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4,(8)
建筑结构中承重结构主要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筒体结构等结构型式。本文着重分析建筑结构中承重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赵㈩ 《山西建筑》2014,(20):61-62
对刚架结构、网壳结构、拱形结构、悬索结构、网架结构、薄壳结构、桁架结构七种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的特点进行了逐一分析,对建筑结构的创新及建造带有中国色彩的大跨度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结构工程基础研究20年来在中国的发展。梳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过去20年中对结构工程学科的资助概况与资助重点;总结了结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上包括结构工程材料、结构试验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结构计算理论、结构抗灾设计理论、结构振动控制、新型结构体系、结构耐久性研究及生命线工程研究等9个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对未来20年结构工程学科基础研究包括材料科学的创新、力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多重灾害研究的深入、结构监测与结构控制、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发展、第三代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的发展做出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弦 《建筑师》2014,(2):26-31
哥特式建筑曾激起众多建筑师的关注就在于结构与装饰的完美结合。结构与装饰的融合包含了两层释义即经过装饰的结构和结构作为装饰物。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结构进行修饰性处理,装饰是依附于结构的;后者是有意识的将结构作为建筑的构成要素,使结构有效的转化为装饰,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是平行的。视觉结构不同于结构装饰,它是模仿结构的承重状态.在视觉上起到了建筑物某些部分连接和过渡的美学作用。它暗示结构性的非结构内容。失去了结构构件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态结构包括主体生态结构、内容生态结构、过程生态结构和环境生态结构。主体生态结构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结构。内容生态结构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支撑结构。过程生态结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环节。环境生态结构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场域。  相似文献   

6.
王怡  唐兰 《安徽建筑》2012,19(3):172-173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体系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提出了砌体-钢筋混凝土薄壁筒组合结构这一新型结构体系,该组合结构由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两大部分组成。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砌体结构和组合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结构各个方向的主振型及自振周期。通过对比分析普通砌体结构和砌体-钢筋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证明组合结构抗震性能优于普通砌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构建对外贸易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对外贸易结构,包括总量结构、商品结构、地理结构、方式结构和模式结构进行评价,确定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演进路径。评价结果显示:1995—2012年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演进路径整体为"S型",目前已经进入结构减速阶段。从各分量结构的逻辑关系和变化情况看,可以通过优化方式结构和模式结构带动商品结构的优化,再结合地理结构的优化一起促进总量结构的改进。黑龙江应依托于原路径的优势,通过明确进出口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均衡地理方向等优化措施适应新形势,避免进入原路径的下滑通道。  相似文献   

8.
两相邻建筑“结构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建筑群中相邻结构存在导致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将上部结构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模型,采用刚性基础明置于均质土层上,系统地研究两个相同结构所构成三维结构土结构体系中,邻近结构存在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根据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下体系存在两阶频率相近相位相反振动模态的现象,提出了孪生频率的概念。随后,探讨了孪生频率随结构与土层的频率比、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基础宽度与土层厚度比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反映两结构通过土体耦合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行波地震输入下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孪生频率的存在,易于使结构和场地产生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隧道上穿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预测及安全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FLAC3D程序建立三维地层一结构模型来预测某拟建隧道上穿已建成但尚未运营地铁车站在施工期间引起的既有结构变形,再利用SAP2000程序,建立荷载 - 结构模型以叠加法计算出既有结构在初始状态下和变形条件下的结构内力,再根据既有车站结构的工程材料、结构尺寸及所配钢筋可计算出结构各部位的承栽能力,将计算出的结构内力与结构承载能力进行比较,以评估既有车站的结构安全性,为隧道穿越既有车站施工时的结构安全性评估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土体为媒介,相邻地表结构和相邻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彼此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现今地下结构的尺寸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与地表结构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相互作用效应不容忽视。首先将地表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和地下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统称为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拓展了传统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内涵,然后分别归纳总结了目前地表结构-土体-地表结构、地下结构-土体-地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已有研究表明相互作用效应主要受到相邻结构间距、结构尺寸、土体特性以及地震波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而针对材料非线性、土体非线性、地震动的空间效应等因素以及大型三维计算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极有必要明确目前已有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提炼该复杂相互作用体系尚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建筑形态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阐述从基本要素、概念结构到形态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设计转换过程,说明形态结构对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作用,并对以功能结构、材料结构、环境结构、形式结构和有机结构为代表的建筑形态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过往参与的超高层公共建筑结构方案设计经验,采用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从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原则、常见问题分析3个方面,探讨了超高层公共建筑结构方案设计要点。结构方案设计应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楼盖体系,并根据高宽比初步判断可行性,且结构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构件形式并遵循相关原则,在结构方案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其它专业的配合,达到结构的合理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熊学玉  杨敬平 《工业建筑》2012,42(3):138-142
预应力拉索结构与预应力拉杆结构作为大跨度结构中两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在目前的大跨度结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取合理的结构形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结构形式选取不当,将可能引起施工过程中的上部结构应力与变形过大,甚至引发重大的工程事故。本研究结合某国际会展中心登录大厅的项目,在不同的张拉方案及不同的结构形式下(主要指拉索结构和拉杆结构)对拱脚支座的位移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并选取最优的张拉方案及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许永 《门窗》2022,(7):44-46
当代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施工结构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该结构的普遍性,从业人员需要从质量安全角度出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测,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就是在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守护人民的财产安全.本文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出发,简要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并从钢筋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个方面讲明两...  相似文献   

