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随千万吨炼油项目进行改造,新增汽柴油罐区转输机泵11台,新建2座降凝剂储罐,并对罐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目前柴油罐区共有13台储罐,其中5 000m~3储罐9台,10 000m~3储罐2台,2 000m~3的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69 000m~3。油品转输泵18台,加降凝剂泵6台,消防水泵3台,消防泡沫罐1座。该罐区主要负责接收、储存、调合、转输半成品柴油和成品柴油,调合方式为罐式调合,目前柴油罐区每天约有13 000t左右的半成品柴油和成品柴油的进出,调合量大,转输任务重。  相似文献   

2.
针对润滑油基础油运输成本过高问题,提出了采用管道顺序输送的方式来降低输送成本。基于相邻输送的两种油品顺序输送时物理化学性质越相近混油量越少的原则,提出了抚顺—鲅鱼圈成品油管道应将润滑油基础油和柴油相邻输送。以成品油质量潜力和国家标准中的规定为依据,进行了润滑油基础油和柴油的掺混实验,分析得出HVI150润滑油基础油中掺入0#柴油的最敏感指标(TMSI)为运动粘度,确定了可以掺入0#柴油而又不致使HVI150润滑油基础油指标恶化的最大掺混比例(TLMP)为0.37%。为了降低管道末站接收混油的作业难度,应用IBM 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滑油基础油中掺入0#柴油允许浓度的经验公式,为管道顺序输送润滑油基础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品油罐区是储存各类油品的地方,储存的各类油品一般都具有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易产生静电等性质,特别是有些油库存有大量的化危品,使危险性变得更大。本文介绍了成品油罐区主要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分析了成品油罐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方法,使成品油罐区消防安全管理更规范、更科学。  相似文献   

4.
航空煤油与其他成品油相同,目前主要的输送方式为:输油管线输送、铁路输送、公路输送、船运等。输油管道输送是诸多运送方式中最高效、流程最为简洁、成本最低的转运方式。然而,由于长途输油管线路由大多途经村庄、农田、林地等复杂地貌环境,诸多复杂性环境因素均成为了对输油管道的腐蚀原因,这样一来,既无法保障油品质量也会使得管道的使用时间极大缩短。一旦造成油品外漏,不但对环境影响恶劣,对企业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主要研究了航空煤油输油管道的腐蚀机理和防腐工艺,总结了输油管道被腐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谈炼油厂油品储运系统设计(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化工企业的油品储运系统主要包括各种液体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的储存和运输。油品储运系统主要包括:(1)油品储运系统罐区: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中间原料罐区等;(2)油晶储运系统泵房(包括泵棚和露天泵站):原油泵房、原料转输泵房、产品调合及罐装泵房等;(3)系统管网;(4)装卸设施:水运装卸设施、铁路装卸设施、汽车装卸设施、油品灌装设施等。  相似文献   

