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Ivor-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10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患者均接受Ivor-Lewis手术治疗,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找出影响Ivor-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癌效果及其预后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在本研究入组的102例患者中,54例尚存活,3年生存率为52.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个数、基础疾病种数和癌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Ivor-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在临床工作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和Podoplanin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3和Podoplanin在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60例鳞癌组织中,FGF3的阳性率为92%(55/60),2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FGF3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肿瘤大小组的淋巴管密度(LVD)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总生存率为35%,LVD计数>25/HP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25/HP组,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FGF3是与食管鳞癌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的指标.淋巴管密度,肿瘤浸润深度和TNM分期都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根治性切除术辅助性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1987~1992年间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97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统计学方法包括Kaplan-Meier法、Log-rank时序检验和Cox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例患者中单纯手术组与术后辅助化疗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间质炎性反应、有无淋巴结转移、nm23表达、EGFR表达及术后化疗;早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术后生存率高于术后辅助化疗组,而相对晚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两组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分期慎重选择,尤其应重视早期患者治疗方案及其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讨论EGF在食管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GF在50例食管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EGF在50例食管腺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和22%。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EGF表达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本组研究三年生存率59.6%,五年生存率42.5%,预后单因素分析: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短(P=0.010),临床分期高的比临床分期低的5年生存率短(P=0.005),EGF阳性的患者比EGF阴性患者生存时间短(P=0.041),分化程度低的比分化程度高的生存时间短(P=0.006),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大小有无烟酒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GF在食管腺癌中表达增高,且该表达与食管腺癌的浸润、发展、转移呈现一种相关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早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1月 ~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71例早期食管鳞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特征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4.8%,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与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性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6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VEGF的表达。计算出凋亡指数(AI)并测出VEGF的平均吸光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AI和VEGF吸光度(A)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低分化程度组和高TNM分期组VEGF吸光度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TNM分期组(P〈0.01),而其AI值明显低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TNM分期组(P〈0.01)。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明显高于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AI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降低与AI、VEGF、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AI、VEGF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形成;VEGF与食管鳞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表达增高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AI、VEGF是食管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无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住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食管癌患者346例,住院期间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且均无淋巴结转移。搜集患者完整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并进行跟踪随访,分析清扫淋巴结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46例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9842枚,平均每例(24.6±7.2)枚。术后获得有效随访315例(91.0%),1年和3年生存率为80.3%(253/315)和66.3%(209/31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0~14枚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清扫数目≥15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患者,术中应尽量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消除复发或转移隐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宫颈癌诸多临床病理生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揭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针对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Ιa-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病理生理因素、预后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99例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60.6%,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0.0%,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6.7%。②较晚的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于或等于4 cm,病理分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反之淋巴结转移率低。③宫颈癌单侧及单站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于双侧及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单侧仅有闭孔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67.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近(71.0%)。④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②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③闭孔淋巴结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④髂总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应更积极、个体化,单侧闭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或可免行术后补充治疗,而代之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肿瘤的胃癌患者与生存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9年12月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176例,对其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手术治疗方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及Borrmann分型等指标与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预后意义行COX回归分析,分析其对不同部位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总的1年生存率为86.93%、3年生存率为61.93%、5年总生存率为45.4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P=0.011),年龄(P=0.021)、切胃方武(P=0.000)、肿瘤分化程度均(P=0.001)与肿瘤部位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族别、根治手术方式,肿瘤标记物CEA、Borrman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等因素与不同部位胃癌预后之问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切胃方式、CEA、Borrman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等因素与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生存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切胃方式、肿瘤分化程度均与胃癌的发生部位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族别、根治手术方武,肿瘤标记物CEA、Borrman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等因素与不同部位胃癌预后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对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A2-ⅡA。观察术后病理LVSI,随访终点为死亡。分析LVSI与临床、病理及总生存率关系。结果:98例中LVSI阳性48例,LVSI阳性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患者失访7例(LVSI阳性3例、阴性4例),随访率92.9%,随访中位时间68个月(50~86个月),5年生存率71.4%,LVS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60.0%)低于LVSI阴性者(82.6%)(P0.05)。Kaplan-Meier分析,LVSI阳性患者生存期低于阴性患者(P0.05)。