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海洋及内河测量中可以获取水下地貌的点云数据,效率高、精度准,在航道地形测量、水电站库容淤积测量等方面应用广泛[1].但受限于搭载船体和水流情况,在局部浅滩、暗礁和狭窄水道区域船只难以进入,较难发挥多波束测量系统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橡皮冲锋舟作为载体,对其进行设计改造以达到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测量,实现扫测普通船只难以到达的区域.在某水电站坝下水垫塘急泄洪洞等区域,已成功应用设计改造的橡皮冲锋舟搭载R2 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扫测.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Sonic(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构筑物测量领域的目标检测、识别精度以及地形扫测能力,本文采用R2Sonic(2024)多波束测深声呐配合高精度组合惯导系统,对新造珠江特大桥桥墩、穗石渡口对岸的码头桩基以及测区局部水下地形进行测量。扫侧获得了目标水域及水下构筑物水底三维信息点云图,通过对扫侧点云的处理分析得到了水下构筑物结构特点及准确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多波束测深声呐配合组合导航系统在水下构筑物测量与识别领域具有显著的意义,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水下构筑物、水底文物探测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内河航道水深季节变化大、航行安全要求高的特点,本文运用虚拟现实、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对三维航道数据库、水下地形建模及疏浚分析、水体可视化、实时水位可视化、航标建模及可视化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并以长江重庆航道示范段为例,建立三维数字航道系统,支持实时航标、船舶、水位信息集成。本文在推进航道精细化管理、增强水上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洋侧扫声呐探测技术是探测海洋底部形貌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具有经济效益高、分辨率高的特点,经常应用于近岸海洋工程测量、港口河道测量等工作中,同时也能够对海底的沉船、礁石、电缆、管道以及其他水下目标等进行有效的探测。基于此,论文主要对海洋侧扫声呐探测技术的测扫声呐结构和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现阶段国内外侧扫声呐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海洋侧扫声呐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顶管穿越施工是在穿越铁路、高速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或在城市公路主要干道路面下铺设时,常采用的一种特殊施工方法。它可以不拆除或少拆除地面障碍物,不中断地面交通;在穿越河流时既不影响正常通航,也不需要修建围堰或进行水下作业。文章介绍了顶管穿越施工前期准备以及顶管施工方法,针对顶管施工的质量保证和安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吕运河特大桥位于南通市二甲镇,桥梁全长1 121.7 m,其中主墩17、18号墩位于通吕运河内,左右幅主墩承台共4个,尺寸为纵向12 m、横向12 m、高度3 m,承台顶面高程–3 m,通吕河常水位+2.12 m,百年一遇洪水位3.86 m,300年一遇洪水位4.32 m。通吕运河已完成三级航道整治,两侧为人工直立护岸,工程河段水面宽约121.14 m、河底高程约–2.98 m,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3.3 m,最低通航水位为1.22 m,现状达到Ⅲ级航道标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3)
淮河是《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布局中的"两横"之一,也是《安徽省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中"一纵两横五干二十一线"全省高等级航道布局中的"两横"之一。作为跨越国家高等级航道淮河航道的桥梁,桥梁建设是确保公(铁)路全线贯通的关键节点之一。本文就内河地方海事机构该如何维护公(铁)路桥梁跨越淮河航道施工作业活动通航秩序,保障桥梁跨越淮河航道水域施工安全及过往船舶通航安全,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桥梁建设单位的桥梁设计要求、施工要求、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环保测评等相关手续,结合桥梁施工水域实际情况,制定桥梁施工水域通航秩序维护及通航安全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荆江航道是整个长江通航条件较差的河段,严重制约着长江航道的整体通航水平,必须进行整治。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荆江防洪,既要提高水深,又不能雍高水位影响防洪。本文就荆江航道比较典型的沙市河段出现的碍航问题进行剖析,阐述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后对下游荆江航道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引江济淮阜阳城市供水工程为例,以不断流航道(沙颍河)为施工背景,从水下沟槽土方开挖、钢管沉放等方面介绍了水下沉管施工技术的施工重点,重点阐述了沉管法施工的主要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工程实践证明,沉管施工技术解决了大管径管道穿越河道的难题,在确保不影响通航的前提下,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沉管施工。  相似文献   

10.
