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动脉造影是应用影像学方法检查下肢动脉有无病变或为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目前,股动脉穿刺仍然是选择性下肢动脉造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彩侠 《全科护理》2011,9(19):1741-1741
下肢动脉造影是应用影像学方法检查下肢动脉有无病变或为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目前,股动脉穿刺仍然是选择性下肢动脉造影的主要途径。由于造影后下肢制动时间长,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高,术后不能正常排尿,给病人带来诸多不适和生活不便,可能引起诸多并发症,做好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的作用。我科2008年6月—2010年7月对38例病人经股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l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段动脉内血栓的发生部位、类型、表现及其血管壁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流状态。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血栓的符合率达100%,血栓发生部位以胭动脉及股动脉较多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实时、方便、快捷、准确地评价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以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病变程度及特点,可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包括下肢动脉管径,下肢血管病变率,下肢血流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超声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与DSA对照研究。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4月-2018年10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71例疑似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回顾所有病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同时以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对比超声诊断效果。结果:DSA诊断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者61例。超声诊断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者5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与金标准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灵敏度99.7%、特异度90.9%。结论:超声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超联合踝臂指数(ABI)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辖区居民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并检出糖尿病的患者186例,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下肢血管彩超、ABI测量,以临床最终确诊下肢血管病变作为判断标准,分析彩超联合ABI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结果 确诊66例患者有下肢血管病变;有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无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下肢动脉病变患者ABI≤0.9比例为59.09%,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21%、60.00%和60.75%,ABI诊断下肢病变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7.86%、58.33%和58.06%;联合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85%和73.33%。结论 彩超联合ABI定量作为一种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下肢血管病变的无创手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邓云  冯晓波  邹立军  成伟 《临床荟萃》2010,25(14):1236-1237
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外周动脉病变(PAD)之一,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常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足部溃疡,使得足坏疽及截肢率增加,残疾率及病死率升高。但许多无症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常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踝肱指数(ABI)下降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早期诊断下肢动脉病变,因此本研究前瞻性地测定了本院住院的无下肢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的ABI,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文章着重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MRA及CTA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41例临床确诊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管行MRA、CTA、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A、CT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 MR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成像的总体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8%、98%、97.7%,CT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成像的总体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7%、94.9%、98.1%。膝上动脉组,MRA的成像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98.4%、98.4%、98.4%,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8%、98%、97.6%。膝下动脉组,MR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7%、97%、96.6%,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7%、83.3%、98.9%。结论 MRA及CTA均为诊断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且MRA及CT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整体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但MRA对膝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优于CTA。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肢体感觉反馈减退,因此下肢动脉病变临床症状往往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加不明显[1].本研究通过评估超声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病变程度及闭塞患者侧支动脉形成,以期为临床的明确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糖尿病组,均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无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非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分析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对比两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参数水平及血管狭窄程度。结果:糖尿病组腘动脉PSV、足背动脉PSV、足背动脉EDV、股总动脉PI、腘动脉PI、足背动脉PI、股总动脉RI、腘动脉RI、足背动脉RI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总动脉EDV、腘动脉EDV、股总动脉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管狭窄程度大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可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资料,明确诊断并作治疗评价.结果 23例患者的下肢动脉CTA图像血管轮廓清晰,血管腔内的病变以及对病变血管的形态,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血管壁的钙化情况均显示良好.23例患者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其中7例行血管腔内治疗.结论 MDCTA在诊断和评价下肢动脉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已成为临床行血管介入治疗和手术前患者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PAD)超声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并经血管造影证实的PAD患者220例,分成糖尿病组(DM)和非糖尿病组(N-DM),分析两组患者斑块特征、病变特点及糖尿病组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M组患者不规则型斑块、钙化性斑块比例高于N-DM组;DM组病变长度、TASCII C/D型病变所占比例、膝下流出道评分均高于N-DM组(P0.05)。DM组合并吸烟组不规则型斑块、钙化性斑块比例与DM组未合并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病变特征的研究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糖尿病是PAD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112条下肢进行DSCT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672个节段,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56例中1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17例与手术对照,28例与超声检查对照研究.结果:DSCTA与DSA符合率90.9%,与手术符合率91.1%,与超声符合率92.9%.结论:D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感觉神经功能与下肢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等情况,并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组,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下肢动脉病变率亦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明显变化,糖尿病组中下肢动脉病变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结论血管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作用,尽早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红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3):195-196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26例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用2D-GDFI检测,并有血管造影和/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6例患中有闭塞性动脉硬化2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动静脉瘘及多发性大动脉炎各1例。结论 2D-CDFI诊断下肢支动脉病变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意外创伤~([1])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造成的损伤和死亡在我国疾病死亡谱中已居第4位;机械性损伤作为意外创伤的第2大原因,多合并血管、神经、内脏等的损伤;四肢周围血管的损伤常造成血运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或因肢体缺血坏死而致残。失血性休克病人约有80%死于手术室,接近50%的病人在伤后24h死亡~([2])。下肢动脉造影~([3])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检查下肢动脉有无病变或者为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疗技术,在下肢血管病变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价值比较及其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双下肢MSCTA检查,对有严重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38例患者行一侧或双侧下肢DSA检查,并同时行病变动脉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对比观察MSCTA与DSA检查的符合情况并计算MS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糖尿病双侧髂动脉Ⅲ、Ⅳ级病变MSCTA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MSCTA对股、胭动脉Ⅲ、Ⅳ级病变诊断均准确度分别为93.3%、93.8%,对膝下动脉Ⅲ、Ⅳ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均为88.1%.结论 MSCTA能准确直观地反映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和方法的选择、干细胞移植术后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复查、随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45例糖尿病患者和43例健康者的下肢动脉的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同时检测血流频谱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内径、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配合高频探头比较其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100例经多功能超声诊断的下肢动脉病变分析,部分病例与X线血管造影对比。结果: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配合较高频探头,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壁,管腔内容物,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多功能超声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2-DM)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诊断应用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64例2 DM患者与38例同期住院非2 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照.结果 2-DM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血管壁中-内膜(IMT)、硬化斑块、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DM组下肢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以累及腘动脉以下胫前、胫后动脉多见,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M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差有关.结论 超声检查是2-DM患者LEAD诊断的有效手段,可评估病变部位、阻塞的程度、病变长度以及解剖的异常,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