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生态植草沟构型改良设计有待优化及进行广泛应用。基于试验设计生态植草沟的最佳构型,进行不同降雨重现期植草沟调蓄性能的试验,阐明不同降雨强度对植草沟产流的影响,选择调蓄性能优良的植草沟。研究植草沟对机场飞行区道路地表径流的调控,既包括植草沟的水量调蓄试验、填料物理性质对比试验,又包括植草沟的构建及应用模型模拟植草沟、装置参数的灵敏性分析、不同植草沟装置参数条件下的调蓄效果分析,该研究可为植草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态技术,植草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和城市面源污染等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植草沟在城市降雨径流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植草沟的技术特点、径流削减及水质净化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对今后植草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实践与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董文津 《吉林水利》2021,(4):7-9,21
植草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护坡材料,兼具边坡防护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作用,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三种常用成型方法对植草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获得最佳成型参数.对三种不同成型方法的结果对比显示,采用静压成型方法获得的植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试验孔隙率值均为最大,属于三种成型方法中的最佳...  相似文献   

4.
传统水利工程排水对原始生态河道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阻隔了河流与生态陆地的水循环。本文介绍了植草混凝土的制备原理与其各种性能的测定方法,并且设计了植草混凝土的配合比方案,分析了能够影响植草混凝土的孔隙率、抗冲刷强度、抗压、抗折等性能的各种因素,获得植草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方案。在最佳配合比方案下,对植草混凝土进行植生试验,发现植物能够很好地生长在植草混凝土护坡上,说明该配合比方案符合小河流治理的相关性能指标要求,为小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明海绵措施对降雨径流的削减效果和污染物削减能力,以固原市23 km2海绵试点区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重现期下海绵措施实施前后降雨径流及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精度地形、GPU加速技术,构建适用于固原市洪涝模拟的水文水动力模型。【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降雨情景下,实施海绵措施后,年径流控制率提高16%~20%,污染物削减率均在98%左右。(2)降雨雨型对径流总量控制率影响明显,小雨量时,大部分降雨被留在当地。(3)模型模拟结果为海绵措施布置提供了指导依据,2号积水点建议布设路旁植草沟和渗井,以减少主干道往该处汇流的水量;3号积水点建议完善排水管网;6号积水点建议布设植草沟及滞留溏;10号积水点建议在西侧主干道布设生态植草沟、透水性路面。【结论】构建了适用于固原市的洪涝模型,可实现海绵措施布置对降雨径流和污染物削减率的模拟,为该城市雨洪管理和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GP水沟(grassed swale based on porous concrete)是一种综合植草沟技术和植生多孔混凝土技术而成的一种集排水、水初步处理、绿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一体的典型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公路用排水技术。通过修建一条50 m长、按水力学原理等比例缩小梯型试验用GP水沟,并往所建水沟中注入典型高速公路排水污水,待水沟中水流流速达到稳定并且停留时间在5 min的时候,从间距10 m的6个检测点同时采集水样以检测GP水沟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GP水沟具有优异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在气温29℃,坡度1%,平均流速0.18 m/s,植草平均长度8 cm的条件下,水流在GP水沟中流经50 m的长度后,污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为:SS 82%,TP 64%,Pb 98%,NH3—N 54%,Zn 97%。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黑臭河道污染的紧迫现状,通过研究金鱼藻及苦草对流动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究在河道中构建原位生态修复系统以净化水质的可行性,并讨论了HRT及DO与污染物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RT为24h时金鱼藻去除率较高,对COD、NH3-N、TN及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81%、81.63%、77.09%及74.46%;HRT为24h时去除效果显著优于HRT为12h时;HRT与DO是限制生态修复系统水质净化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目前缺乏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措施设计指导方法的现状,基于径流雨水水质一般浓度、和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对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提出由植草沟、滞蓄塘和人工湿地组成的适用于小区尺度的绿地分散式排水系统的设计模式,并选取典型设计参数计算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径流系数条件下,小区绿地分散式排水系统占地面积与汇水区面积的比例,这种对应的量化关系可用于指导一定场地条件下LID控制措施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柱试验模拟水污染与水修复的环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介质对原位曝气技术去除地下水中柴油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水相中的柴油在曝气的开始阶段被去除,越接近空气输入位置污染物去除效果越好,同时粗沙介质中污染物去除的最终效果最好;介质的渗透系数与去除效率有直接关系,渗透系数越大,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越高,渗透系数越小,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越差,越易产生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对人工湿地在去除污废水中特殊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人工湿地对芳香族化合物、病原菌、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等特殊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机理,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去除特殊污染物效果的因素,并对今后人工湿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在污染物控制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环沟型改良A2/O工艺是集高效初沉发酵池、回流污泥反硝化池、厌氧池及双沟道氧化沟工艺于一体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对该工艺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不足8h的条件下,达到了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研究结果同时表明,该工艺具有很好的节能降耗潜力。  相似文献   

12.
