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控制性强化降压的疗效.方法 8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控制性降压组(48例)和一般性降压组(40例),分别给予积极降压和按指南降压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后颅内血肿体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院后24 h内手术率和入院后30 d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初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组入院后24h颅内血肿体积、颅内血肿增长率、颅内血肿增大比例均低于一般性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11.6) ml比(30.5±10.9) ml,(17.8±12.7)%比(37.1±25.7)%,16.7%(8/48)比47.5% (19/40)](P< 0.05或<0.01).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1,7,14d行GCS和NIHSS评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组入院后24 h内手术率显著低于一般性降压组[8.3%(4/48)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院后3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早期控制血压不能改变其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死率,但可以显著延缓血肿的扩大和减少手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后“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无线组(55例);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前“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传统组(50例).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及救治生存率.结果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为(1.646±0.499)h,短于传统组的(2.085±0.5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生存率为78.2%(43/55),高于传统组的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7,P<0.05).结论 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可使院内治疗提前,缩短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使院内与院前急救无缝隙衔接成为可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自2016年1月开始实行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选取2016年1-12月实施一体化救治模式后的4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于实施一体化救治模式前仅采取常规急救流程的2015年1-12月选取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5.00%(34/40),低于观察组的97.50%(3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因抢救失败死亡率为15.00%(6/40),高于观察组的2.5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应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抗感染作用.方法 将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综合治疗.高压氧组68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感染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3,6,9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 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16例,最终入选52例.高压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9%(65/68)比84.62% (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1±2.19)分比(6.29±2.20)分,(8.24±2.26)分比(7.31±2.23)分,(11.25±2.57)分比(9.6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3,6,9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06%(15/68)比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救治新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比较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新模式(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救治710例(A组)和采用传统模式(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模式)救治299例(B组)严重多发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病例的急诊手术前时间、漏诊、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漏诊、并发症、急诊手术、急诊手术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是41例(5.77%)、149例(20.99%)、581例(81.83%)、(67±32)min、(31±18)d和29例(9.70%)、92例(30.77%)、267例(89.30%)、(128±65)min、(42±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2003-2004年和2005-2006年救治病例的病死率、致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B组.结论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有效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中的优越性。方法将20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受伤原因、主要累及部位、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前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全程诊疗时间及急诊ICU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1.I±3.4)min比(19.8±8.3)min、(30.8±10.6)min比(49.9±17.1)min、(3.2±1.7)min比(5.1±3.3)min、(35.5±14.4)min比(47.2±18.1)min、(62.2±48.5)h比(79.2±44.1)h},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10/100)比21%(2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EMSS是急诊医学的核心组成之一,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中具有优越性,可明显缩短从接到急救中心指令到完成急诊室救治的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创伤控制理论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外伤开颅组(常规组),非标准骨瓣开颅及小硬脑膜窗策略组(改良组),每组35例,比较其临床资料.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在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输血量、术后1个月内创伤性癫痫发作、术中急性脑膨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0 ±0.63)h比(4.21±1.04)h、(3.90±1.02)U比(5.55±1.32)U、14.3%(5/35)比48.6%(17/35)、5.7%(2/35)比25.7%(9/35)](P<0.05).随访半年,常规组预后良好4例,中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3例;改良组预后良好8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9例.两组预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0,P=0.025).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双侧开颅损伤较大,应用创伤控制理论指导的改良手术方式,可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ScVO2-SjVO2)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3例,按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GCS评分3~5分组19例;GCS评分6~8分组24例;选取同期非颅脑损伤,意识清醒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入ICU后0,12,24,48 h时ScVO2-SjVO2的变化.并根据患者入ICU时ScVO2-SjVO2大小,分为ScVO2-SjVO2< 0.05组12例;ScVO2-SjVO20.05 ~0.15组14例;ScVO2-SjVO2> 0.15组17例,观察各组间患者GCS评分及28 d时病死率情况.结果 GCS评分3~5分组入ICU后0,12,24,48 h时ScVO2-SjVO2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0.071±0.032比0.093±0.049,-0.097±0.052比0.081±0.052,-0.035±0.031比0.089±0.059,0.036±0.033比0.081±0.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6~8分组入ICU后0,12,24h时ScVO2-SjVO2分别为0.173±0.043,0.158±0.067,0.123±0.073,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ScVO2-SjVO2< 0.05组及ScVO2-SjVO2> 0.15组病死率均较ScVO2-SjVO2 0.05~0.15组明显增加(8/12,4/17比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VO2-SjVO2< 0.05组和ScVO2-SjVO2> 0.15组GCS评分均低于ScVO2-SjVO2 0.05 ~ 0.15组[(4.17±1.34)、(5.88±1.35)分比(6.86±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ScVO2-SjVO2< 0.05时,差值大小与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ScVO2-SjVO2>0.15时,差值大小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ScVO2-SjVO2可反映患者的脑氧代谢情况,能客观及时地评估脑损伤程度,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同时能早期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探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合并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选择辽宁省某医院2017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73例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脑室 腹腔分流术同期(术后3个月内)联合颅骨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分流术后3~6个月择期实施颅骨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时(颅骨修补术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和四肢运动能力评分量表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1年时(颅骨修补术后1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和四肢运动能力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和四肢运动能力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显著,能促进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211例,其中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传统模式救治102例患者(A组)、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开展急诊一体化救治109例患者(B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A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24.7±6.2)分,死亡14例,病死率13.7%,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8±0.2)、(2.3±0.3)h.B组ISS为(26.6±7.4)分,死亡6例,病死率5.5%,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1±0.1)、(1.5±0.2)h.