15.
蔡龙  杜宏彪 《安徽建筑》2007,14(4):93-94
结构抗震设计可分为"计算设计"和"概念设计",文章针对地震对结构作用的特点,从工程结构的场地选择、建筑的平立面布置、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提高结构延性、设计多道抗震防线、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工程结构抗震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双段消能摇摆结构体系是通过两段串联的摇摆结构,控制主体结构各楼层在地震作用下均匀变形,抑制薄弱层的产生,也降低了主体结构对于摇摆结构的刚度需求。在变形集中的摇摆结构底部布设位移型阻尼器,可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是该体系存在承载力较低、上段结构地震反应相对较大的不足。基于此,提出了消能摇摆高位隔震结构体系,即在双段消能摇摆结构体系的分段楼层位置增设劲性支撑,以抑制上段结构的摇摆运动,提高结构的刚度与承载力;同时,下段结构允许发生摇摆,发挥高位隔震层的作用。以消能摇摆高位隔震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了其他三种结构体系:传统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双段消能摇摆结构体系、不含位移型阻尼器的摇摆高位隔震结构体系。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四种结构体系进行弹塑性抗震分析和增量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消能摇摆高位隔震结构体系的刚度与承载力较高,地震反应较小,抗震性能与抗倒塌性能良好。在摇摆结构分段位置加设劲性支撑层,可以抑制上段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并发挥下段摇摆结构的隔震作用。布设于分段位置与摇摆结构底部的阻尼器,可以充分消耗地震能量,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树状结构在满足结构合理受力状态基础上,树状结构形态布局与结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基于逆吊递推找形法建立树状结构几何模型,考虑结构初始缺陷和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采用有限元法对树状结构进行结构稳定性计算,分析了管径、相邻级杆外径比、分支节点位置等参数对结构稳定性和失效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JGJ 7—2010《空间网壳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的幅值下,初始缺陷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小,几何-材料非线性对树状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主干管径与结构高度之比为0.045时,结构稳定承载力最大,结构单位质量承载力随管径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水平的变化规律;外径比影响结构失稳形式,结构稳定性随外径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外径比为0.8时结构单位质量承载力最大;分支夹角(结构形态布局)对树状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当分支与主干轴线夹角为30°时,树状结构材料利用率最大,形态布局最优;树状结构稳定性随外侧杆件刚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特殊体型的大跨度复杂连体结构进行主体结构体系及连接体结构形式的选型分析,考虑十字交叉形连接体的变形特点,在抗震设计中研究连接体结构及采用组合减震支座连接对结构整体地震作用的影响;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通过相应的结构加强措施,确保结构满足特殊类型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论文从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以及调节安全设置的不同见解提出了提高土建结构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二次结构深化设计内容应根据设计施工图的内容而定,具体设计时须注意构造柱、结构洞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二次结构钢筋与一次主体结构的连接以及二次结构与抹灰层的关系等。技术人员必须正确认识二次结构施工,编制出满足新工艺、新材料使用要求的二次结构施工方案和二次结构深化设计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