纳米铁及其改性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铁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成果及现状。纳米铁可有效地去除水中重金属、无机阴离子、放射性物质及氯代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污染物初始浓度、纳米铁投加量、pH、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纳米铁由于其强还原性,不稳定,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有必要研制纳米铁改性材料。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纳米铁改性材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机理,对纳米铁及其改性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的效果的研究中发现: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十分理想,对检测出的有机物浓度可以降低一个数量级;对检测出的有害污染物浓度的去除率为90%以上;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或预氯化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灯芯草、千屈菜、菖蒲、梭鱼草的雨水径流水培试验,研究了湿地植物对城市径流主要污染物COD、TN、TP及重金属的净化效能,分析了植物对径流污染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植物对重金属的净化效能良好;千屈菜对COD的耐受性及去除率差,当COD≥1 160 mg/L会导致其死亡;灯芯草对pH值的适应力差,酸雨会严重影响其水处理效果及长势;当pH<6时菖蒲和梭鱼草对径流TP的处理能力相当;对TN<20 mg/L的雨水径流,菖蒲对TN的去除效率达93%以上优于梭鱼草,且菖蒲对径流COD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好于其他三种植物,是较适宜的雨水径流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5.
茜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点源污染得到控制后如何解决面源污染问题,是茜坑水库水质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借鉴美国应用最佳管理措施(BMPs)进行面源污染控制的成功经验,在茜坑水库流域内设计并建造两种串联式BMPs系统,包括滞留池、湿地、草沟以及生物滞流槽、生物滤槽等.实验结果表明,所建造的BMPs对TSS、BOD5、NH3-N和TP等典型的面源污染物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南方红壤区崩岗易发区域选取典型崩岗崩壁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崩岗崩壁治理模式优选研究,为区域开展崩岗崩壁治理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设置细沟喷播植草/灌(RSP)、小台阶细沟喷播植草/灌(SSR)、小台阶三维网喷播植草/灌(SST)、三维网喷播植草/灌(TDM)、土工格网喷播植草/灌(GGP)、穴植草/灌(HPG)、细沟喷播植灌木(RPS)、细沟喷播植牧草(RPG)和对照(CON)等9种处理。通过观测崩壁土壤含水量、崩壁稳定系数、植被覆盖度、侵蚀量和径流量等指标,系统分析不同治理模式对崩岗崩壁复绿、稳定的作用。结果表明,TDM处理为最优崩壁治理技术模式,在相关区域可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人工湿地在去除污染物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人工湿地对氮磷等污染物去除效率偏低的问题,论述了从改良填料、优选植物以及组合工艺等方面来强化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并对该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为今后人工湿地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水质模型是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水质评价及预测的重要手段。根据实地调查与监测数据,利用QUAL2K模型模拟了农田排水沟塘对于排水中氨氮、总磷2种污染物的去除情况。QUAL2K模型可用于农田排水沟水质变化过程的模拟预测,为优化排水沟塘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柳敏  王如松 《给水排水》2012,(Z2):240-244
暴雨径流引起的城市雨洪灾害引起城市居民和建设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不足和超负荷运转的现状,如何构建有效的生态化排水系统在短期内实现对城市区暴雨径流的管理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把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在我国也具有一定实践、应用的下凹绿地工程、普通植草沟、渗透型植草沟和生态水塘工程与地下雨水管网系统进行耦合,构建了包含地表生态工程系统与现状地下雨水管网工程在内的复合排水系统模式(E-CSO),并利用城市暴雨处理及分析集成模型系统(SUSTAIN1.2)比较了复合排水系统模式(E-CSO)与现状地下雨水管网排水系统模式(CSO)和研究区开发前的自然排水系统模式(N-CSO)对研究区暴雨径流的管理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20.
张晟 《给水排水》2003,29(12):20-23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 ,对好氧处理难降解的油脂、LAS等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去除污染物广泛 ,充分发挥了厌氧和兼性菌在处理工艺中的作用。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BOD ,应尽可能使预处理简化 ,并通过厌氧池良好的绝氧环境弥补氧化沟中存在的过量曝气现象 ,满足系统中各类生化反应的DO需要。通过较长的污泥龄保证了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及剩余污泥的稳定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