两组病死率、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观察治疗期间的风险管理对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急诊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酒精中毒昏迷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全部患者均给予急救处理,观察组在急诊观察治疗期间实施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并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经急诊救治和风险管理后意识均恢复,清醒时间(2.86±0.54)h;与治疗前比较,Glasgow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酒精中毒昏迷患者急诊观察治疗期间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有无发生中毒性脑病,将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病例组(86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24,72h后不吸氧条件下抽取1ml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计算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治疗6,24,72h后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初始血乳酸水平高[(3.30±0.55)mmol/L比(2.64±0.24)mmol/L],治疗6,24h后乳酸清除率明显低[(8.22±1.20)%比(12.83±5.31)%、(12.00±2.40)%比(15.17±2.99)%],治疗6,24,72h后APACHEⅡ评分高[(16.78±2.82)分比(12.33±2.16)分、(14.11±1.54)分比(10.17±0.98)分、(10.56±1.51)分比(7.83±1.17)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72h后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治疗6h后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15),与病死率呈负相关(r=-0.606,P=0.017)。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有助于严重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5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治疗92例(手术夹闭组),血管内介入治疗66例(血管内介入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10—4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手术夹闭组疗效良好率与不良率分别为90.2%(83/92)和9.8%(9/92),血管内介入组分别为90.9%(60/66)和9.1%(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Hun-Hess分级及CTFisher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采用mRS评分行疗效评价,相同级别患者的疗效不良率在两种治疗方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夹闭组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血管内介入组[(4.03±1.01)h比(1.61±0.98)h、(15.90±2.03)d比(13.20±1.95)d],住院费用显著低于血管内介入组[61829.4±320.6)元比(99876.2±371.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31.3(10—46)个月,手术夹闭组复发率为1.1%(1/94),显著低于血管内介入组的8.8%(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患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术前状态(尤其是术前Hunt-Hess和Fisher分级)以及患者自身经济状况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10 mg,1次/d,多索茶碱0.2 g,2次/d;对照组给予吸入氟替卡松250μg,2次/d,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R)、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PEFR、FEV/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R、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试验组:(2.20±3.21)L比(1.68±0.71)L、(3.97±0.32)L/s比(3.27±0.32)L/s、(76.18±1.02)%比(63.91±1.40)%,对照组:(2.24±0.75)L比(1.71±1.58)L、(4.06±0.34) L/s比(3.29±0.28) L/s、(77.85±0.67)%比(62.3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ACT评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40/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3%(4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2/44)和7.0%(3/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接近于吸入氟替卡松的经典方案,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且安全性好,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何芳  何慧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65-156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急救组分布据点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院方式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我中心急救车送入医院)40例和对照组(家属直接送入医院)40例,通过对我中心院前急救组分布据点院前急救后预后情况跟踪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溶栓时间和抢救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AP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势。方法将124例成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配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腹腔镜下复位+TAPP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切开复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7.52±7.78)min比(44.23±11.32)min、(4.53±O.89)d比(6.85±2.03)d、(9.30±2.65)h比(12.63±3.9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9324±599)元比(7203±50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微创、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住院费用略高,复发率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比较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每组20例.结果 急诊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313.32±34.17) ml,明显多于择期手术组的(220.13±25.07) ml,急诊手术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4±0.7)d,明显长于择期手术组的(0.6±0.2)d,急诊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34.32±17.91)min,明显短于择期手术组的(165.71±28.01)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20),择期手术组为5%(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7年,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手术时机的把握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360例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度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方案;2013年度2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出车反应时间、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知识(27.21±4.21)vs(22.01±4.41)分、态度(21.32±3.81)vs(17.11±3.91)分、行为(20.51±3.71)vs(16.22±3.52)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140.43±11.31)vs(300.42±10.51)s;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前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97.61%vs 90.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94.51±11.52)vs(86.42±12.31)。结论严重创伤院前救治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改善院前救治的效果,提高院前抢救的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