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国际通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大底盘单塔和大底盘双塔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模型,进行结构的模态分析,比较单塔结构和大底盘双塔结构的动力特性的差别,从而总结出大底盘双塔结构自振特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张华  李文华 《硅谷》2014,(14):132-134
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建筑逐渐转向小区式发展,通常整个小区为多栋高层或小高层建筑,在地下通过一层或两层地下车库连为整体构成大底盘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不属于大底盘多塔楼结构,但是比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要复杂。文章以具体工程为例,对这类结构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了研究和分析:结构缝的设置、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和计算结果分析、大底盘地下室结构设计等,得出相关结论:多栋楼大底盘结构的高层住宅小区结构设计时,首先应结合建筑功能分区合理设置结构缝和确定结构嵌固端,使结构布置更加合理,有利于抗震。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进行结构计算分析,通常采用采用整体和分散两种计算模型进行包络设计,取最不利的结果。大底盘地下室结构设计时,应重点解决高层主楼与地下车库之间的沉降差异、地下车库的抗浮等问题。解决了大底盘地下车库高层住宅小区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可为以后同类型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底盘非对称结构的受力情况比对称结构更为复杂,文章分析了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大底盘非对称多塔楼结构协同计算与各单塔独立计算时的地震反应,并指出多塔楼协同计算时,应选取足够数量的振型数才能使高阶振型中对地震反应起一定作用的振型考虑进去,以满足结构设计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现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这种结构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将建筑功能发挥到最大,其综合性更强,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与分类的介绍,进而探讨了该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要点,仅供交流。  相似文献   

5.
包世华  王建东 《工程力学》1996,(A03):481-487
本文用沿度高方向分段连续化的方法,对底部为大底盘,上部开有贯穿大孔口的高层建筑结果,建立一个分段连续的串并联振动模型,导出其水平振动的微分方程组,用常微分主主程求解器COLSYS求解其自振频率及相应的振型。讨论了不同孔口大小和各种不同底盘与上部结构刚度比时的振动特性,为复杂结构提供了一种可用的动力计算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包世华  闫焕金 《工程力学》1999,2(A02):825-831
本文用沿高度方向分段连续的方法,对置性地基上的大盘大孔口高层建筑结构建立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平衡微分方程组,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器求解其位移和内力。为大底盘大孔口高层建筑结构考虑上部结构与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提供了一种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7.
面向卫星结构轻量化的发展需求,以卫星发动机支架底盘为研究对象,针对卫星轻量化发动机支架底盘,重点开展了激光加工参数优化和成形工艺研究,完成了卫星发动机支架底盘的增材制造成形且通过了力学试验考核,从而验证了增材制造方式在实现卫星结构轻量化方面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王凯 《中国科技博览》2013,(36):479-479
地下室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对建筑物的使用与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建筑物朝着高层、超高层的逐步发展,大底盘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也开始大量被应用于各类高层建筑之中。同时,大底盘地下室结构占建筑工程的造价比重也开始越来越大,因此,在对高层建筑群共用大底盘地下室的结构进行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各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底盘地下室结构设计关键点以及设计实例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地铁上盖结构隔震效果,建立了大底盘-多塔楼双自由简化模型,考察质量比和周期比对结构动力特性以及对塔楼和底盘地震作用的影响规律。采用ETABS软件建立了地铁上盖精细模型,研究塔楼高度、塔楼数量、隔震层刚度及粘滞阻尼器等对结构动力特性、塔楼和底盘减震效果的影响。双自由度简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隔震塔楼与大底盘常见的周期比范围内,塔楼的剪重比与塔楼质量关系不大,大底盘的剪重比随着塔楼质量增大略有减小。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精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惯性力沿塔楼高度分布均匀,建筑高度对地震作用影响很小,大底盘的地震作用随塔楼高度增大总体上略有增大。随着塔楼数量增加,塔楼的减震效果略有下降,大底盘的地震作用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层刚度增大时,塔楼地震作用增大,大底盘地震作用减小。隔震设置粘滞阻尼器后,地震力沿塔楼高度的分布规律发生明显改变,塔楼底部的地震作用减小,顶部的地震作用显著放大;设置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降低大底盘的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晏华 《工程力学》1997,(A01):428-432
本文用采用多个赐性平面块假定的静动分析模型一致的方法,结合一实际工程,对大底盘上有不对称联体塔楼的结构计算方法及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大底盘三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利惟  许利磊 《工程力学》2000,2(A02):350-352
文中分析了大底盘三塔楼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其上下部共同工作情况及结构的自振特性,可供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针对结构体系并结合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的工程实例,从结构重点关键部位的应力分析和结构设计的构造处理等进行分析,以便得出一些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建东  包世华 《工程力学》1997,(A02):606-614
本文用沿高度方向分段连续化的方法,对底部大底盘、上部开有贯穿大孔口的高层建筑结构,建立了整体的稳定方程,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器COLSYS求解,讨论了孔口不同位置不同大小时临界荷载的变化规律,为这种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4.
