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影响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依达拉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编号,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前40为一组,后40为一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前1 h和开始时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l,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后0、1、2及4 h测定肝脏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和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应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含量,并测定肝组织和血清中TNF-α水平;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后1、2及4 h,实验组大鼠肝脏LPO及AST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再灌注后1 h时肝组织TNF-αmRNA表达量、肝组织和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达峰值,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各时相实验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显著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减少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 研究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Exo)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胶原酶法提取SD大鼠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缺血再灌注损伤外泌体治疗组(IR+Exo)。Sham组腹部正中切口,离断肝脏周围韧带,不做其他处理;IR组用动脉夹阻断70%肝脏血流60 min;IR+Exo组70%肝脏血流阻断60 min后,尾静脉注射外泌体观察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醌氧化还原酶(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凋亡相关指标Bcl-2、Bax,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相比IR组,IR+Exo组血清中ALT、AST、TNF-α、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 NQO1、HO-1、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Bax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外泌体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抗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分别注射他克莫司和生理盐水,检测再灌注24、48和96 h后TNF-α、IL-1、ALT、AST、LDH、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Fas、Bcl-2的mRNA水平.依据免疫抑制方案,将112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分为他克莫司组(63例)和环孢素A组(49例),比较临床肝移植使用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患者肝酶指标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TNF-α、IL-1、ALT、AST、LDH、ET和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超微结构受损和细胞凋亡较轻,Fas mRNA合成减少.患者使用他克莫司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环孢素A低(x2=39.0,P<0.05).结论 他克莫司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减轻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临床使用他克莫司能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肝保护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E2+ IR组).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后lh、3h、6h、12 h、24 h肝功能变化.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再灌注后12 h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再灌注后12h肝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再灌注后12 h 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在IR组各时间点均可见ALT和AST增高,且在再灌注后的12h达到了最高值;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肿胀,肝窦变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片状坏死等变化;在再灌注后12h,凋亡细胞增多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肝脏组织Bcl 2表达减少,Bax的表达增加.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在灌注后各时间点ALT和AST值明显下降,肝脏病理损伤改善;在再灌注后12h,凋亡细胞减少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肝脏组织Bcl-2表达增加,Bax的表达减少.结论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及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曲肽预处理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88例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3例,术中行肝门阻断。研究组患者于手术前1h给予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手术前1h给予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观察术前(T0)、术后6h(T1)、24h(T2)及7d(T3)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手术部位切除后取标本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检测。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结果 T0时两组之间ALT、AST、LDH及TNF-α、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ALT、AST、LDH及TNF-α、IL-1β明显高于T0时(P<0.05),对照组又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T2时两组ALT、AST、LDH开始下降,但仍然高于T0时(P<0.05),T3时恢复正常范围,而T2、T3时TNF-α、IL-1β降至正常范围。研究组肝组织M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对照组为(67.79±5.25)明显高于研究组(44.32±5.16)(P<0.01)。结论奥曲肽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稳定细胞膜、抑制炎性反应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1β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IR组)和GSH预处理组(GPC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30、60和180 min血清TNF-α、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中TNF-α mRNA、IL-1β mRNA和MIP-2mRNA表达水平.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GPC组血清TNF-α含量于缺血再灌注180 min后显著低于IR组(t=2.512,P<0.05).而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于缺血再灌注30 min后即显著低于IR组(t=2.427,P<0.05).GPC组血清中IL-1β含量和肝组织中IL-1βmRNA表达水平于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IR组(t=2.731,3.825,4.372,3.371,3.972,4.685,P<0.05).GPC组MIP-2 mRNA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0 min和180 min显著低于IR组(t=2.593,5.429,P<0.05).结论 TNF-α、IL-1β和MIP-2等炎性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GSH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和MIP-2的生成,并发挥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1只),于术前2 h将60 mg/kg的姜黄素溶于1mL DMSO中静脉注射;对照组(19只),于术前2h静脉注射1 mL DMSO。肝脏冷灌注时间为30 min,恢复血供复流6 h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液和肝脏标本,行血清ALT,AST,LDH和组织匀浆SOD,MDA,MPO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和细胞凋亡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中TNF-α及MIP-2的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DA,MPO,TNF-α和MIP-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且实验组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姜黄素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冷IRI,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肝组织SOD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与细胞凋亡,下调炎性因子TNF-α和MIP-2的表达以及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灌注冷保存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实验组加丹参注射液(60 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植入受体.