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脑病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分析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脑卒中患者148例,发生VAP患者59例,发生率为39.86%。从59例VAP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63.01%、28.77%和8.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72 h、意识障碍、合并慢阻肺、APACHE-II评分≥15分等因素构成机械通气脑病患者感染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脑病患者VAP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其危险因素明确,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入院时昏迷的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病原菌检测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时昏迷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入院时昏迷的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162例,发生VAP 53例,发生率为32.72%。从53例VAP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70株,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34.29%和60.00%;检出真菌4株,占5.7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存在反流误吸、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5 d和留置胃管是其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昏迷的颅脑外伤患者VAP发生率较高,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HT5”H〗摘要 目的 明确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为实施针对的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择因脑外伤在某院神经外科住院且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138名为分析对象,对影响VAP发生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脑外伤患者中发生VAP 52例,发生率为37.68%,共培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占72.3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60岁、插管前昏迷、机械通气时间≥5 d、存在反流误吸以及血清白蛋白<40 g/L等是脑外伤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每日更换呼吸机过滤器以及每日口腔护理次数≥2次是脑外伤后机械通气患者避免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VAP的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其最为主要的病原菌,其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3—9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和未发生VAP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4例发生VAP患者中,共检出病原274株,革兰阴性菌占85.04%,居前3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5d、昏迷、抗生素联合使用。结论防治VAP应根据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52例并发VAP的病人与同期应用呼吸机治疗超过48h的207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非条件Logist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限(95%CI)。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病率为20.08%,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2.1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插管(OR=5.341,95%CI=2.031~14.044)、机械通气时间(OR=4.789.95%CI=2.204~10.404)、使用中枢抑制剂(OR=3.797,95%CI=1.767~8.516)、气管内吸引(OR=3.487,95%CI=1.635~7.437)为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结论VAP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发生率高,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使用中枢抑制剂、气管内吸引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5例,分析可能影响VAP发生的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405例机械通气发生VAP 95例,VAP发生率为23. 46%。共检出病原菌1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61. 98%,革兰阳性菌41株占33. 88%,真菌5株占4. 13%。APACHE II评分、平卧位、抑酸剂、血清白蛋白以及留置胃管时间≥20 d,为影响ICU机械通气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率较高,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影响VAP发生的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 ICU 2011年1月-2013年6月发生的53例 VAP病人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12.7%,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个数(OR=7.22,P〈0.01)、机械通气时间(OR=10.37,P〈0.001)、声门下吸引(OR=0.01,P〈0.001)、误吸(OR=8.36, P〈0.05)为 VAP 相关因素。[结论]对ICU病人中存在 VAP 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加强 VAP监测与控制,并制定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明确某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某院神经外科行急诊手术的机械通气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V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导致患者发生VAP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18例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患者中,共有82例发生了VAP(占37.61%),共分离培养出110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分别有23株、71株和16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误吸、机械通气时间≥7 d、留置胃管以及使用抑酸药等是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而口腔护理频率≥3次/d则是避免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患者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患者VAP的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为其主要致病菌,其与患者的年龄、自身病情、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措施有一定关系,机械通气期间应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进而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张诺芳 《临床医学》2009,29(4):74-76
目的总结我院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08年8月间153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VAP治疗、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VAP发生率为28%。VAP患儿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插管次数和机械通气时间影响VAP的发生、重要脏器的功能影响VAP的预后,应针对性的对VAP患儿监控,并根据病原学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VAP发生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并发VAP 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24)、APACHEⅡ评分(OR=1.915)、侵袭性操作(OR=1.942)、口腔清洁状况(OR=2.178)、机械通气时间(OR=2.652)、意识障碍(OR=2.154)为影响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加强防护,降低VAP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小儿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机械通气≥48h,发生VAP71例患儿气管插管下取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1例VAP患儿取标本148份检出病原菌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7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也成为感染主要病原菌。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机械通气的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感染有增多趋势,而VAP病原菌耐药性多,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VA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的1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 30例,发生率为20.0%;30例VAP患者送检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62.5%,革兰阳性菌10株,占31.2%,真菌2株,占6.2%;VAP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慢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气管切开、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等密切相关。结论 ICU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操作,可以明显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和潜在危险因素,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4月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3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n=87)和非VAP组(n=223),分析病原菌构成和VAP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87例患者确诊VAP(28.06%),共计培养除病原菌10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37%(56/10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7.86%(39/10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287,P0.05)、伴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4.325,P0.01)、广谱抗生素使用(OR=3.348,P0.01)、H2受体阻滞剂应用(OR=2.014,P0.05)和呼吸机使用≥7 d(OR=2.124,P0.01)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从患者和医源性因素两个方面,采取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等措施,积极预防、控制VAP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接受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85例危重患者采用PDT进行机械通气,观察VAP患者临床表现与未感染患者的差异。对气管插管前、后的气管吸出物进行病原菌的构成检测,与患者是否患VA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8例(25.9%)患者发生VAP,VAP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延长16d和21d。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为31.9%(59/185);VAP患者病死率为39.6%(19/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35.4%,17/48)。48例VAP患者,气管插管前气管吸出物中即有病原菌存在的占64.6%(31/48),显著高于插管前气管吸出物无菌的患者(35.4%,17/48)(P〈0.01)。结论 PDT引发的VAP通常会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死率造成不良影响。导致VAP的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明确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而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患者V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调查的198例在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中,有64例诊断罹患VAP,VAP的感染率为3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APACHE-Ⅱ得分>15分、反流误吸、机械通气时间>5 d、口腔卫生差、抗菌药使用时间>7 d以及留置胃管等是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OR>1,P<0.05);从64名罹患VAP患者的痰培养液中,共分离培养出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68.29%。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较多,革兰阴性菌的比例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12入住我院ICU的年龄大于60岁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PACHEⅡ评分≥15分、机械通气时间≥7d及使用抑酸药物3d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38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02株(78.2%),革兰氏阳性菌45株(11.7%),真菌39株(10.1%),VAP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老年患者VAP的发生涉及多种危险因素,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为降低VAP的发生率,应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全面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住院的689例SAP患者的痰液标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老年SAP患者痰液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特点。对SAP患者给予1∶1配比对照组,分析老年S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采集到的684株痰菌标本中,革兰阴性菌545株(79.7%),主要分离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革兰阴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有高耐药率,其中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31.8%;革兰阳性菌139株(2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占革兰阳性菌的51.8%,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 RSA )占金葡菌63.9%。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SAP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OR=5.632),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4.126),吞咽困难(OR=3.481),卧床(OR=3.431),机械通气(OR=4.214),合并高血糖(OR=2.076)、低白蛋白血症(OR=2.008)、高皮质醇水平(OR=1.825)。结论老年SAP常合并多种耐药菌感染,其发生、发展有多种高危因素参与,临床需加强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h的96例早产儿,将其分为VAP组(31例)及对照组(65例)。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抗生素使用、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镇静剂使用及静脉营养比较,并通过Logisitc回归分析预测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镇静剂应用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VAP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永虹  杨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33-2335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94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52%,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鼻饲、抑酸剂及气管插管方式有关;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8%,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革兰阳性菌15株,占25%;真菌5株,占8%。结论:VAP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存在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微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21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VAP分为VAP组(n=69)和非VAP组(n=147)。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病原微生物分型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VAP的相关因素。结果 69例VAP患者共检测出9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1株,占64.89%,革兰阳性菌31株,占32.98%,真菌2株,占2.13%。两组吸烟、糖尿病史、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入院时SOFA评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时间、留置胃管、营养支持途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时间≥4 d、留置胃管是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V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气管插管、呼吸机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