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按照 CIMT 有无增厚分为 CIMT 增厚组(86例)和 CIMT 正常组(174例),采用 Pearson 简单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及 CIMT 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简单相关性,建立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血尿酸水平升高与 CIMT 增厚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比尿酸水平正常的患者 CIMT 增厚(1.12±0.15mm vs.0.90±0.13mm,P ﹤0.001)。而 CIMT 增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较 CIMT 正常的明显升高(370.27±97.63μmol/ L vs.310.60±87.65μmol/ L,P ﹤0.0001)。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尿酸水平下四分位组 Q1组(﹤255.5μmol/ L)相比,上四分位组 Q4组(﹥368.5μmol/ L)CIMT 增厚的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24(95% CI 1.10@1.42)(趋势 P ﹤0.0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升高与 CIMT 增厚风险显著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BUA)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为观察组,80名体检非卒中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BUA,研究BUA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浓度(375.93±42.67)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60.43±24.78)mol/L,P〈0.01;轻、中及重度病情患者血尿酸水平逐渐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异常患者病情未愈及死亡38例,比例为59.3%,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者(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血清尿酸浓度进行检测,探讨血清尿酸浓度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8~201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各35例。结果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327.3±76.4)μmol/L,高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478.5±94.5)μmol/L。正常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44.4±12.2)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78.5±14.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22.1±13.8)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45.5±12.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尿酸与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1.35,OR=0.27,P〈0.05),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血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故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同时采用降低患者血尿酸浓度水平的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血清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对UA、FBG、TC、TG、HDL-C、LDL-C水平进行对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尿酸值为(355.80±59.33)μmol/L,其中血清尿酸〉420μmol/L20例(38.46%);对照组血尿酸值为(307.17±46.62)μmol/L,其中血尿酸〉420μmol/L6例(17.14%)。ACS组血尿酸值及高尿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UA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在AC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丙二醛及尿酸联合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30名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为(11.8±2.6)μmol/ 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2.9±0.1)μmol/ L、间接胆红素水平为(8.1±1.7)μmol/ L、丙二醛含量水平为(6.4±1.2)μmol/ L、尿酸含量水平为(334.6±25.1)μmol/ L,其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和尿酸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胆红素、丙二醛及尿酸联合检验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在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方法评价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冠心病组分别按照SYNTAX评分等级及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评价病变程度,分别分析比较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与不同病变程度组的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尿酸水平冠心病组(347.23±88.10)μmol/L,正常组(359.99±100.79)μmol/L,两组间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YNTAX评分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准而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①以SYNTAX评分值作为标准分组,高危组(399.42±128.48)μmol/L均高于正常组的(347.23±88.10)μmol/L、低危组的(348.39±80.16)μ mol/L、中危组的(399.42±128.48)μ mol/L(P<0.05);而造影结果正常组、低危组、中危组间的血尿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以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作为标准分组,造影结果正常组(347.23±88.10)μmol/L、单支组(342.79±89.38)μmol/L、两支组(368.49±98.72)μmol/L、多支组(364.01±108.35)μ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脉SYNTAX评分高于正常尿酸水平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独立地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而单纯按照冠脉病变支数评价,未能发现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170S全自动分析仪以酶比色法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空腹尿酸.结果 测得76例急性脑梗死的血尿酸值为(442.29±20.17)μmol/L,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的尿酸值分别为(397.34±22.43)μmol/L,(472.65±18.16)μmol/L及(453.38±24.77)μmol/l,与对照组(223.15±7.45)μmol/L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轻型与中重型脑梗死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型、重型脑梗死的尿酸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清尿酸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相关因素,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轻重的评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选择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同期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尿酸、血肌酐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尿酸为(611.43±273.24)μmol/L、血肌酐为(342.90±78.28)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1.43±273.24)μmol/L、(342.90±78.28)μmol/L(P <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后治疗后,血尿酸为(314.55±91.74)μmol/L、血肌酐为(231.36±80.99)μmol/L,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 <0.05)。结论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Hcy(22.98±13.04)μmol/L,对照组为(7.35±3.14)μmol/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与1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法进行血尿酸、空腹血糖、血脂等测定,比较各组尿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为69例和30例,占49.29和23.08%,血浆尿酸浓度分别为(413.5士87.9)umol/L和(349.8士81.8)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尿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平行关系,即病情重、预后差者,血尿酸水平升高者所占比例高。