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管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对8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检,采集X线片、CT、椎管内造影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综合分析病情后,病理检查为神经鞘膜瘤5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8例均行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全部完整切除肿瘤。随访1~7年,平均5年。肿瘤无复发,无死亡病例,其中6例症状完全消失,已恢复原工作;1例轻度腰痛;1例残存小腿外侧及足部轻度麻木感。结论:腰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似,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早期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结合影像学检查;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可作为首选。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可使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主要分析脊柱、椎管内肿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从而探讨预防脊柱、椎管内肿瘤误诊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主要通过从2007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海校医院骨伤科治疗的10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发现有15例是脊柱、椎管内肿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对误诊原因回顾分析,探讨各种检查、治疗效果的观察在预防脊柱、椎管内肿瘤被误诊中的价值。结果15例误诊患者100%都没有经过认真的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做过MRI检查,做过MRI检查的或者通过认真的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没有一例误诊;且这15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明显加重。最后通过胸腰椎的MRI检查确诊胸椎肿瘤的2例(胸11、12),腰椎体肿瘤7例,胸11、12段椎管内肿瘤4例,胸12腰1段椎管内肿瘤2例,其中髓外肿瘤5例;15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结论经过认真的全身体格、神经系统检查和MRI影像学检查,会大大减少脊柱、椎管内肿瘤误诊,同时也会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常兵  刘立华 《吉林医学》2012,33(23):5057-5058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常见的误诊原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分析其被误诊的疾病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和时间以及治疗转归。结果:11例患者初诊均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和腰椎管狭窄等。经MRI检查后诊断为椎管内肿瘤,术后病理证实10例神经鞘瘤,1例脊膜瘤。术后患者症状恢复满意。结论:对腰腿痛患者应该仔细询问病史、严格查体、对于可疑的患者直接进行MRI检查,以做到椎管内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但有少数破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与椎管内肿瘤相似,不易鉴别,临床上易误诊。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例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管肿瘤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管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1997年2月-2007年11月我们收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管肿瘤的20例进行回顾分析,分析二者之间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等。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误诊,误诊时间为0.5~10年,平均6.5年。20例均曾行CT检查,3例曾行MRI检查,均报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按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不佳,而后经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针对怀疑部位行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肿瘤,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结论腰椎管肿瘤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询问不仔细,查体不全面,过分依赖影像检查,对某些体征以及影像检查征像认识不清等是引起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腰椎及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运用X线影像学诊断对腰椎管内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鉴别诊断。结果3例行腰椎管造影,1例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确诊。结论在MRI的医院,对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及椎管内肿瘤的鉴别诊断腰椎管造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是有时在某些病例的鉴别渗断中产生错误,最常见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蛛网膜炎。临床上特别是在对病史了解欠全面,体检不过细或辅助检查分析不当时往往把椎管内肿瘤误诊而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蛛网膜炎治疗,以致延误诊断时间,有时可迁延过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的原因,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报告2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通过临床表现及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内肿瘤,术后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1例术中见肿瘤组织为游离变性的髓核,游离至硬脊膜背侧;另1例术中见硬膜囊外髓核组织游离,周围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漏诊的原因,以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被漏诊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漏诊的原因,提出避免措施.结果 19例患者均在院外有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遂到我院进行治疗,均经全脊柱MRI检查明确椎管内肿瘤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神经鞘瘤1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时间l ~36个月,19例疼痛均明显缓解,18例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1例残留左臀及左小腿外侧麻木,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 椎管内肿瘤的早期症状和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虽有相似之处,但只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仔细的体格检查,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检查,两者是可以鉴别而避免漏诊、误诊的.  相似文献   

10.