LVSI、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LVSI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相关,LVSI阳性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LVSI可能成为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的术后随访,寻找影响其生存的预后因素,建立ESCC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间在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38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ox回归模型对ESCC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ESCC术后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 338例ESCC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27.30月(95%CI:22.84~31.76),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润程度、年龄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HR=4.322,95%CI:3.296~5.844,P=0.001)。预测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95%CI:0.72~0.76,P<0.001)。结论 根据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润程度等4个临床资料建立的预测ESCC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列线图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术后患者预后进行个体化的预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制定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中下颈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74例术前未经肿瘤相关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行食管次全切除+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21.2%。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段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部位、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癌栓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论证上述除有无脉管癌栓以外的五个因素是胸段食管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性别、年龄、大体病理类型与颈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部位、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应根据其淋巴结转移风险选择下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存分析,了解影响该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的诊治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710例食管癌病例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家族史、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随访资料等相关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56.9%、27.0%,中位生存期为900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病理形态、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层次、切缘、淋巴结是否转移、转移数量、手术方式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侵犯层次、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食管癌预后有关。[结论]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较低,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分期较早的病例术后预后较好,生存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清神经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肺鳞癌诊断及预后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肺鳞癌为观察组,同期38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分析ProGRP、CYFRA21-1对肺鳞癌的诊断价值;并对102肺鳞癌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ProGRP、CYFRA21-1不同表达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ProGRP、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roGRP、CYFRA21-1 诊断肺鳞癌的 AUC 分别为 0.779、0.808。ProGRP、CYFRA21-1 在 TNM 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T3~T4患者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T1~T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图显示,ProGRP、CYFRA21-1高表达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roGRP、CYFRA21-1对鉴别肺鳞癌与肺部良性病变,判断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以及判断鳞癌患者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3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淋巴结转移)17例和未转移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46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侵犯情况、脉管侵犯情况。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结转移组肿瘤直径、神经侵犯比例、脉管侵犯比例明显高于未转移组,随着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增加,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是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肿瘤直径大、低分化、浸润程度深以及存在神经、脉管侵犯会明显增加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缩短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类型及根治性手术中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探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即第三站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至2002年12月共496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患者按是否清扫第三站淋巴结分为两组,其中清扫组317例,未清扫组179例,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清扫组第三站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3.9%(44,317),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达浆膜层(pT3)、浆膜外层(pT4)的直肠癌患者,其第三站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高.清扫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271/296)、69.9%(207/296),明显高于未清扫组的87.3%(144/165)、56.4%(931165)(P=0.026、0.013).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达pT3、pT4的直肠癌患者,在行直肠癌根治术时应行第三站淋巴结清扫以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高永根  尹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23-152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89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9例胃癌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6%、50.87%和42.91%;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的根治度、化疗疗程对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有影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7个因素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胃癌的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是影响其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可手术非小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和病灶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可手术非小细胞患者,根据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N0、N1、N2、N3组,根据病灶大小分为D1、D2、D3组,比较七组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共切除淋巴结195枚,转移淋巴结71枚,N0、N1、N2、N3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呈现N0N1>N2>N3分布,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1、D2、D3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呈现D1D2>D3分布,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可手术非小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和病灶大小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临床梳理淋巴结转移形成淋巴管癌栓及病灶大小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提高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据随访期间临床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7例,生存者)与预后不良组(22例,死亡者),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单因素COX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均为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1年生存率均分别较肿瘤分期Ⅰ~Ⅱ期、有辅助治疗、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无脉管癌栓患者更低(均P<0.05)。结论 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7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279例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1%,53.2%,3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浸润程度、脉管及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标志物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值均=0.000);性别、年龄、民族、肿瘤家族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史对胃癌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1.573,95% CI 1.102~ 2.245)、合并症(OR=1.467,95% CI 1.180~1.824)、肿瘤浸润程度(OR=3.399,95% CI 2.312~4.998)、淋巴结转移(OR =6.101,95% CI 2.786~13.360)、组织学分级(OR=2.339,95% CI 1.411~3.878)、病理分期(OR=1.883,95% CI1.075~3.297)、根治性手术(OR=0.159,95% CI 0.067~0.378)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肿瘤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根治性手术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且病理分期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展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