6.
王桐宇  吴玉国  李娇  张梦轲  齐林 《当代化工》2017,(11):2353-2355,2359
对于长距离输送管道而言,为了提高管道的输送效率,降低输送成本,如何有效地降低沿程损失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具有较高粘度的油品会大大增加输送过程中的沿程摩阻损失,为了更好地分析油品粘度对管道的影响,通过建立输油管道弯管结构的有限元力学模型,针对油品流经管道弯管时,油品粘度对管道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品粘度在增加管道沿程损失与局部摩阻损失的同时,也给弯管处温度场与应力场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且对管道温度场与应力场的作用规律不尽相同,这对输油管道弯管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危害。通过研究分析了油品粘度对管道的影响规律,为油品的降粘输送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管道运输作为油品输送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油品相对较为粘稠,油品输送环境复杂,管道不断老化。文章对我国输油管道工艺的发展和工艺设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综合分析国内输油工艺,以具体输油管道为例,对含蜡原油输送、地形高差起伏、低输量输送及老输油管道的改造与发展等难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庆哈输油管道输送距离长,途径站点多,输送情况复杂,为提高原油输送效率,减少原油输送过程中的阻塞与损失,针对庆哈输油管道管输介质粘温特性进行测试研究。分析泵前、泵后原油粘温特性差异,得出泵前原油降粘措施要强于泵后原油降粘措施、经剪切作用后泵后原油特征温度低于泵前原油特征温度等结论,为庆哈输油管道输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成品油长输管道下载是管道运输的目的,下载线的正常运行不仅关系到地区油品正常补给及油品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管网的安全生产。以中石化华南成品油管道下载操作为例,介绍了成品长输油管道下载工艺流程,归纳总结了下载线憋压的类型,分析了水击原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为防止下载线憋压、水击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管道运输是目前我国成品油运输最主要的方式。成品油管道同时运输多种油品,多采取顺序输送的方式,这就涉及到输送油品的顺序、油品批次大小、油品注入和分输流量等问题。成品油管道优化设计是在保证油品安全可靠输送的前提下,以投资及运行费用最低为主要目标。首先论述了成品油管道运行方案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决策变量三部分。然后介绍了杂交差分进化法等几种有效算法,并归纳和分析其在成品油管道优化设计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成品油管道优化设计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油气储运的大力发展和长输管道的普及也带来了相应问题,近年来庆哈输油管道输送过程中问题频发,故针对庆哈输油管道内原油流变性中的凝点进行测试。将测定试验分为泵前原油和泵后原油两个部分,根据原有测定步骤进行一定改进,细化试验过程,得出泵后原油需加热输送等结论,为庆哈输油管道原油输送提供了输送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元 《当代化工》2014,(6):1076-1078
利用同一成品油管道进行润滑油和柴油的顺序输送必然会造成混油,从而影响油品的质量及销售价格。对润滑油和柴油的混油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实例具体给出了混油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减少混油量的一般方法。列举了现有混油界面检测的技术,并对其原理及精确度进行进一步说明和对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随着交通的发达,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需求,原油、成品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油品的运输成为当下运输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油品运输和其它固态资源运输不同,液态油品在运输上存在着更多的困难,同时原油和成品油输油属于危险化学品,因此作为运输这些液态资源的输油管道的设计研究也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从输油管道的作用、组成、分类以及管道初步设计的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来对输油管道的初步设计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输油管道的规模化建设,管道输送的可靠性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对于铺设于地下的输油管道,除了受到管内油品介质的腐蚀,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腐蚀而发生腐蚀穿孔,从而引发油品泄漏事故。本文介绍了埋地输油管道的内外腐蚀机理,主要分析了沿海埋地输油管道外腐蚀因素,针对埋地输油管道的腐蚀特点,提出对埋地输油管道的内、外腐蚀保护措施,以保证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青岛市拥湾保护环湾发展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青岛石化02年建设的沿胶州湾东、西岸到港口码头的3条原油、成品油输油管道多处要改道,在无法置换吹扫、油品输送任务紧急的情况下,采取在线封堵更换管道特殊新工艺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于精细化工厂区来说,罐区担负着厂区内原料、中间产物以及产品的储存与输送,是精细化工厂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精细化工厂区内储罐选型、罐区平面布置、防火堤计算、泵区等的设计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纪保军 《天津化工》2023,(S1):235-239
油品储罐是炼油厂存储原油和成品油的重要设备,储罐液位是油品集输工艺的重要参数之一。而雷达液位计是炼油厂油品储运罐区近年来应用最多的物位测量仪表,它采用与介质无接触的测量方式,具有安装方便、出现的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精确度高、受介质影响小等优点,目前已在炼油厂储运罐区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雷达液位计的测量原理、特点及分类;雷达液位计的安装、调试;应用情况及效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经济效益等。  相似文献   

18.
油田生产过程中,对输油管道的使用必须保证安全输送油品,达到预期的输送效率。经过长期的运营,输油管道的阴极保护设施会损坏,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提高管道的耐腐蚀特性。提高输油管道的完整性,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满足输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成品油长输管道正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运输过程更趋复杂。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技术中输油管道的动态模拟和混油量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提升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安全性及其社会经济效益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地下管线安全事故频发,成品油罐区地下管线安全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归纳与应用成品油罐区地下管线检测的方法的基础上,对成品油罐区地下管线进行了检测,建立数字化管网系统,实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信息化管理,并从理论和工程角度提出了成品油罐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