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型肝炎病毒内蒙古株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表达量高、抗原性强的基因工程重组抗原。检测不同地区的丁肝患者血清,初步验证其抗原性及在检测不同地区丁肝血清方面的差异。方法从内蒙古某丁肝患者血清中提取丁肝病毒,经RT-PCR与PCR,使用PET43a表达质粒及HDVL-Ag5′和3′端引入His标签获得丁型肝炎病毒L-Ag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Rosetta)宿主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饱和硫酸胺沉淀与亲和层析柱纯化后,采用EIA竞争法分析其抗原性。结果经与ABBOTT Murex anti-Delta(total)试剂盒同步检测15份阳性和10份阴性血清,一致率100%。结论EIA检测,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基因工程表达的抗原蛋白在检测不同地区丁肝血清方面未见差异,故可用于丁肝的诊断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其感染发病需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时才能发生[1],这种重叠性感染通常导致暴发性肝炎、进行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2]。采用HDV感染实验动物,提取HDV抗原制备诊断HDV试剂盒[3,4],方法复杂,周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因优化对基因工程丁型肝炎(丁肝)小抗原蛋白表达和纯化的影响.方法 依据GenBank上的丁肝小抗原原始基因,参照大肠埃希菌优势密码子谱进行优化;再分别将优化前后的两组基因进行常规原核表达,用SDS-PAGE电泳比较目的蛋白表达量及优势表达方式;进一步以柱层析进行纯化,再以Image Lab软件分析SDS-PAGE电泳条带,比较两组目的蛋白的纯度.结果 SDS-PAGE显示,两组表达的目的蛋白均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优化基因组的蛋白表达量高于原始基因组,且更倾向于可溶性表达;经柱层析纯化后,前者的目的蛋白纯度也明显高于后者,可达96.3%.结论 基因优化可提高基因工程丁肝小抗原蛋白表达量,增加可溶性蛋白的比例;且表达产物更易纯化至较高纯度以供诊断使用.  相似文献   

4.
5.
李默漪  韩松 《现代免疫学》1997,17(1):53-54,24
本研究设计并用固相法合成了丁型肝炎病毒与蛋白上的二个抗原肽,肽的纯度达到高压液相鉴定均.两种复肽均具有丁肝病毒抗原活性,在抗HDVELISA检测中有应用价值,混合包被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中国4株丁型肝炎病毒抗原编码区基因的cDNA克隆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我国四川、广西、河南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或抗体阳性的HbsAg携带者中,筛选出4株HDV RNA阳性标本,经逆转录和聚合酶反应(RT-PCR)后,获得包含HDV抗原编码区的cDNA片段,并对其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经计算机分析比较表明:四川、广西株与美国-1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3%、99.0%;而河南-1、河南-2株与台湾株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4.3%、92.1%;上述4株与日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十表位抗原HCVe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非融合蛋白HCVe, 纯化该蛋白后利用Westerb blot分析其抗原反应性.免疫小鼠, 检测其免疫特异性.结果:HCVe十表位抗原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表明HCVe十表位抗原能与HCV病人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 并可诱发小鼠产生特异性HCV抗体.结论:表达的HCVe十表位抗原具有特异的抗原反应性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旨在获得高纯人Jo-1抗原(即组氨酰-tRNA合成酶)。方法:利用RT-PCR从人胎盘总RNA中获得Jo-1的编码基因,并分别用IMPACT-CN和pMAL系统的pTYB11、pMAL-c质粒,构建了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ER2566、BL21。结果:经筛选与鉴定,得到阳性重组子诱导表达后均获得Jo-1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显示,这两种融合蛋白都具有Jo-1抗原特异性,即仅与含Jo-1抗体的多肌炎和皮肌炎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反应,而与正常人以及188例含有其他自身抗体(分别为RNP阳性、Sm阳性、Ro/La阳性和RNP/Ro阳性)的患者血清均为阴性反应。结论:在两种表达载体中,pMAL-c-Jo-1的表达量超过菌体蛋白的50%,而且以可溶性形式存在,有利于分离纯化,为临床检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感染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HBV感染五项指标、HDVAg和Anti-HDV,结合临床诊断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HBV感染者样本462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10例,慢性肝炎175例,急性乙肝35例,肝纤维化42例,检出HDV感染率为4.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肝纤维化组的HDV感染率最高,为9.5%,其次为慢性肝炎的6.9%,45~60岁人群的HDV感染率为7.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慢性乙肝和肝纤维化病例的HDV感染显著增高,提示HDV感染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建议对肝病患者开展血清HDV感染标志物检查,鉴别是否存在HD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四种不同结构的1.3倍全基因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载体,观察HBV抗原在体内外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 克隆1.3倍的HBV基因至慢病毒转基因质粒pCS-CG并取代其中的EGFP表达盒,构建四种结构的pCS-HBV1.3质粒,体外转染Huh 7细胞和尾静脉高压水动力法注射C57BL/6小鼠后,ELISA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和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四种不同结构的pCS-HBV1.3质粒,四种质粒HBV S抗原与e抗原在体内外的表达趋势一致,即乙肝抗原表达水平在正向插入的转基因质粒中高于反向插入;HBV抗原表达水平还与载体序列中RRE调控元件和cPPT调控元件前的基因序列长度有关.结论 筛选获得了可在体内外高效表达HBV抗原的转基因载体可应用于乙肝病毒体内外感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表达森林脑炎病毒prME蛋白,为森林脑炎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经过RTPCR扩增、重组转移载体构建、细菌内转座和昆虫细胞转染,以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森林脑炎病毒MDJ01株prME蛋白。