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意被认为是认知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外界刺激被个体加工的首要环节.注意偏向在物质成瘾形成机制占有重要作用.通常认为由于选择性注意的存在,导致一些与酒相关的刺激被AD患者优先加工并放大,造成过度饮酒行为[1].本文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有关AD患者注意偏向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范式及研究成果,为国内研究酒及酒相关线索对AD患者的行为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个体对文字信息的注意偏向差异及其原因.方法 采用物质成瘾Stroop范式任务和词汇类型辨别任务,对比分析了16名网络成瘾个体和16名正常对照个体对与网络相关程度不同的文字信息的注意加工特点.结果 在网络成瘾组中,在物质成瘾Stroop范式任务上,网络相关文字信息能引发较大的Stroop效应量(...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2].对网络成瘾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可能存在缺陷.网络成瘾者可能有轻度的躁狂,会在社会交往、职业或经济方面存在困难[3];他们更喜欢通过上网来宣泄负面情绪[4];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具有冲动控制障碍谱系的ERt特征[5].其次,网络成瘾的发生可能和人际关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涵贵 《医学综述》2012,18(3):415-417,423
物质成瘾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对物质成瘾的研究由来已久。已有研究发现对成瘾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在个体成瘾的发生、发展、维持以及复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物质成瘾的注意偏向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在此从物质成瘾注意偏向的研究方法和临床应用方面予以综述,为今后的成瘾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尝试根据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针对中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自尊、自信与人际关系"、"中学生压力应对"、"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主题,对某中学初一学生47人进行干预,并取该中学初一学生48人作为对照,使用自编问卷、自尊量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前后测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相关知识、自编问卷的得分有显著性改善从(14.09±1.58)分提高至(15.54±3.15)分(t=0.923,P<0.01),其趋向网络成瘾的不适当行为也有所减少.结论 在中学生这一网络成瘾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网络成瘾的概念与诊断、网络成瘾与认知功能和持续性注意功能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王智美  俞雅英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464-1466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网络行为特征,为预防干预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五类十一所大学889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匿名问卷对网络行为与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上网率为99.3%;正常上网率70.8%,依赖率22.2%,成瘾率7.0%。网络用时过长;以获得刺激感、成就感、逃避现实为游戏目的,玩动作扮演、模拟经验、角色扮演类游戏且攀比游戏等级或成果;以结识异性为聊天目的,约见网友等是网络成瘾者较为显著的网络行为特征。浏览各种信息、收集与学习有关资料、玩益智休闲类游戏、以和朋友联系为聊天目的等是正常上网者较为显著的网络行为特征。结论不同网络使用情况者具有不同的网络行为特征,可根据网络行为特征,确定网络成瘾干预重点对象并进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8.
注意偏向是强迫症认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强迫症注意加工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强迫症个体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强迫症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应用类型:Stroop方式、点探测方式、负启动方式、返回抑制方式。提出强迫症注意偏向研究的方向:关注强迫症抑制困难的潜在机制;注意偏向的特有程度;注意偏向训练对强迫症治疗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贺祖辉  张程赪  刘碧秀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12-1312,1314
目的:尝试根据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针对中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自尊、自信与人际关系"、"中学生压力应对"、"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主题,对广东省乐昌市第一中学初一两个班的学生47人进行干预,并取该中学初一学生48人作为对照,使用自编问卷、自尊量表、网络成瘾表进行前后测量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相关知识、自编问卷的得分有显著性改善,从(14.09±1.58)分提高至(15.54±3.15)分(t=0.923,P<0.01),其趋向网络成瘾的不适当行为也有所减少.结论:在中学生这一网络成瘾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0.
曹建琴  周郁秋  张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477-2479
网络成瘾的机制研究是解决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为网络成瘾行为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国内外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成瘾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各心理学流派对网络成瘾的解释、不同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后续研究中应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1].它是一种复杂的感觉过程,不仅与疼痛强度、疼痛类型、疼痛定位等感觉属性相关,还与警觉、注意、觉察、唤醒度的水平、焦虑、恐惧、期待、预期等多种心理因素相关.近年来慢性疼痛的认知-行为模式认为,认知因素特别是认知偏向(对疼痛相关刺激的加工偏向)是慢性疼痛产生、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研究网络成瘾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54名,女生8名,平均年龄19.51岁.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使用目的上与和非成瘾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总分上与非成瘾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网络使用目的不同,成瘾者的认知功能和非成瘾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也就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从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也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不良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动力理论、人格理论、认知和行为理论等,探讨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并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角度,提出了网络成瘾的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注意偏向的理论有很多,其中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注意偏向在抑郁症的开始、持续以及复发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抑郁症的认知研究中,也强调了伴抑郁症而来的对负性刺激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包括情绪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情绪GO/NO GO范式和眼动追踪范式等。抑郁症患者对特定的负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但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深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可为理解认知和情感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用户出现了某些心理行为问题。自美国精神病学家Ivan Goldberg开始研究这些问题并首次提出网络成瘾症的定义后,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关注,并从病理学、行为学或医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名称或定义。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外心理学者的认知行为治疗和团体咨询以及国内心理学家对网络成瘾的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团体咨询和"五位一体"的综合干预研究,并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提出展望,以期为以后的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程族桁  王奕冉  李功平 《重庆医学》2015,(27):3874-3876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2014年6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大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0.6%[1]。大学生一直是互联网的较大用户群,也是网络成瘾的特殊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往往出现偏离网络道德规范的网络偏差行为[2-3]。已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网络偏差行为呈高度正相关,网络成瘾越严重,网络偏差行为越多[4]。因此,探讨如何矫正网络成瘾和减少网络偏差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脑诱发电位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网络成瘾患者与非网络成瘾患者在脑诱发电位研究上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山西省三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10名本科生作SCL-90、EPQ、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大学生上网一般情况的调查并测定认知功能指标脑诱发电位P300及其亚成分。结果:1、山西省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男性多于女性,成瘾者上网行为有特殊性;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每周上网时间、上网有无负面影响、父母对其上网的了解程度、P、E、N、强迫、抑郁、偏执、恐怖;3.脑诱发电位研究显示在IAD组和非IA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与非网络成瘾者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上网时间的长短、所使用的网络功能及个性、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识别和矫正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孝义市初一至高三年级18个班的中学生1 15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和比例不同;上网时间和网络成瘾成正比;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最高,不同网上行为中网络游戏成瘾率最高;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内外环境和网络成瘾有关. 结论 性别、上网时间、地点、上网行为及家庭、学校因素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有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  相似文献   

20.
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预防性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尝试根据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针对中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自尊、自信与人际关系”、“中学生压力应对”、“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主题,对某中学初一学生47人进行干预,并取该中学初一学生48人作为对照,使用自编问卷、自尊量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前后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相关知识、自编问卷的得分有显著性改善从(14.09±1.58)分提高至(15.54±3.15)分(t=0.923,P<0.01),其趋向网络成瘾的不适当行为也有所减少。结论在中学生这一网络成瘾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