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法对不孕症治疗的效果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采用不同促排卵方法治疗成功的 4 7例不孕症患者 ,分成 3组 :克罗米酚 (CC)组、CC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组、HMG组 ,比较其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结果 各组的妊娠率、多胎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HMG组、CC HMG组、CC组的OHSS发生率分别为 4 2 .0 % ,7.7% ,0 % ,HMG组显著高于CC组和CC HMG组 (P <0 .0 5 )。结论 应用HMG治疗不孕症的OHSS发生率较高 ,故严密监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联合尿促性素(HM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促排卵疗效.[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本科就诊的PCOS患者115例,分为HMG组(A组)、LE+HMG组(B组)和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CC)+HMG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卵泡成熟天数、HMG用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E2水平及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率.[结果] 各组间卵泡成熟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MG用量最大,较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CG日优势卵泡数、E2水平、OHSS率最低,较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最低,而LUFS发生率最高,较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COS促排卵中,LE联合HMG应用LUFS发生率低,单卵泡发育率高,提高妊娠率,降低OHSS及多胎妊娠发生率,节约促排卵费用,是PCOS较理想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3.
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就是指各项不孕指标均正常 ,而婚后2年以上不孕的夫妇。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在所有不孕症中约占 10 % 15 %。我科采用克罗米芬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C/HCG)和克罗米芬 /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C/HMG/HCG)两种方案治疗不明原因性不孕症[1] ,并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 2 0 0 2年 7月 2 0 0 4年 4月 ,在我科门诊诊断为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共 4 0例 ,采用CC/HCG方案治疗 2 4例 ,采用CC/HMG/HCG方案治疗 16例。1.2 诊断标准不明原因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 :①月经周期正常 ,原发…  相似文献   

4.
3种促排卵方案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使卵泡发育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在我中心就诊查因后诊断为排卵障碍的不孕症患者180人,随机分为3组:A组于月经来潮第5天口服克罗米酚(CC)50mg/d,共5d;B组于月经周期第4天开始,每日肌注尿促性腺激素(HMG)75U,据情况调整用量;C组于月经周期第3天每日口服克罗米酚50mg,连用5d,月经周期第5天始每日肌注HMG75U,据情况调整用量;观察比较HMG的用量、卵泡发育情况、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克罗米酚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具有HMG用药量小、LUFS率低、排卵率及妊娠率高的特点。结论:克罗米酚联合尿促性腺激素是促排卵方案中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3种不同促排卵方法的临床疗效,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76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例克罗米酚(CC)治疗组;B组26例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组;C组26例CC联合HMG治疗组。分析比较3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的成熟卵泡个数、生殖激素水平[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血清睾酮(T)]、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血清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CG日成熟卵泡个数为(2.76±1.57)个,明显多于其他两组(B组为(1.6±1.15)个,A组为(1.36±1.32)个),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HCG日E2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内膜厚度、LH、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7.34±1.53 vs.10.37±1.58 or 9.76±2.27;8.46±6.35 vs.18.98±21.71 or 21.92±24.50;62.50vs.80.00 or 85.71;12.50 vs.31.43 or 37.14,P<0.05),但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C联合HMG促排卵方案治疗PCOS不孕患者效果优于单用CC或HMG的促排卵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实施供精人工授精(AID)不孕妇女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133对夫妇施行AID,促排卵方案为自然周期、克罗米芬(CC)、克罗米芬加促尿激素(CC+HMG)、促尿激素(HMG)4种方法。结果56例成功,自然周期妊娠率30.77%(4/13),CC妊娠率20.78%(16/77),CC+HMG妊娠率28.92%(24/83),HMG妊娠率18.46%(12/65)(P〉0.05)。结论四种促排卵方案总妊娠率从高至低依次为CC、自然周期、CC+HMG、HM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来曲唑(LE)的促排卵效果.方法:46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LE组(23例,口服LE)和尿促性腺激素(HMG)组(23例,注射H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 ~ 7天每天口服LE 5.0 mg或HMG 75 IU肌注,监测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直径> 10 mm卵泡个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个数,优势卵泡个数,血清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水平,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LE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薄 (P = 0.00), LE组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P = 0.00),睾酮水平明显较高(P = 0.002),优势卵泡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 0.02),OHSS发生率LE组低于HMG组(P = 0.054),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78).结论:对PCOS的不孕患者,用LE促排卵,可降低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可望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8.
超促排卵致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生殖中心2000年2月至2002年4月用促卵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FSH/HCG)限制性超促排卵后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 ,共162个周期 ,其中4例发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2例原发不孕患者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MG/HCG)促排卵 +人工受精亦发生重度OHSS。现将6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6例患者年龄在29~31岁 ,用HCG后三天出现腹胀 ,一周后腹胀加重 ,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少尿等症状住院治疗。入院时间为7~15天 ,症状缓解时间为用HCG后20~30天。结果 :1例人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中子宫内膜血流、厚度、类型与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对119例4组[克罗米芬(CC)、克罗米芬+补佳乐组(CC+PGV)、克罗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CC+HMG)、来曲唑(LE)]PCOS不孕患者进行145个周期促排卵对照研究,比较各组卵泡中、晚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值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S/D(收缩期与舒张期速度比值),内膜厚度,类型,妊娠率。结果 (1)CC+HMG及LE组卵泡中、晚期:子宫内膜血流值小于CC及CC+PGV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大于CC、CC+PGV组(P<0.05),两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2)CC+PGV组卵泡中期子宫内膜血流值小于CC组(P<0.05);两组间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3)各组间子宫内膜类型无统计学差异,CC+HMG组妊娠率较其它三组高(32.3%,P<0.05)。(4)妊娠者卵泡晚期子宫内膜血流值小于非妊娠者(P<0.05);内膜类型A型率(70%)大于非妊娠者(22%)(P<0.05),两者间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C+HMG和LE治疗PCOS不孕者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子宫内膜厚度优于CC及CC+PGV,CC+HMG有显著的妊娠率,加用PGV后可改善CC对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的影响。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值PI、RI、S/D,厚度和类型与妊娠率相关,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HMG单药及联合氯米芬对排卵障碍患者卵泡生长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对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治疗后的卵泡生长规律。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排卵障碍20例随机分为HMG组和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加HMG组,每组各10例,另选择10例正常排卵妇女为对照组。HMG组自经期第5天始,予肌内注射HMG 75 U/d至卵泡成熟;CC+HMG组于经期第5天始口服CC50 mg/d,第9天予肌内注射HMG75 U/d至卵泡成熟。3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的第3~5、10~11、12~13、14~15天及卵泡成熟期行经阴道彩超检查,监测卵泡大小、数目等情况。结果两治疗组大多可以在经期第10~11天获得优势卵泡,优势卵泡随后以1.5 mm/d速度向成熟卵泡发育,3组卵泡大小及优势卵泡增长速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用HMG或CC加HMG方案均可以改善排卵障碍,获得与正常卵泡相似的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