沈茂群  常义  杨纶先 《广东医学》2002,23(8):822-823
目的 为提高马尾圆锥部肿瘤诊治的准确率。方法 对曾被误诊的16例马尾圆锥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误诊误治经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马尾圆锥部肿瘤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及前列腺增生症,其腰腿痛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X线平片和CT检查易造成漏诊。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体格检查,正确选用腰穿、脊髓造影及MRI检查,可对马尾圆锥部肿瘤做出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与腰椎神经鞘瘤容易出现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治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方法:对二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肿瘤患者以往手法等诊疗过程进行反思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以神经根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腰穿显示椎管梗阻,脊髓腔造影表现不典型,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结合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可有效降低误诊率,反之是引起肿瘤常见的误诊的原因。结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少见,脊椎神经鞘瘤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明确诊断依赖于脊髓造影及MRI检查,确诊需病理检查,因误诊、漏诊率高,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前提。手术可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宿主神经,早期手术为二种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腰椎转移癌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鉴别点以防误诊误治。方法: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找出腰椎转移癌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点。结果:腰椎转移癌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鉴别诊断以MRI最有诊断价值。结论:应重视详细的病史,临床体格检查,对年老、疼痛剧烈和疑有腰椎转移癌,应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推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原因.常发生于L3~5及S1.故在腰腿痛诊治过程中,多数CT和X片检查以脊髓下段为主.而椎管内肿瘤初起时表现腰腿痛的症状和腰突症十分类似,尤其高位腰段椎管内肿瘤更容易出现误诊.我科4年来有4例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椎管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及疗效。方法对1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通过MRI检查后确诊。均施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全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结果12例中早期误诊8例。术后随访1个月~2年,11例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1例复发。结论以临床特征为基础,配合X线片、MRI检查可降低椎管内肿瘤的误诊率。椎管内肿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5.
张益新 《广西医学》2002,24(5):720-722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依据其典型病史 ,临床症状 ,体征和X线片 ,大多能获得临床诊断。近年来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CT及MRI等先进仪器的引进 ,更提高了其临床诊断水平。但其在临床上与椎管内肿瘤容易发生混淆 ,造成错误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 ,遇到 4例在基层医院把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错误进行手术。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蒙×× ,男 ,4 8岁 ,患者因双下肢麻木 ,胸部束带感月余 ,在当地医院做CT检查诊为L4、5椎间盘突出 (中央型 ) ,行L5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术后胸部束带感减轻 ,但双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与腰背痛(附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3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回顾性研究表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其它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痛。本组在确诊为椎管内肿瘤之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的21例,慢性腰肌劳损,肌筋膜炎,骨质增生17例。颈椎病4例,肋软骨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作者认为,如有以下情况应怀疑椎管内肿瘤的可能:①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者。②躯体束带束缚感或感觉过敏者。③神经根性疼痛感觉障碍者。④无痛性肢体感觉减退伴无力者。⑤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体征不符者。除详细询问病史,反复体格检查外,MRI检查,非离子碘水溶性造影剂脊髓造影为早期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12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髂关节疾病患者,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骶髂关节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我院2007~2009年骶髂关节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和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2例患者行不同方法治疗,随访6个月~3年,4例结核患者治愈,2例为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破坏,5例慢性炎症患者治愈,1例肿瘤患者健在。结论: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正确运用特殊检查是避免误诊的方法,仔细体格检查是发现疑点的基本措施,选择性的行骶髂关节CT检查是明确骶髂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对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急略二者症状与体征的比较,忽略腰椎穿刺检查及脊髓造影是误诊的重要原因。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和蛋白含量增高是椎管内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椎管内碘苯酯或Omnipaque非离子化造影可以全面动态地观察椎管内神经鞘瘤,为临床鉴别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检查的2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椎管内肿瘤。为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意义。结果:22例患者磁共振检查中肿瘤多处于椎管内各个位置,胸腰段位置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同时,瘤体长度在1~5 cm之间,呈现出椭圆形、哑铃形或者不规则形态。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中,T1W像上呈现出低信号或者等信号状态,T2W像上呈现出高信号或者混杂信号状态。常规MRI扫描后实施Gd-DTPA增强扫描,呈现出病灶不规则增强的特点,病灶能够看到囊性变区。磁共振成像诊断髓外硬脊膜内肿瘤14例,硬脊膜外肿瘤5例,髓内肿瘤3例。病理学诊断髓外硬脊膜内肿瘤13例,硬脊膜外肿瘤5例,髓内肿瘤4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0.91%,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突出,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清晰患者发病的位置、病灶发展的具体情况等,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设计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技术(MRI)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取笔者医院2017~2019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群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随机抽取136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对所有患者应用MRI、多层螺旋CT手段检查并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后归纳MRI对此类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患者病情诊断检出率方面MRI与CT两种手段检查所得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征象诊断中MRI检查对于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以及硬膜囊受压的诊断检出率更具优越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MRI诊断具备突出优势,能够更加全面地显示椎管内相关结构,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