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9~10月收治5例原发性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1例伴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在1年内先后左腕、右踝及左胫骨骨折。均在外院首诊为骨质疏松症,入我院后经完善医技检查最终确诊为肺腺癌骨转移3例,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骨转移各1例。结论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症均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两者鉴别困难。故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应注重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建立比较完整的排除诊断项目,以降低原发性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3):163-165,F002
近年来在国际上通行的骨肿瘤病理分类 ,仍然主要根据瘤细胞分化的类型及细胞基质产物划分 ,同时还参考瘤细胞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及超微结构特征、肿瘤的X线及临床表现〔1〕。新的骨肿瘤病理分类不仅包含了一些近年来新发现的肿瘤类型 ,也对一些传统类型的肿瘤有了新的认识。1 成骨性肿瘤1.1 骨母细胞瘤 形态学与骨样骨瘤几乎无法区分 ,主要依据肿瘤大小、发生部位、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来区分 ,有可能是同一肿瘤的不同分化阶段。以往所谓的“恶性”骨母细胞瘤应属交界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目前报告无转移 ,可局部浸润复发 ,因此多数人…  相似文献   

3.
王晓婷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0):933-934
目的 探讨良、恶性骨肿瘤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方法 对 12 3例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恶性骨肿瘤X线表现以大片低密度区、局部骨皮质、骨小梁消失 ,边界浸润状及模糊不清的破坏为主 ;良性骨肿瘤其X线特点是有完整清晰的肿瘤轮廓 ,骨壳完整等。结论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除结合病史和肿瘤组织来源外主要应结合其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骨转移瘤常见,约占恶性骨肿瘤的22%,当以骨转移瘤为首发表现.而原发瘤症状尚不明显时,易误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或其它骨疾患。我院1981-09-2002-09共遇到45例,临床及影像学均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VX2骨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VX2细胞块植入到20只兔的胫骨髓腔内建立骨肿瘤模型,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2只用于观察模型自然生存期。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1-2周在髓内生长,2-3周向髓外软组织侵犯,3-4周出现肺转移,5-6周有肾、盆腔淋巴结转移;荷瘤兔的自然生存时间7-8周,最终因全身广泛转移而死。结论:此模型移植成功率较高,生物学特性稳定,转移模式与人骨肿瘤转移方式类似,不失为今后研究骨肿瘤的较理想的大动物模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12只VX2移植性骨肿瘤兔接受HIFU治疗,采用超声检查、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HIFU治疗后移植性骨肿瘤的变化。结果 HIFU治疗后骨内、外肿瘤组织的回声增强,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结论 HIFU治疗兔移植性VX2骨肿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扫描层厚2~3mm,重建间隔1.5mm,螺距为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SSD及MP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20例骨肿瘤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骨肿瘤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我们认为SSD及MPR重建方法的结合运用,并参考CT的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将提高螺旋CT对骨肿瘤的定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肿瘤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 1%~2 % ,包括 3 0余种性质不同的病种及一些瘤样病变。良恶性骨肿瘤比例各家悬殊较大 ,国外报道 1∶3 2 ,国内有报道1∶2 1[1] 。在恶性骨肿瘤中 ,男女发病率约为 1 5~ 2∶1。软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骨巨细胞瘤、骨髓瘤等发病频数最高 ,骨转移瘤虽非骨原发肿瘤 ,也占着相当比重。各种恶性骨肿瘤均有各自的好发部位 ,但以股骨、胫骨为最常见 ,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热疗。肿瘤热疗是用加热方法治疗肿瘤。早在公元前 5 0 0 0年 ,据说埃及一位名叫EdwinSmith的医生记载曾用加温…  相似文献   

9.
转移性骨肿瘤X线影像特点和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移性骨肿瘤在骨骼病变中常常见到 ,但转移性骨肿瘤在其影像上与其他骨病有相似的特点 ,很容易发生误诊 ,把转移性骨肿瘤误诊为其他骨病。本文收集我院近 5 a来证实为转移性骨肿瘤者 86例 ,现就其中 2 6例误诊为其他骨病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86例中 ,男 6 2例 ,误诊 18例 ,误诊率为 2 9.0 3% ;女 2 4例 ,误诊 8例 ,误诊率为 33.33% ;年龄 2 5~ 95岁 ,平均 5 5岁 ,平均误诊率为 30 .0 2 %。本组误诊 2 6例中 ,后来查出原发肿瘤者 2 2例 ,分别为肺癌 8例 ,前列腺癌 6例 ,卵巢癌 2例 ,食道癌及脑肿瘤各 1例 ,未查明者 4例…  相似文献   