大底盘大孔口高层建筑结构的二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东  包世华 《工程力学》1998,(A02):594-597
用沿高度方向分段连续化方法,对底部大底盘,上部开有大孔口的高层建筑结构,考虑竖向载荷在侧向位移下所产生的二阶效应的的影响,建立了二阶分析的基本微分方程,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器COLYSYS求解基位移和内力,为这种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二阶分析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5.
大底盘大孔口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东  包世华 《工程力学》1996,(A03):527-531
本文用沿高度方向分段连续化的方法,对底部为大底盘,上部开有贯穿大孔口的高层建筑结果,建立一个分段连续的串并联模型,导出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平衡微分议程一,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器COLSYS求解其位移和内力,为复杂结构提供了一种简化的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用来承载整台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底盘机构,实现机器人在地面的全方位移动。方法:首先设计主动万向轮并对其解耦,然后结合偏瘫患者康复训练需求和机器人硬件结构,设计机器人底盘整体结构,然后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完成了基于主动万向轮的下肢康复机器人移动底盘机构的设计和运动学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底盘的全方位移动特性。结论:基于主动万向轮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底盘可以实现地面全向移动,满足偏瘫患者地面训练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大底盘单塔楼隔震结构的研究中,尚缺乏缩进比例对隔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确定了塔楼缩进比例为1∶3的大底盘单塔楼模型,制作安装了基础隔震、层间隔震和抗震这三种结构模型并进行单向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比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据此建立了塔楼缩进比例分别为1∶1.5、1∶2、1∶2.5和1∶3这四种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与抗震结构相比,基础隔震各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随楼层数增加略微增大,顶层放大较为明显,但总体反应接近平动;层间隔震的塔楼加速度反应近乎平动,但底盘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却比抗震模型大,且随着楼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基础隔震各层层间位移减震效果显著,而层间隔震底盘楼层减震效果差,两者底盘响应差异性较大。进一步分析得到,随着缩进比例的增大,三种结构形式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均有增大的趋势,其中基础隔震与层间隔震模型的增幅较小,而抗震模型的增幅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大底盘单塔楼隔震方案的选择和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怠速状态下振动过大的客车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及锤击模态实验,得到整车的振动频率成分及固有特性。通过振动分析得出影响该客车振动的主要因素是发动机转动传到底盘大梁的振动,与怠速车速密切相关。并对其底盘进行结构仿真分析,经过与模态测试对比,最终确定客车振动是怠速的工作频率与车辆底盘固有频率的耦合问题,通过改变底盘局部结构合理消除共振耦合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怠速状态下振动过大的客车进行现场振动测试及锤击模态实验,得到整车的振动频率成分及固有特性。通过振动分析得出影响该客车振动的主要因素是发动机转动传到底盘大梁的振动,与怠速车速密切相关。并对其底盘进行结构仿真分析,经过与模态测试对比,最终确定客车振动是怠速的工作频率与车辆底盘固有频率的耦合问题,通过改变底盘局部结构合理消除共振耦合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带有连体的大底盘双塔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情况,确定连体的合适位置,本文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三个比对模型,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Z向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这三个模型的整体变形情况、最大位移曲线,并将之进行比较,得出了相应结论,即带有连体的大底盘双塔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整体变形和位移明显加大,并且随着连体位置升高,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