水电站坝前围堰对电站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高程及冲淤监测多采用常规测量手段,存在数据精度低、点位代表性差、无法清楚地了解水流冲刷情况等问题。多波束测深系统可采集高密度点云数据,在淤积监测和构筑物扫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讲述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测量的及优势,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在电站围堰监测中的应用方式,利用断面法和DTM模型法进行冲淤分析,来评价电站冲沙孔排沙运行效果,为电站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山区河流航道测量中,无人船测量将成为主要方法.论文结合项目实际,通过无人船在山区河流测量中的应用,建立了完整的无人船测量技术流程,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山区河流航道测量水下地形及大断面流量成果数据,以及无人船在山区河流航道测量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从航道尺度、航道水流条件、航路航法以及导航标志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临河、跨河建筑物对河道通航条件的影响,并提出了施工期的一些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福建建筑》2007,(11):F0004-F0004
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院(福建省港航勘测设计中心)具有国家颁发的水运工程(航道、港口)设计甲级、工程测量甲级、海洋测绘甲级、港口河海(航道)工程咨询甲级、水运全行业乙级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乙级等资质证书。该院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70余人,拥有英国进口的“GEDSWATA”多波束扫泐番统、DGPS和RTK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及水下摄影系统等仪器设备,保存和积累了闽江及福建省各大型港湾自1886年以来历史长系列的宝贵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4,(5)
内河航道是天然形成或者由人工开挖的运河航道,两岸房屋比较密集,河道的长度很大,其水位的变化无规律可循,而且水上的交通很发达。由于内河航道具有以上的特点,因而内河航道的测量工作相比较河内码头和港口要难得多。内河航道的测量工作主要分为控制测量、水深测量以及内业制图三个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内河航测量所用到的技术和仪器设备,随后对内河航道测量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筑机械化》2007,28(11):78-78
从广州港务局获悉,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日前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建设规模为:按照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不乘潮通航、兼顾12万吨级散货船舶乘潮单向通航、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的航道要求建设,航道设计底标高一17m,有效宽度243m,总投资约26.6亿元。  相似文献   

16.
以盐宝线航道宝应段疏浚工程边通航边施工管理为背景,探讨内河航道边通航边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十三五"期间内河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还有约5 000 km高等级航道没有达标,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且与水利、土地、城市等跨部门协调难度比以往更大。在加快建设的同时,还面临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4)
本文结合在水下测量中的应用事例,用美国RESON公司生产的Sea Bat 7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实际水下沉船、水下管道、跨江桥梁等工程中进行的水下扫床测量,简要地论述了内业数据处理和三维DTM模型的建立,为同类型水下地形测量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市一座既有高航道桥船舶撞击风险及抗撞性能评估为例,建立既有航道桥梁船舶撞击风险评估和抗撞性能分析方法框架,包括船舶撞击风险隐患识别和综合评估研究。风险隐患识别研究包括桥梁航标校验、通航净空尺度复核以及新老抗撞性能标准的对比;综合评估研究包括通航水域通航安全风险分析和结构抗撞性能分析。研究为类似桥梁的评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桐庐县S305(23省道)梅蓉至杭新景高速凤川互通公路工程柴埠大桥为双塔中央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主桥段位于富春江水域,桥位所处航道为规划内河四级航道,要求单孔双向通航。同时,受到上游富春江水电站的影响,水位涨落频繁,10a一遇最大水位差达到9.09m,现场施工难度大。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采用了合理的结构,设计了可起升式的贝雷栈桥,在满足了河道通航净高的要求下,使栈桥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通过理论计算及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栈桥设计的合理性及使用的安全性,可为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龙桥东江大桥位于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境内,是龙溪镇进入桥头镇的一座桥梁,横跨东江航道,航道运输较为复杂,施工期间浮吊、平驳船和桥墩与桩基础切割作业平台和围堰等附属施工设施,都将压缩航道,使得通行船舶与这些设施碰撞的概率增加,对施工安全有较大威胁。分析了在拆除桥梁的过程中如何保证通航,以及其相应的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