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bubbles,MNBs)技术具有比表面积大、气体溶解能力强、表面带有Zeta电位等特性,在环境治理、清洗、生物医学及农业等领域具有较强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微纳米气泡技术与臭氧(O_3)、二氧化碳(CO_2)、1-甲基环丙烯(1-MCP)等气体结合可用于果蔬采后非化学洗涤与保鲜,其中臭氧微纳米气泡、二氧化碳微纳米气泡处理通过减少有害微生物数量达到保鲜目的,1-MCP微纳米气泡通过抑制乙烯生成延长果蔬保鲜期。本文综述了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果蔬采后的应用,以期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静 《现代园艺》2014,(14):8-9
乙烯是引发跃变型果实后熟衰老的主要因素。1-MCP作为一种新型乙烯受体抑制剂,通过与乙烯受体不可逆的结合,抑制与乙烯相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延缓果蔬后熟衰老的进程。从采后果实的乙烯、呼吸作用、果实品质、果实软化等方面,综述1-MCP在控制采后果蔬品质劣变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1-MCP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呼吸和乙烯释放、营养成分变化、低温伤害、气体伤害、微生物伤害等几方面对西兰花采后主要生理和病理特性进行了阐述;综述了西兰花采后热处理、臭氧保鲜处理、1-MCP化学保鲜处理、天然产物防腐保鲜处理和低温气调库等各种保鲜技术;介绍了西兰花保鲜中常见的采前处理、假植、窖藏、简易气调藏等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妞 《中国果菜》2020,(3):6-8,17
微生物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实际应用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中的并不多。本文分析了目前已经应用到果蔬保鲜领域的微生物素种类,有乳酸链球菌肽、溶菌酶、木霉发酵液等,分析了其抑菌保鲜原理及研究现状;并结合微生物素的特点,提出了微生物素在未来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发展趋势,即面对冷藏技术使用不完善的现象,可以开发利用更多的微生物素种类,如纳他霉素、红曲霉素、短梗霉多糖等,为今后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MCP(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乙烯受体抑制剂,可抑制果蔬、切花后熟或衰老相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还可抑制一些水果采后腐烂的发生。美国环保署通过安全无毒审查许可,批准1-MCP在花卉及水果贮藏中应用。1-MCP对苹果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甚至  相似文献   

6.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用透气保鲜袋、焦亚硫酸钠(Na2S2O5)、1-甲基环丙烯(1-MCP)和透气保鲜袋+Na2S2O5+1-MCP保鲜方法,以不使用保鲜袋和保鲜剂为对照,研究了4种保鲜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阳光玫瑰’葡萄采后贮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在低温0~1℃,相对湿度90%~95%环境中贮藏100 d后,透气保鲜袋+Na2S2O5+1-MCP处理组的效果最佳,该处理组的腐烂率、失重率和落果率分别比对照组低8.64%、14.99%和6.40%,果实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5.8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分别比对照高23.63%和25.17%;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低10.66%。因此透气保鲜袋+Na2S2O5+1-MCP处理能有效保持果实内外在品质,适用于‘阳光玫...  相似文献   

7.
