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分别为1、2、5、10mmol/L)培养3、6、12、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形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阿司匹林能减少外周血EPCs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减少。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iNOS含量亦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通过减少EPCs中iNOS含量,降低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分别为1、2、5、10 mmol/L)培养3、6、12、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形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 结果:阿司匹林能减少外周血EPCs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减少.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iNOS含量亦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 结论:阿司匹林通过减少EPCs中iNOS含量,降低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参与调节机体多种生理活动,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亦倍受重视.近年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又一生物学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了eNOS在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分化和归巢中的作用,及其促进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参与调节机体多种生理活动,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亦倍受重视。近年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又一生物学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了eNOS在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分化和归巢中的作用,及其促进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在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AAP)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AP建立SD大鼠肝损害模型;分别于给药后3、6、12、24h处死大鼠,AAP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AL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放射免役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AAP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ALT(nKat/L)进行性升高(3、6、12、24h的值分别为:1166.90±151.03vs586.78±89.35,2153.84±254.55vs573.45±75.18,4220.84±928.52vs750.15±81.68,13202.64±1392.78vs780.16±161.37,均P<0.01);肝脏病理损伤进行性加剧,24h达高峰;给药后24h血清TNF-α(g/L)水平显著升高(5.69±0.46vs2.64±0.27,P<0.01),且与血清ALT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3,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组织TNF-α、iNOS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于6、12h达高峰;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TNF-α、iNOS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于3、6h达高峰,24h时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炎症反应在AAP肝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 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 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病理性一氧化氮(NO)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基因敲除的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RI)和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分别给予5ng/ml TNF-α刺激24h后,应用PCR技术、Western blot方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种细胞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所分泌的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①给予TNF—α刺激后,野生型BVEC的iNOS mRNA表达增加,BVEC/RI的iNOS mRNA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②给予TNF—α刺激后,野生型BVEC的iNOS蛋白表达量(0.91±0.08)高于未给予TNF-α的BVEC(0.15±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EC/RI的iNOS蛋白表达量(0.21±0.06)与未给予TNF—α的BVEC/RI(0.30±0.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给予TNF-α刺激后,野生型BVEC的NO含量[(58.6±2.6)μxmol/L]高于未给予TNF—α的BVEC[(18.1±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EC/RI的NO含量[(21.2±3.5)μmol/L]与未给予TNF-α的BVEC/RI[(16.9±3.4)μ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可能通过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TNFR1增加iNOS表达,从而增加病理性NO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模拟肽(Rev-D4F)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凋亡和黏附的影响。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内皮祖细胞;吸附低度脂蛋白和结合凝集素方法鉴定内皮祖细胞;分别给予Rev-D4F(50μg/ml)和TNF-α(30 ng/ml)进行处理,采用黏附测定实验和流式检测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功能和凋亡情况。结果 TNF-α促进内皮祖细胞凋亡,但TNF-α对内皮祖细胞黏附并没有作用,Rev-D4F预先干预能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凋亡,提高内皮祖细胞黏附功能。结论 Rev-D4F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凋亡,提高内皮祖细胞黏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 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Griess 方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50 例肝硬化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 与TNF- α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血清NO 水平升高( P< 0 .001) ,有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为高( P< 0 .05) ,且NO 水平随Child - Pugh A、B、C 分级的次序而增加。同时肝硬化患者血TNF- α亦明显增加( P< 0 .001) ,并与NO 呈正相关(r = o .62 ,P< 0 .00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NO 升高,有腹水者更高,且NO 水平随Child - Pugh A、B、C 分级的次序而增加,提示NO 可能参与了肝硬化高动力循环与腹水的形成,并能反映患者的预后。同时TNF- α亦升高,且与NO 呈正相关,为TNF- α诱导NO 生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紧张素Ⅱ在导致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及核因子κB的作用。方法核因子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预处理和未预处理原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用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紧张素Ⅱ分别进行干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IκBα的蛋白表达,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核因子κB的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1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和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的干预下,核因子κB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发生显著增加(P<0.05);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细胞凋亡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增加。结论在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内皮细胞时,通过降解IκBα引起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核转位,后者可引起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关系及其意义,分别应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DCM患者血清NO及TNF-α水平,结果显示:DCM患者血清NO及TNF-α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均P<0.01),且NO与TNF-α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482,P<0.01)。表明:高浓度的TNF-α可促进NO的合成,二者均与DCM的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5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NO、TNFα含量。结果 肝硬化有并发症患者血清NO、TNFα含量均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治疗前后肝硬化无并发症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NO、TNF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则变化明显(P<0.05)。结论 NO、TNFα在肝硬化出现并发症时升高,好转则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有关细胞因子与血瘀证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本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与肝病血瘀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葡萄糖对内皮祖细胞(EPC)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在EP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分别在常氧(21%氧浓度)和低氧(1%氧浓度)条件下培养.检测各组HIF-1α及VEGF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葡萄糖浓度相同,低氧组表达HIF-1α mRNA高于常氧组,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氧浓度相同,10mmol/L葡萄糖组EPC表达HIF-1α mRNA高于其余两组,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VEGF表达逐渐下降.常氧浓度下测不到HIF-1α蛋白表达;低氧浓度下,10mmol/L葡萄糖组EPC表达HIF-1α最高.结论 高糖对低氧条件下的EPC具有毒性作用,能减弱其表达HIF-1α和VEGF.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治疗前后B型钠尿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5例CHF患者(其中NYHAⅡ级25例、Ⅲ级19例、Ⅳ级21例)治疗前后测定了BNP、TNF-α和NO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选择2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CHF患者BNP、TNF-α和NO含量升高;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BNP、TNF-α和NO水平逐级升高,并与LVEF呈负相关;常规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各项指标逆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F患者BNP、TNF-α和NO升高,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能逆转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α与酒精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与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过渡表达密切相关。TNF-α引起肝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等,并且可能与ALD发病的性别差异有关,抗TNF-α治疗明显减轻酒精引起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重要的炎性反应因子,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TNF-α通过多种机制引起DN肾脏损伤,包括损伤肾小球通透屏障,改变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外基质沉积,正调节免疫炎性反应,诱导细胞凋亡等.目前针对其活性的调节已成为临床治疗DN的一个新策略,研究较广泛的...  相似文献   

19.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缺血性脑损伤各阶段由多种细胞成分表达,并作用于不同靶器官,触发一系列复杂的间接反应,对脑缺血各阶段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等激活和促进炎性反应、细胞毒性、凝血状态及凋亡机制等,加剧急性期缺血损伤;后期则通过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等介导和调节多种限制损伤发展,促进组织吸收及重塑等保护性过程。这种双重作用的不断阐明,将进一步完善对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认识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是否通过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损伤内皮祖细胞(EPC)。方法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出人脐静脉血EPC,在EGM-2培养基中对EPC培养和诱导分化12天后,并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鉴定。109个/L EPC种植于24孔培养板上,分别与0、10、25、50及100 mg/L Lp(a)孵育24 h进行作用量-效分析,然后EPC与10μmol/L ATP(eNOS激动剂)+50 mg/L Lp(a)处理24 h,同时设对照组。MTT法检测EPC存活率,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eNOS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Lp(a)呈剂量依赖性降低EPC的存活率,10 mg/L Lp(a)对EPC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n=3),25 mg/L Lp(a)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n=3),以50 mg/L Lp(a)最为显著(P<0.001,n=3);此浓度下,EPC的eNOS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10μmol/L ATP可显著拮抗Lp(a)对EPC存活的抑制作用,同时eNOS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结论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