结论高尿酸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以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8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血尿酸观测值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血尿酸值(373±54)μmol/L,对照组(311±69)μ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者脑血管意外急性期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入院后测定血尿酸水平分为高血尿酸组和非高血尿酸组,住院期间死于本病者为死亡组,好转出院者为存活组。分别观察4组患者的临床分型及预后。结果:高血尿酸组患者死亡率(41.24%)显著高于非高血尿酸组(14.43%)(P〈0.01),死亡组血尿酸均值(500±91)μmol/L。显著高于存活组(411±43)μmol/L(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判断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孔静  黄麦华 《中国医药》2009,4(9):683-68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尿酸含量变化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测定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1例正常人血清S100β蛋白和尿酸的含量,观察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的血清S100β蛋白和尿酸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0.458±0.109)μg/L]和尿酸浓度[(415.3±41.5)μmol/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57±O.024)μg/L和(261.5±30.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和梗死面积的增大,血清S100β和尿酸含量亦明显升高。结论S100β蛋白与尿酸一样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生化指标,二者相结合进行评价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6月于安阳地区医院内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STEMI 23例,NSTEMI 25例);对照组选择50例健康正常人,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晨及治疗后1月空腹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降低,[(398±56.77)μmol/L:(356±69.87μmol/L)](P<0.05)。对照组血清尿酸浓度为(303±65.8)μmol/L。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可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3572例成人血尿酸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成人血尿酸水平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需进行药物治疗的比例情况。方法用尿酸酶法测定2008年1-11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人群血尿酸水平,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男性(403.39±85.16)μmol/L,女性(305.84±74.22)μmol/L,男性血UA(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P〉0.05),女性有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的趋势,各年龄组男性血UA水平均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35.15%,女20.55%,50岁前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低于男性;50岁后随年龄增长,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接近或高于男性。血UA水平〉535μ mol/L比例:男6.29%,女1.31%。低尿酸血症比例为:男1.06%,女0.69%。结论广州地区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需药物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较高,特别是男性,应对其提供早期干预及药物治疗;同时对低尿酸血症应引起重视,应查明病因,预防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16.
王红菊  李杰 《北方药学》2011,8(6):94-9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99例为观察组,10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尿酸水平,研究血尿酸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轻、中及重度病情患者血尿酸水平逐渐增高,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尿酸异常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及死亡21例,比例为58.33%,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者(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应用是否可以有效改善造影剂给患者带来的肾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研究组和单纯基础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入选患者术后第1、3d呈现肾小球滤过率较低的情况,研究组患者术后第7、10 d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尿酸水平从(287.2±23.5)μmol/L降低到(224.7±29.9)μmol/L,对照组的尿酸水平从(272.4±28.9)μmol/L降低到(265.9±21.1) μmol/L,研究组术后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在KDIGO指南指导下,适量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有效改善造影剂对患者造成的肾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非颈动脉斑块组,并选取8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血Hcy表达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Hcy水平为(21.06±4.68)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11±3.7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22.27±4.58)μmol/L,远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的(16.45±2.5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Hcy的高水平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应积极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清尿酸检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2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尿酸检验。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观察组不同血清尿酸水平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10.36±2.14)μmol/L、直接胆红素(4.21±1.25)μmol/L、间接胆红素(5.93±2.64)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5.36±3.16)、(6.26±1.36)、(9.31±2.36)μmol/L,血清尿酸(473.36±36.31)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47.25±31.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41.94%,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500μmol/L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为72.00%,高于血清尿酸水平300~400μmol/L、401~500μmol/L患者的11.76%、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老年患者接受血清尿酸检验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脏X综合征与血糖、血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诊断标准诊断为X综合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糖、血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8±1.62)mmol/Lvs(5.46±1.30)mmol/L,P>0.05],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36.58±35.69)μmol/L vs(326.59±26.79)μmol/L,P<0.05],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0.5±4.8)mg/Lvs(3.4±1.3)mg/L,P<0.01],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48±2.32)mmol/Lvs(7.78±1.73)mmol/L,P<0.05],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1.03±0.36)mmvs(0.82±0.16)mm,P<0.0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血尿酸、餐后2 h血糖、颈动脉IMT等因素与心脏X综合征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血尿酸、餐后2h血糖、颈动脉IMT等指标的升高与心脏X综合征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