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竹业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投资省、见效早、收益大、风险小、可持续的诸多特点。是一个发展农村经济并增加农民收入的"短平快"项目,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以集体林区的林业生产经营为背景、以商品林的经营为研究对象,采用制度性因素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下构成的成本效益与风险的分析框架,着重分析了林业制度性因素对林业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制度性因素是经济激励的基础以及保证经营主体获得和实现预期收益的前提条件,但只有在同时突破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的制约后,林业经营主体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预期收益以及预期收益得到保障和实现,进而农民及其他社会的力量将投资于林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营造和经营毛竹林具有投资小、收益快、效益高、时效长等优点,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直受到种植户的喜爱,被称为"农民的山中银行"。简述了毛竹林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毛竹的丰产栽培综合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有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净现值、收益成本比、净效益投资比、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动态指标对西宁市南山种植的沙棘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投资5a后沙棘可盈利,其净现值(NPV)>0,收益成本比(B/C)>1,净效益投资比(N/K)>0,内部收益率(IRR)为33.6%,远远大于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为4.65a。分析表明,该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宜在本区域发展,可作为生态经济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贫困山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发挥茶叶产业的扶贫作用,2013—2018年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驻村调研茶园的投入和收益情况,分析茶叶生产的特征,基于"理性小农"理论,测算茶叶投资的经济效益,寻找茶叶投资回报的敏感性因素,评价茶园投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茶叶生产具有收益期长和年年有收益的优点,但茶叶造园要求高、抚育管理环节多且加工工艺复杂;运用风险调整净现值法评价茶园投资效益,经营年限在20~50年期间的茶园投资项目的内部报酬率介于25.63%~26.93%,经济效益较高;茶园投资效益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茶园效益与茶叶销售价格、茶园产量和茶叶生产成本的敏感性强,茶叶销售价格决定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出引进无性系优势良种茶苗、将低产群体种茶园改造为有机茶园、采用机械化采茶、建立龙川茶叶销售展示平台、打造龙川茶叶网络店、挖掘龙川茶叶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高阳  李良厚  董玉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96-11698
[目的]为"十一五"林业投资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于2001~2005年分析了河南省林业投资、产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十一五"林业投资规划提出了建议。[结果]河南省在"十五"的5年间内,投资林业的力度不断加大,造林投资占主体地位,投资结构日趋科学,林业生态效益日益受到关注,林业产值不断创出新高,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河南省林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760367.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882171.2万元,增加了63.7%。2000~2005年林业总投资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用指数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方程为y=131.489e0.0420x。[结论]河南省林业投资的经济效益是以指数型函数增长的,预期效益非常可观的,随着投资的增加,林业产值的增加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
林业投资项目具有典型的收益不确定性、投资不可逆性和管理灵活性等特点,需要选择合理适用的决策方法。采用传统净现值法,对林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忽略项目本身的期权特性,造成决策发生偏差。考虑到林业项目的期权特性,采用传统收益法和B-S理论结合的方法,构建价值评估模型,并引入具体案例,应用模型评估项目的整体价值。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低估了林业碳汇项目的价值;在模型的构建中将传统的收益法同实物期权相结合,以碳汇价格为重要依据,对波动率进行修正,使得评估模型适用于林业碳汇项目,对项目的价值评估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鲍继斌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90-90,99
油桐属大戟科、油桐属落叶小乔木,是一种适应性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油桐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油桐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整地建园、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经过10年研究表明,衰退茶园运用“四改”措施进行综合改造,能增产2倍,增值3倍。配合稳产措施,可维持9年以上持续增产,增值期。经相关分析,改造后茶树长势、产量、品质、产值、效益均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同步增长趋势。运用综合改违措施,虽然投资增多,但当年可收回成本,收益约为投资2—3倍。改造后经济效益最佳时期的投资比例、管理费,采收与加工成本三者为1∶3∶2.5左右,适当控制投资比例,仍可达到较高增收节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经济效益比确定最优除草剂配方陈磊陈铎孙永云(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阜宁县资源开发局)采用化学除草措施所需的费用和得到的收益比率即为杂草防除的经济效益比。在杂草防除实践中,如果杂草防除所得到的利益少于防除费用(或称防除成本),也就是收...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8.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