结果从感染细胞上清中电镜观察到重组蛋白形成的球型颗粒,说明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病毒样表达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并且分泌至细胞外。免疫印迹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与抗森林脑炎病毒抗体特异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实,重组prME蛋白可以作为抗原用于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论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prME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研究为森林脑炎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稳定转染HBV全基因组细胞株HepG2.2.15的干扰素(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方法选择与IFN抗病毒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288个IMAGE克隆,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将扩增的DNA片段纯化后点样于阳离子尼龙膜上以制备成人工芯片。HepG2和HepG2.2.15细胞经IFN处理后,分离细胞总RNA,进行逆转录并且同时以32P标记;将标记的cDNA靶基因与尼龙膜上的探针进行分子杂交。经Cyclone扫描系统和OptiQuantTM软件处理,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据信息;再经Excel软件分析、处理形成Macroarray数据值。结果Macroarray分析提示,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仅有部分IFN诱导基因表达,多数IFN诱导基因呈低表达或不表达。通过比较HepG2和HepG2.2.15细胞,发现两者表达IFN诱导基因有差异,即对IFN应答有差异。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尽管与HepG2细胞存在差异的IFN应答,HepG2.2.15细胞的IFN信号转导途径(JakSTAT途径)却是开放的、未受损伤的。结论HepG2和HepG2.2.15细胞具有差异的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同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和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表达效果.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由两个CMV启动子分别表达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和核心蛋白的双表达真核质粒VR-SC,体外真核表达后ELISA检测HBsAg和HBeAg.结果 在乙肝病毒外膜蛋白表达质粒上插入多克隆位点,并插入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的完整表达调控单元,体外真核表达后成功检测到HBsAg和HBeAg.结论 成功构建双表达质粒vR-sc,其表达效果良好,为进一步改造成HBV DNA疫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型肝炎病毒P1B、P2A、P3AB和P3D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并探讨这些蛋白的抗原活性和作为诊断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克隆有HAV HM175株全长cDNA基因的克隆载体pHAV16H1上扩增出目的基因,以M47作为表达载体,构建N端带硫氧还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DEAE阴离子交换和镍离子柱螯和亲和层析纯化的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结果四个重组质粒经测序证明构建正确无误,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四个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也正确无误。Western Blot分析和间接ELISA方法证实四个蛋白中只有p2a有抗原活性。结论原核表达的P2a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在间接ELISA方法中检测出了所有的24份阳性血清和24份阴性血清,非常有希望做成诊断抗原用于诊断急性甲肝患者和区分甲型肝炎自然感染与注射疫苗所产生的不同免疫。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s)和基因组数据库的电子克隆(in silico cloning)策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基因克隆的新技术.其技术核心是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组装延伸ESTs序列,获得基因部分乃至全长cDNA序列.它具有投入低、速度快、技术要求低和针对性强等优点.人类疾病发生与基因的关系已经被广泛证实,因此电子克隆技术必将成为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旨在阐述电子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AV 3a(位于1403-1456aa)与3d(位于1719-1764aa)融合蛋白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并探讨该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常规PCR方法,从克隆有HAV HM175株全长cDNA基因的克隆载体pHAVl6H1上扩增出目的基因,以pET—30a作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ad。该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镍金属柱螯和亲和层析纯化的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结果 重组质粒pET—3ad经双酶切(Nco I/Hind Ⅲ)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成功。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有一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0的重组蛋白P3ad,该蛋白经亲和层析获得了良好的纯化效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0处有一特异的免疫印迹条带,表明重组蛋白P3ad具有特异的抗原活性;间接ELISA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蛋白的抗原性。结论 采用常规的克隆操作方法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ad,其表达量为20%。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有望应用于急性HAV感染的诊断和区分活病毒的感染及灭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