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ALT、AST、TBIL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较之复方甘草酸苷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复方甘草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4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每组52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素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AST、TBIL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A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0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观察2组ALT、AST、血清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8周时,ALT、AS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两者合用具有较强的降转氨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菌栀黄注射液,对照组(42例)应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菌栀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48%和80.95%,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69.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均出现不良反应,各2例(4.76%),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月花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37-3638,I000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40只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慰剂组、治疗组。采用高度白酒灌胃法制作酒精性肝病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天灌胃丹参2.5g·kg^-1·d^-1,复方甘草酸苷9g·kg^-1·d^-1;安慰剂组大鼠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对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检测,同时做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GGT、HA、LN、IV—C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慰剂组大鼠ALT、AST、TBIL、GGT、HA、LN、IV—C也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HA、LN、IV-C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AST、TBIL和GGT升高,但与模型组和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少数细胞脂肪变性,但和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改善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功能、减轻肝纤维化,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异甘草酸镁组130例,甘利欣组126例,门冬氨酸钾镁组84例,异甘草酸镁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d+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d;甘利欣组静脉滴注甘利欣注射液50mg/d+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d;门冬氨酸钾镁组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d。观察3组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的TBIL、AST、ALT。结果治疗30d后异甘草酸镁组TBIL、AST、ALT分别为(28±15)umol/L,(38±35)U/L,(39±38)U/L,甘利欣加门冬氨酸钾镁组分别为(56±29)umol/L,(95±74)U/L,(117±81)U/L,门冬氨酸钾镁组(67±52)umol/L,(122±92)U/L,(269±106)U/L。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较甘利欣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用药降酶作用显著,转氨酶反跳现象极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NAFLD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均给予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观察组予以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观察治疗8周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叮一谷胺酰基转移酶(GGT)等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乏力、纳差、消化道症状、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疗效较复方甘草酸苷更优,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孙芳 《海峡药学》2011,23(6):160-16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注射液1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共四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BIL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有效率90%)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明显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综合保肝治疗,同时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组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和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GGT、ALP、TB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胆汁酸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异甘草酸镁可快速、安全、有效地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相似文献   

10.
孙华瑜  卢伟力 《医药导报》2009,28(10):1307-1309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组56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50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两组均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4.0%(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恢复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 BiL)的恢复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1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应用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105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24周及48周时的ALT、AST、TBIL、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及4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的ALT、AST、TBIL值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周HBV-DNA阴转率93.3%,对照组阴转率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2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疗效明确,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O1O 年3月-2O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 HBs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1OOmg/ d 治疗,研究组4O 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2、24、36、48周后 HBsAg 转阴率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HBV - DNA 与 HBsAg 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O5),治疗后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总胆红素(TBIL)、HBV - DNA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治疗后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4例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的HBV DNA、ALT、AST、ALB、TBIL、CHE、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4例。2组均用阿德福韦酯,10mg/次,1次/d,疗程为48周。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1.6mg/次,皮下注射,2次/周,疗程为24周。结果:治疗组ALT、AST、TBIL下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80.7%,对照组为4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临床症状及乙肝病毒转阴等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分析血液标本因素脂血、溶血、保存时间和温度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y一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间的关系,探讨其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桂阳县中医医院体检中30名脂血人员和330名健康人员分成4组,30名脂血人员和3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脂血组,溶血组、储存时间组和温度组各100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脂血组、溶血组、储存时间组和温度组中ALT、AST、叫一GGT、TBIL水平,并应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血中ALT、AST、γ—GGT、TBIL水平均高于非脂血标本(P〈0.05);溶血中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非溶血标本(P〈0.O.5),但是γ-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检测结果与12h后检测结果、4℃保存与室温保存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因素脂血和溶血对肝功能生化指标有影响,在以后的检验实践中一定要注意血液标本状态,确保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苦参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和民 《中国药房》2010,(3):265-267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3)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8周;治疗组(n=55)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疗程8周。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TBIL、ALT、AST、ALP、GGT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酶、退黄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赵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62-63
目的:观察肝水解肽(肝乐宁)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0月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水解肽,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ALT、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治疗组ALT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AST、TBIL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GLB、ALB变化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乙肝病毒主要标志物、B超等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酯片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0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五酯片;对照组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差别。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γ-G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试验组ALT、AST、TBIL、γ-G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酯片可提高酒精性肝炎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接受异甘草酸镁( 150 mg/d)和恩替卡韦(0.5 mg/d)治疗,观察2组肝功能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及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0±26)μmol/L比(95±21) μmol/L,HBV DNA阴转率于2、4、6周分别为24.1%(7)比0%(0)、75.9%( 22)比0%(0)、82.8%(24)比4.0%(1),P<0.05];ALT、AST、ALB及PT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19) U/L比(94±17) U/L、(75±17) U/L比(78±17) U/L、(38±3)g/L比(38 ±4) g/L、( 14 ±4)s比(15 ±5)s,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