能力由0.50 g/g提高到1.27 g/g;吸附动物油能力由0.56 g/g提高到1.75 g/g。结果表明经挤压技术改性的不可溶膳食纤维粉对油脂的吸附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双螺杆挤压对小麦膳食纤维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研究挤压条件对小麦膳食纤维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挤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15%,出料口温度140℃,螺杆转速100 r/min。在此条件下,样品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4.18 g/g、3.45 mL/g,与挤压前相比,分别提高0.7 g/g、1.25 mL/g。挤压后基本成分变化为:水分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升高,淀粉、蛋白质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有所降低,其它成分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显微观察,处理后样品较处理前样品组织结构更加疏松,粒度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80目玉米粉、糙米粉、燕麦粉、麦麸粉作为营养杂粮粉生产原料,研究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对产品品质指标径向膨化度、糊化度和吸水性指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挤压技术制备膨化营养杂粮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量15%、螺杆转速130r/min、机筒温度160℃,此时产品径向膨化度为3.26,糊化度为91.87%,吸水性指数为491.8%。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剥皮麸为原料,对其进行基本成分测定,并选取40~100目的剥皮麸,利用双酶分步法制备膳食纤维。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制取膳食纤维的最佳酶反应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为25 U/g剥皮麸,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45 min;中性蛋白酶的用量为1 200 U/g剥皮麸,温度为50℃,时间为45 min。在此条件下,最终测得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89.28%。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溶出,采用螺杆挤压处理,研究了筒体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物料含水量以及蛋白酶解的影响。实验结果,以NSI、氨基态氮为主要指标辅以其他物理特性参数,确定螺杆挤压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25r/min,物料含水量10%,简体温度160℃,喂料速度9r/min,此时NSI可达73.93%。各因素对NSI影响次序为:螺杆转速〉物料含水量〉筒体温度〉喂料速度。进一步采用胰蛋白酶酶解可使NSI及氨基态氮含量分别提高94.94%、8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