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表移动和岩移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北陈庄地面岩移观测站,定期对整个观测站进行全面水准测量,严密监测地表下沉和变形,进而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对地表移动和变形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了袁庄矿井下开采后地表的下沉和移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煤矿地表沉陷提供了实测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表移动观测站布高及数据处理方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空区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实地观测是获得地表移动规律的主要手段。由于过去计算手段的限制,观测站布设与数据处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地表移动和变形计算精度受到较大影响,文章针对传统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和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云盖山煤矿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盖山煤矿井田范围内村庄密集,压煤量很大。为解放村庄下压煤,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必须掌握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该矿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及现场观测,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有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该区域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的特殊性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是进行地表移动规律研究的基础。地表移动观测站能否布设合理,关系到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因此,要进行开采沉陷的观测,就必须合理布设地表移动观测站。三河尖煤矿在龙固火车站铁路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并及时监测下沉数据及变形情况,为其修复提供了准确的技术资料,保证了铁路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建立山脚树矿121515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的历史背景、建立观测站地区的地质条件,提出矿区内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规律及地表移动变形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及数据处理方法简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采空区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实地观测是获得地表移动规律的主要手段。由于过去计算手段的限制 ,观测站布设与数据处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使地表移动和变形计算精度受到较大影响 ,文章针对传统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和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山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处理的新途径。将主断面和主滑方向的观测数据视为整体进行分析,通过对观测站原始数据的处理,建立了山区滑移影响函数和任意地表点移动变形的一般模式,并提出山区地表移动参数的求取途径,为山区地表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综采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综采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和观测,分析研究了该特殊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建立地表岩移观测站,通过观测地表移动变形情况以及受采动影响地表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探索深部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合理地指导村庄下采煤。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保护地表构筑物,科学合理留设保护煤柱,需要对地表变化规律及移动变化进行研究工作.在忻州窑矿8308工作面上方地表建立开采沉陷观测站,研究忻州窑矿因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化、破坏规律,以及开采对地面构筑物的影响、破坏机理、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观测资料,求取地表移动变形的角量参数及预计参数.用实测的移动变化参数进行建筑物...  相似文献   

11.
将重庆基岩裸露地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近水平煤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根据矿区的地质构造和近水平煤层赋存的特点,通过建立地表位移观测站,利用长期的实测结果,综合分析了不同的回采工作面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的观测数据,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拟合得出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曲线及相关参数.为进行工程类比和预测,建议采用剖面函数法对实测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有关移动变形参数应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李家海  尚建岗 《煤炭技术》2003,22(6):108-110
通过建立北陈庄地面岩移观测站 ,定期对整个观测站进行全面水准测量 ,严密监测地表下沉和变形 ,进而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 ,对地表移动和变形参数进行计算 ,得出了袁庄煤矿井下开采后地表的下沉和移动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煤矿地表沉陷提供了实测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以邢台矿区各矿观测站资料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求出了厚冲积层、大采深地质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初步掌握了邢台矿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也为类似条件的矿区进行地表沉陷预计及"三下"采煤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6,(8):23-25
为研究煤炭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等构筑物的影响和破坏,获取相应地区采煤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控制地表沉陷,在综放工作面上方建立相应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在进行回采时多次进行地表移动和变形观测获得相应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分层综采快速推进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阳矿“三下”压煤量达一亿多吨,在七三采区7303、7305工作面建立地表岩移观测站,进行了4年多的观测与研究,初步掌握了五阳矿分层综采快速推进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 1 观测站及采区地质条件 1.1 观测站建立从1986年起,先后在7303及7305工作面建立三条地表岩移观测线。累积测点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松藻煤矿采动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开采沉陷参数,该矿在2316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系统分析观测站实测资料,研究得到了基岩裸露山区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特点,并求取了相应的动态地表移动参数、岩移角参数,以及概率积分法地表沉陷预计参数,为松藻煤矿适中街区建筑群下采煤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方齐  郭广礼  朱晓峻 《金属矿山》2015,44(5):129-134
为了提高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的自动化程度、数据处理速度以及绘制移动变形曲线图的效率,基于Visual Basic(VB)及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VBA)编程语言,并融合Access数据库、AutoCAD、Excel软件技术,实现了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中的参数查询、观测线长度计算、观测线布设、数据输出、后期观测数据处理及绘制曲线等一系列功能。首先在AutoCAD软件中快速进行工作面上方地表、线状路线观测站的布设;然后采用Excel软件自动化处理观测数据并绘制变形曲线图,并改进了Excel软件中绘制带平滑线散点图坐标轴的标注功能;最后将上述2个功能模块集成到同一程序中,从而克服以往程序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差、修改不便等缺陷。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布站需求,满足绘制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图的特殊要求,有助于提高矿区地表观测站设计的自动化程度,为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煤炭开采后对地表的影响,文章以晋煤集团成庄矿5310大采高工作面为例,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收集地表移动数据,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地表下沉曲线、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和地表移动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后,地表移动和变形值较大,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广,在走向上最大影响范围超过300m。  相似文献   

19.
方茜 《煤》2020,29(3):82-84
为研究大采宽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开采特征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余吾煤业S1202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现场观测和分析,获得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并进行了合理修正,揭示了大采宽大采深综放工作面的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和特点,为类似条件下矿井的“三下”采煤和保安煤柱留设提供了可靠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某矿3107、3111、3115条带开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在工作面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受到采动影响的地表进行动态观测,及时掌握其移动变形情况;研究其煤层开采以后地表的移动规律,并建立地表移动变形的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研究开采不同个数条带工作面条件下地表的变形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