移植后6 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再灌注后实验组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F=133.802,P<0.05);肝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增加(F=91.063,P<0.01);Fas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F=1.329,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形态学的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通过促进抑制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来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6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两两配对实施肝脏原位移植1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鼠随机分为2组(n=8):肝移植组(LT组)和治疗性高碳酸血症组(TH组).LT组再灌注即刻吸入50% O2-50%N2混合气体2 h;TH组再灌注即刻吸入O2-N2-CO2混合气体lh,调节气体浓度和呼吸频率,维持FiO2 50%、PaCO2 80~ 100 mm Hg,而后继续吸入50%O2-50%N2混合气体lh.再灌注期间记录MAP、PaO2和PaCO2.再灌注2h时,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清ALT、AST、TNF-α、IL-1和IL-6的水平;取肝组织,测定NF-κB活性,计算凋亡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LT组比较,TH组血清ALT、AST、TNF-α、IL-1和IL-6水平、肝组织NF-κB活性和凋亡指数降低,MAP、PaO2和PaCO2升高(P<0.05).TH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LT组减轻.结论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可减轻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细胞凋亡和Bcl-2及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h是否静脉注射PNS(50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PNS预处理组(PN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O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及AST,HE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Bcl-2及Caspas-3m 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各时点,PNS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A1)均明显低于NS组(P<O.05.P<O.01);6h及24h,PNS组大鼠肝组织Bcl-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S组(P<O.05);2h及6h,PNS组大鼠肝组织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O.05)。结论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Caspase-3的表达。这可能为PNS抗细胞凋亡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然后分为三七预处理组(P组)、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3组,取血检查ALT,AST;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和TNF-α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鼠肝移植模型N组的血ALT,AST数值、肝细胞中caspase-3和TNF-α的表达及肝细胞的凋亡均明显高于P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凋亡加重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GIK)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组,LPS 8mg/kg),GIK组(LPS 8mg/kg+GIK 4ml·kg~(-1)·h~(-1))。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ELISA法检测三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并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TUNEL免疫荧光检测肝实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LPS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明显升高,而GIK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后3dLPS组和GIK组大鼠血清ALT、AST、注射后5dLPS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5),注射后3、5dLPS组和GIK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注射后3dGIK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注射后5dGIK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注射LPS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导致肝功能改变及肝细胞破坏;GIK可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HIRI组(HR组)和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PHC组)。S组剖腹后仅牵拉肝十二指肠韧带;HR组用无创血管夹钳夹供应肝中叶和左叶的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造成70%肝脏缺血模型,45min后松开血管钳;PHC组的手术步骤与HIRI相同,PHC组术前30min肌肉注射0.45mg/kg的盐酸戊乙奎醚。分别于再灌注2h(T1)、4h(T2)和24h(T3)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采血结束后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结果 T1~T3时HR组和PHC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HIF-1α和e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5);与HR组比较,T1~T3时PHC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T1、T2时HR和HPC组HIF-1α、e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组,但HR组明显低于HPC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机制可能与盐酸戊乙奎醚上调eNOS、HIF-1α表达和抗炎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肝移植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损伤的详细过程、方式及机制,为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UW 1 h肝移植组(n:48)、Uw 12 h肝移植组(n=48).大鼠原位肝移植采用双袖套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点采取血液及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透明质酸(HA)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状况.结果 UW 1 h、UW 12 h组肝移植后血清ALT、HA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UW 12 h组又明显高于Uw 1 h组(P<0.05).UW 12 h组ALT水平于术后6 h达高峰,而HA水平却在术后1 h、24 h呈双峰表现.Uw 12 h组首先出现SEC的凋亡继而出现肝细胞的坏死,且UW 12 h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明显高于UW 1 h组(P<0.01).两组大鼠SEC的AI均于术后6 h达高峰,与血中ALT的高峰时相点一致.肝移植术后Bcl-2表达明显减弱(P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经门静脉预处理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5~64岁,体重55~70 kg,ASAⅡ级,肝功能Child-Pugh A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DP组在游离出门静脉后经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DJ组在游离出门静脉后经颈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 min、肝门开放后1、6、12、24 h经颈内静脉采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3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红素氧合酶-1(HO-1)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肝门阻断前10 min比较,肝门开放后1、6、12、24 h三组血清ALT、AST、TNF-α、IL-33、HMGB1和HO-1浓度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肝门开放后1、6、12、24 h DP组和DJ组血清ALT、AST、TNF-α、IL-33、HMGB1浓度明显降低,HO-1浓度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DJ组比较,肝门开放后1、6、12、24 h DP组血清ALT、AST、TNF-α、IL-33、HMGB1浓度明显降低,HO-1浓度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能更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增强机体抗炎抗氧化能力,减轻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allistatin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空壳腺病毒组(O组)和Kallistatin组(K组)。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评价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病理损伤严重,Cas-pase-3和Bax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而Bcl-2表达减少(P<0.05)。与I/R组比较,K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为P<0.05)。O组与I/R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Kallistatin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