气调保鲜库及配套设备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气调保鲜贮藏方法介绍 气调保鲜贮藏方法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好、最先进的一种保鲜技术。果蔬在采摘前后都是活的有机体,其内部进行着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呼吸作用。果蔬采后的有氧呼吸特点是分解贮藏在果蔬组织细胞中的糖、果酸等碳水化合物,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热量和一些芳香族化合物,这一过程中,将消耗果实机体,呼吸作用越强,消耗越快,完熟期来得越早,贮藏时间越短。 气体成分: 氧气:贮藏空间气体中氧含量多,呼吸强度大,反之则少。 二氧化碳:贮藏空间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高有抑制呼吸、…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采前褪黑素和1-MCP处理对百香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台农一号百香果为试材,研究采前喷施200μmol/L褪黑素、5.0μg/L 1-MCP、200μmol/L褪黑素+5.0μg/L 1-MCP和清水(对照)对百香果贮藏期果实生理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百香果采后保鲜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褪黑素和1-MCP处理均可以显著抑制百香果贮藏后期果实失重率、皱缩指数、果皮MDA含量和果皮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延缓好果率、果皮含水量和果实硬度的降低,有效保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果实S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综上,采前褪黑素和1-MCP处理均可以明显延缓百香果贮藏期间果实的衰老,有效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褪黑素和1-MCP复合处理的效果要好于单一处理,且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涂膜在香蕉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壳聚糖(Chitosan)是α-氨基-D-葡胺糖,由甲壳素通过脱乙酰制得。壳聚糖具有无毒,成膜好,抗菌谱广等特点,在果蔬保鲜方面受到高度重视。壳聚糖可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来调节果蔬采后的生理代谢并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壳聚糖对杨梅、番木瓜、草莓、苹果、桃、梨、猕猴桃、龙眼、黄瓜、青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保鲜作用。目前国内未见有壳聚糖在香蕉采后保鲜上应用的报道。为此,笔者进行了壳聚糖涂膜对香蕉保鲜效果试验,旨在为壳聚糖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臭氧的杀菌消毒作用,以微纳米气泡快速发生装置为核心,结合臭氧发生系统设计加工了微纳米气泡臭氧水消毒设备,研究不同进气量及进水量对臭氧水浓度的影响,并设置不同消毒次数检测其对土壤和基质中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进气量和进水量,能够快速制取浓度在2.2~8.0 mg/L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当臭氧浓度为6 mg/L时,消毒3次后对土壤和基质的微生物杀灭率都超过了50%,其中基质的灭菌效果优于土壤灭菌。臭氧水消毒设备能够快速制取不同臭氧浓度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在较为复杂的土壤及基质杀菌消毒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秸秆为辅料,葡萄糖为起爆剂,设置了V0(蔬菜废弃物+ 玉米秸秆)、V1(V0+ 微生物菌剂)、V2(V0+ 微生 物菌剂+ 起爆剂)、V3(V0+ 起爆剂)4 个处理,所有处理的初始C/N 都调节为25,含水率调节为60% 左右,通过测定堆体温度、 含水率、C/N、pH 值、电导率(EC)、发芽指数(GI)等指标,研究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对蔬菜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结 果表明:同时添加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在堆体升温速率、最高温度、高温天数、含水率降幅、降低C/N、提高发芽指 数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且能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品品质。总体堆肥效果表现为:V2 > V1 > V3 > V0。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调环酸钙对黄瓜幼苗徒长防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品种绿剑为材料,幼苗出土后外源施用不同浓度(100、150、200 mg·L~(-1))的调环酸钙(Pro-Ca),研究调环酸钙对黄瓜穴盘幼苗徒长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调环酸钙可有效抑制下胚轴长和株高,提高G值、根冠比、壮苗指数和根系活力,促进光合作用,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幼苗叶片中IAA和GA_3水平,提高ZR的水平。外源施用150 mg·L~(-1)调环酸钙效果最好,可有效调控黄瓜幼苗株型,提高幼苗素质,利于壮苗培育。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11 个地级市8 大类主要蔬菜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草谷比估算了河北省不同蔬菜废弃物资源量。结 果表明:2011~2016 年期间河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以每年4.26 万t 的速度增加,2016 年达到了230.37 万t。其中, 甘蓝类(57.87 万t)、白菜类(43.42 万t)和茄果类(29.98 万t)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比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00.98%、 50.80%、4.12%,其次为根茎类、豆类和瓜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最低。废弃物资源量在各地级市间分布不均衡,变异系数 为50.57%~82.52%。以唐山市(40.81 万t)、石家庄市(35.17 万t)、保定市(29.78 万t)和张家口市(27.96 万t)蔬菜废 弃物资源量最多,总量占全省的58.04%。将全省蔬菜废弃物全部进行肥料化,相当于每667 m2 农田间接施加纯氮3.01 kg、 纯磷1.85 kg、纯钾2.99 kg 和有机质72.61 kg,相当于全年化肥用量的6.68% 和有机肥299.20 万t,其中,甘蓝类、白菜类和 茄果类蔬菜氮磷钾养分量最高,总量占8 类蔬菜的57.73%,有机质含量根茎类最高。