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梅毒治疗有效、血清固定、神经梅毒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亚群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梅毒治疗有效患者、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6例神经梅毒患者及20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各组梅毒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分别为29.79±5.47,31.79±6.72,33.84±8.81)、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46,1.54±0.70,1.62±0.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50±8.93,2.20±0.43)(P<0.01);治疗有效组患者B细胞(CD19,12.26±3.4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2.04)(P<0.01),NK细胞(16.81±6.95)显著低于对照组(26.35±9.93,P<0.05);血清固定组患者NK细胞(15.82±8.4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减少与梅毒血清固定和发展成神经梅毒推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7例男性患者有非婚性生活史,2例女性患者其配偶有梅毒。9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HA均阳性。青霉素是治疗首选。结论神经梅毒根据不同类型有多种发病形式,首诊易误诊及忽视,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早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无症状感染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亚群,其中早期潜伏梅毒(ELS)14例,晚期梅毒(LS)24例,正常对照组19例。结果ELS、LS和正常对照三组人群CD3+、CD8+和CD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D4+和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S组与LS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S和LS组CD4+和CD4+/CD8+水平上升,但CD3+、CD8+和CD1+9水平正常。提示ELS和LS体液免疫无明显减弱,但细胞免疫增强,有利于消灭梅毒螺旋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感染早期的细胞免疫改变。方法:选取早期梅毒患者21例,对照组12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梅毒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只有CD4+T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CD3+、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0)。结论:早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增强,有利于消除梅毒螺旋体感染。  相似文献   

6.
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对它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4例梅毒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梅毒患者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则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活动期梅毒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恢复期(P〈0.05),单纯使用抗梅毒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大连地区无症状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将经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的54例无症状神经梅毒随机分成2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9例,予头孢曲松钠1 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连续14 d;青霉素组35例,应用水剂青霉素治疗,320万U/次静脉滴注,每4 h 1次,连续14 d,出院后给予苄星青霉素钠240万U/周,共3周。结果: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青霉素组脑脊液VDRL滴度分别有15例(78.9%)、30例(85.7%)出现下降,分别有8例(42.1%)、11例(31.4%)转阴;治疗后12个月2组脑脊液VDRL滴度分别有15例(78.9%)、24例(68.6%)转阴;治疗后18个月2组脑脊液VDRL滴度分别有17例(89.5%)、33例(94.3%)转阴,各有2例仍未转阴,但血清学RPR滴度持续下降,目前仍在随访。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可以替代水剂青霉素,作为治疗无症状神经梅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早期梅毒患者经常规驱梅治疗后,外周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2年内基本转为阴性,梅毒IgM抗体阴转得更早,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即使经过数疗程常规驱梅治疗,RPR仍然阳性。为了解这类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系统状况,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过2年以上常规驱梅治疗、但梅毒IgM抗体持续阳性和未治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免疫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未经治疗的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包括隐性梅毒36例,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4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ighSCD16-亚群和CD14+CD16+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梅毒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所占总单核细胞比例为12.0%±5.0%,而CD14highCD16-Mo亚群明显降低.为88.0%±5.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之间CD14highCD16-亚群和CD14+CD16+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梅毒螺旋体的持续感染有关,与各临床分期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神经梅毒的诊断难,治疗也难,随访更难。治疗神经梅毒的目的主要是:在杀灭或清除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各部位所有梅毒螺旋体的同时,尽可能恢复被损害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尽可能减少后遗症。要做到这点,正规的治疗方法极其重要。如何更好地治疗获得性神经梅毒?在治疗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处理?治疗后又如何随访和评估其疗效?本文总结国内外有关获得性神经梅毒的治疗经验并结合作者诊疗神经梅毒的体会作一综述,以期对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温泉浴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温泉浴治疗,1次/d,30min/次,治疗组同时采用中药熏蒸治疗,1次/d,20min/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后3、6周根据PASI评分和关节症状积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3周时,在皮损消退和关节症状缓解方面治疗组PASI评分和关节症状评分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在关节症状缓解方面有效率为84. 00%,对照组有效率为47. 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损消退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 00%和60.87%,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两组疗法都未出现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温泉浴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尖锐湿疣的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电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电灼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外洗共同治疗。结果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为10.8%,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复发组CD3+细胞、CD4+细胞水平、CD4+/CD8+细胞比值较未复发组低,而CD8+细胞水平较未复发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3+水平、CD4+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且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能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监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预估及相应增强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身性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严重类型.现将我们治愈的2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朱闽 《中国性科学》2010,19(6):38-40
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光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痤疮灵颗粒联合蓝-红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采用蓝-红光照射加口服痤疮灵冲剂治疗寻常痤疮,单独口服痤疮灵冲剂作为对照组。共治疗4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17例。检测治疗前后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的油脂分泌量、pH值及水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71%。对总皮损的清除率和炎性皮损的清除率治疗组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表皮角质层含水量平均值由治疗前的210.47提高到治疗后的2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酸碱度和皮肤油脂分泌量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光疗法联合中药对Ⅱ-Ⅲ度寻常痤疮有良好疗效,治疗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96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MTX、MTX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第7d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50%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重复给药例数、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MTX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安全、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凡  桑原 《中国性科学》2006,15(6):30-31
患者122倒,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患者容易且愿意接受治疗,因此萆薢饮加减配合美满霉素可作为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催乳素血症不孕的中医治疗规律。方法:翻阅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综述。结果:中医对高催乳素血症不孕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专病专方、针灸推拿、中药贴敷、实验研究的研究皆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中医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不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盆腔治疗仪联合传统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萍 《中国性科学》2007,16(2):27-27,32
慢性盆腔炎症是妇科门诊常见病,也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顽固,不易根治。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坠痛及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期加剧,反复发作可导致不孕,给妇女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造成精神和经济负担,患者往往生活质量低下。慢性盆腔炎的传统治疗往往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但单纯抗感染治疗疗效并不明显,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患者不易坚持,心理负担较重,不利于病情好转,严重者甚至要求手术切除附件或子宫,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与坦索罗辛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泌尿科诊治的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坦索罗辛单独治疗组和中药灌肠与坦索罗辛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尿路症状、疼痛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和NIH-CPSI总分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患者的70.0%(28/4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与坦索罗辛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优于坦索罗辛单独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