10.
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与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恶性骨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率高于原发性骨肿瘤[1]。原发性骨肿瘤中骨肉瘤最常见,约占35%,其次是软骨肉瘤,约占30%,尤文肉瘤占16%[2]。恶性骨肿瘤传统治疗方式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功能重建后并发症发生率高[3],以及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正常组织且不同程度地破坏宿主的免疫功能。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具有无创或微创的特点,在治疗恶性骨肿瘤方面有其独特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转移性骨肿瘤在恶性骨肿瘤中甚为常见,据统计,在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当中70%以上病例有骨转移,但发生于颌骨的转移瘤却比较少见。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5例颌骨转移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型碱性磷酸酶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以观察TALP和BALP在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在监测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40例恶性骨肿瘤、40例良性骨肿瘤及14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采用法国临床化学会推荐的速率法测定血清TALP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BALP水平。结果恶性骨肿瘤组的TALP活性为(325·55±356·36)U/L,BALP活性为(177·19±240·67)U/L,与同龄对照组TALP(120·70±70·59)U/L,BALP(61·30±44·45)U/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骨肿瘤组的TALP(100·14±35·39)U/L,BALP(32·93±15·68)U/L,与同龄对照组TALP(57·64±11·06)U/L,BALP(19·92±7·53)U/L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良性骨肿瘤组与同龄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骨肿瘤与其他两组比较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恶性骨肿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结果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ALP和BALP是反映骨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生化指标,并对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作为骨肿瘤的检测指标,血清BALP比TALP更为特异和敏感。  相似文献   

13.
新书介绍     
由江浩教授主编的《骨与关节MRI》第2版己于2011年5月出版。该书对恶性骨肿瘤、骨肿瘤样病变等病种及颞颌、肩、肘、腕关节部分内容作了大量修改和补充。除第十一章骨髓外,其余章节中80%~90%的图片均作替换,第1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1)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前后的MRI变化特征;(2)探讨MRI作为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后的近期疗效评价手段.方法总结35例恶性骨肿瘤HIFU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MRI变化,分析治疗前后平扫T1W1、T2WI及Gd-DTPA增强后T1WI各序列的信号变化特征.结果HIFU治疗后MRI检查,肿瘤治疗区T1、T2变短,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治疗边界清楚,边缘锐利,周边可见线状的强化带.结论HIFU治疗前后MRI信号变化较明显,治疗后2周MRI检查,T1、T2较治疗前缩短,Gd-DTPA增强后不强化,且治疗区边界清楚,边缘呈线状强化,信号变为较均匀一致,MRI可作为HIFU治疗后的一种近期无创性的疗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骨肿瘤的超声诊断及CDF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CDFI技术检查在原发性骨肿瘤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Acuson128XP/10型电脑彩色声像信。对64例疑为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男36例,女28例)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物在二维图像中有良好表现,CDFI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内的血液开态,恶性骨肿瘤血流速度高于良性骨肿瘤。而RI、PI前者低于后者,通过二维及CDFI观察肿瘤内部血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对原发性骨肿瘤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就MRI、CT在儿童恶性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予以讨论。1 资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年 6月至今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儿童恶性骨肿瘤 15例 ,肿瘤分布见表 1,并与儿童期常见的嗜酸性   表 1  15例儿童恶性骨肿瘤病例及分布表例数部位骨肉瘤 6左股骨 4例 ,左右胫骨各 1例。尤文肉瘤 4左耻坐骨、髋臼及股骨头 ,T1 1 ,右股骨及左第二趾各一例恶性骨母细胞瘤 1C3恶性淋巴瘤 1C3转移瘤 3额颞骨、股骨肉芽肿 4例鉴别。男 11例 ,女 8例。年龄 5~ 15岁。单独行MRI 9例 ,CT 3例 ,同时行MRI及CT的有 7例。MRI采用PHILIP…  相似文献   

17.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骨肿瘤,约占骨原发性肿瘤的1%。现将我院自1985年7月至2001年12月所收4例骨母细胞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良性与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山东省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骨科良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自行设计的骨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表收集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良性骨肿瘤手术患者310例,发生医院感染2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45%;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167例,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57%。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中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良性骨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骨盆手术和ASA评分≥3分,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有尿管留置时间≥7 d。结论 骨肿瘤患者术后留置的切口引流管尤其要加强重视,尽量减少留置时间以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骨肿瘤穿刺活检阳性率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威明  黄承达 《新医学》1994,25(7):356-357
本文报告施行骨肿瘤穿刺活检208例,阳性率91.3%,无1例将良性误诊为恶性。穿刺活检诊断恶性骨肿瘤敏感性为91.0%,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6.2%。穿刺失败原因主要是定位不准,取材不足。骨穿活检是解决骨肿瘤诊断困难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原发性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3%,其中1/3为恶性骨肿瘤。而临床对于不同类型的骨肿瘤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于是就对影像学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我院近来首次影像诊断有偏差的3例就如何提高骨肿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