全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在2011~2016 年期间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各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和养分量差异突出,其中,蔬菜产量和产废系数成为了影响蔬菜 废弃物资源量差异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材料A20为试材,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研究不同的氮钾营养组合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及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营养的增加(74~414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钾营养的增加(101~525 mg · L-1 范围内),番茄叶片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增加趋势,而氮代谢产物和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钾营养是影响番茄叶片氮代谢和碳代谢的主要因子,氮钾互作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产量、品质与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氮钾共同作用于番茄叶片的碳氮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当营养液氮营养为300~350 mg · L-1、钾营养为370~520 mg · L-1 时,番茄叶片碳氮代谢旺盛,产量和品质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晚熟丰产型冬茎瘤芥一代杂种涪杂8号,是利用自育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45-1A和优良父本203配组选育而成。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抗抽薹能力强,播期弹性大,叶片较直立,比对照永安小叶耐病毒病(Tu MV),瘤茎产量高,丰产性好。一般每667 m~2瘤茎产量3 500~4 000 kg,高产田块可达4 500 kg以上。适宜重庆市海拔600 m以上茎瘤芥产区作二季榨菜栽培及重庆、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地作为榨菜加工原料栽培。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选育出一批优、特、异育种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应用于育种实践,实现了杂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培育出一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大白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大白菜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京市352 个设施蔬菜地块的施肥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查明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估算肥料减施潜力。结果表明,北京市设施蔬菜养分投入量普遍超过推荐施肥量(养分超标率>72%)。不同设施类型施肥量差异较大,其中日光温室每季蔬菜平均氮磷钾(N、P2O5 和K2O)投入总量分别为858 、409、572 kg · hm-2,明显高于塑料大棚每季蔬菜平均氮磷钾投入总量593、317、438 kg · hm-2。设施蔬菜养分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基施,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养分投入总量的贡献分别为66% 和52%。不同蔬菜种类肥料减施潜力巨大,其中甘蓝、黄瓜和茄子总养分相对减施潜力分别为61%~62%、43%~48% 和18%~47%。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N∶P2O5∶K2O)分别为1∶0.47∶0.66和1∶0.53∶0.73,表明钾肥比例相对不足。建议加快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设施蔬菜施肥技术指导,尤其要降低日光温室的氮、磷肥投入量,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806 为材料,在植株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叶面喷施50 mg · L-1 外源5- 氨基乙酰丙酸(ALA)溶液,研究ALA 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 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尤其提高正午和下午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光合午休程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LA 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叶片PS Ⅱ和PSⅠ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 和φRo),降低PS Ⅱ反应中心最大关闭速率(Mo),维持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和较低的能量热耗散量子产额(φDo),提高以吸收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包括PSⅠ和PS Ⅱ在内的整体光合性能指数(PItotal)。ALA 处理还能上调PS Ⅱ反应中心核心蛋白D1 和D2 编码基因Psb A 和Psb D 转录水平。此外,ALA 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可溶性糖和VC 含量,但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见,ALA 这种全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在马铃薯产业上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南瓜自交系北观(Cucurbita maxima)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L16(45)优化南瓜MSAP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步最佳酶切时间2 h,Hap Ⅱ(HpaⅡ,MspⅠ)用量0.5 μL;第二步酶切时间6 h,EcoR Ⅰ用量0.4 μL;连接体系包括酶切产物21 μL,EcoR Ⅰ接头(5 μmol · L-1)、Hap Ⅱ接头(5 μmol · L-1)各1.0 μL,连接时间12 h,T4 DNA Ligase 用量为0.5 μL;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25 μL)包含2.0 μL 连接产物,1.5 μL 10 × PCR Buffer(Mg2+ plus),2.0 μL dNTP(2.5 mmol · L-1),0.6 μL Taq 酶(5 U · μL-1),0.4 μL 上下游引物(10 μmol · L-1);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120 倍的模板4.0 μL,其他同预扩增体系。最后,利用建立好的MSAP 体系进行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并筛选出适于南瓜MSAP 分析的36 对引物,表明优化后的MSAP 体系多态性好,体系稳定,可重复,为后续进行南瓜MSAP 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23份芥蓝纯合自交系和21份杂交F_1为试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分析芥蓝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份芥蓝材料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变异范围为46.89~419.45mg·kg~(-1)(DW),供试材料间莱菔硫烷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获得了1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F_1材料A86,含量为419.45mg·kg~(-1)(DW);3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高代纯合自交系材料A1、A17和A53,含量分别为298.50、354.19、361.06mg·kg~(-1)(DW),可用于芥蓝抗癌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