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水库蓄水后变动回水区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动发生了显著变化,鱼类栖息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掌握三峡变动回水区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蓄水期鱼类栖息地现状,研究采用Bisonics DT-X科学回声鱼测仪对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进行了鱼群空间分布及生境特征监测。结果表明:蓄水期该河段水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变化不显著,表明水环境因子不是影响该河段鱼群分布的主要原因;水深与流速在该河段变化较大,是影响鱼类栖息的关键因子;监测到8个大型鱼群平均密度为(64.6±13.5) ind/(103 m3),鱼类平均体长为(16.8±4.6 )cm,以中小型鱼为主;回水沱、深潭及分汊河道是鱼类喜居河段,是鱼类重要栖息地。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保护和栖息地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峡库尾卵石推移质输移平面二维数值模型,结合变动回水区深水航道工程,预测了未来30年重庆至涪陵段深水航道工程实施后卵石推移质输移冲淤特性.从卵石回淤指标(部位、幅度、强度)与输移路径出发,定量分析了卵石输移对航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水航道工程开挖区未来30年卵石推移质回淤幅度小于开挖深度,回淤比控制在18%以...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京抚线台安县双井子至邢台段建设项目为例,采用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测算导则,预测和计算施工期土壤流失量,阐述土壤流失测算导则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计算流程、参数和编制方法等,为工程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察布查尔伊犁河灌区为例,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提出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三节一增一省即节地、节水、节能、增产和省工5个方面的内容,并运用文中构建的测算方法分别测算得到察布查尔伊犁河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为2 546.86元/hm~2,平均投资回收期为3.03年,评估结果可为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对嘉陵江朝天门至井口河段的影响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水沙运动二维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面线、流速分布及其泥沙冲淤变化过程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其值吻合较好。运用该数模计算了嘉陵江朝天门至井口河段在三峡工程运行八十年内的泥沙淤积情况并提出治理工程方案,预测了方案前后河段的河床演变以及港口、航道的泥沙淤积,选择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与分析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简称《导则》)对高速公路工程的适用性,运用《导则》对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并与类比法测算结果进行对比。测算结果表明,路基工程区、附属设施区和弃渣场区是该项目土壤流失最多的区域,大部分土壤流失发生在施工期;采用《导则》与类比法得到的土壤流失量测算结果差异主要表现在工程开挖面区域,其余土壤流失类型下的测算结果差异较小;《导则》在线型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中的运用稍显繁杂,而对于点状工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堤防工程加固设计及横断面型式的选择,对于工程能否顺利完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否顺利发挥至关重要。文章从库玛拉克河温宿段水毁维修加固工程实际出发,对工程堤防设计横断面型式的选择与确定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工程堤防横断面采用的是"混凝土斜插板基础+卵石格宾笼水平铺盖"和"抛石+乱石粗排"的结构型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景观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供水工程水价测算的基本方法,并以柏叶口水库龙门供水工程为案例,进行成本水价计算、水价承受能力分析,从而预测合理水价,并以此水价为依据进行经济评价,判断工程的经济合理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对供水工程水价分析测算未作明确说明,因此本文水价测算方法及案例分析等对类似供水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贴体正交坐标系下建立了涪陵宇阳码头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码头修建后工程段水流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对该工程河段的河道防洪、河床演变及涉河工程安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从三十三溪流域建设防洪堤工程实际出发,提出对三十三溪六科、南岙垟段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工程断面稳定计算的方法原理,进行了断面稳定测算。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及《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以汕(头)湛(江)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及支线工程为例,针对不具备布设简易径流小区的建设类项目,利用工程本身具有的特性去测算工程的水土流失情况,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侵蚀类型,适用范围广,测算的结果相对可靠,值得同类型工程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1999 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河段、九江河段及洞庭、鄱阳两湖最高洪水位均超过1954 年,其中沙市至螺山河段最高洪水位逼近1998 年的历史最高洪水位。在该年的防洪中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依据有关实际资料对长江中下游主要堤防的防洪经济效益进行了粗略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浑河沈阳城区段生态环境,提出了南部污水排放截流工程,即将市区南部排水系统的污水全部截流至下游凌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本文采用一维水质模拟模型对污水截流后浑河沈阳城区段水质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茨哈峡超高坝的库区土质岸坡,以松散-弱胶结的Q_3砂砾石为主,多呈台阶型近直立状,坡高300 m以上,且部分库段构成水下岸坡的主体。对该类高陡砂砾石库岸进行塌岸预测,目前尚无可借鉴的工程实例,且常用的预测方法大多适用性较差。在塌岸机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两段法"塌岸预测图解法的基本思路出发,结合实际地质条件、水库运行方式和"库岸结构法"适用性,对两段法图解模型的预测起始点、水位波动带进行修正,对水上、水下稳定坡角进行选择研究,提出了较适于茨哈峡水库高陡土质岸坡的"三段法"塌岸预测图解模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水北调安阳段工程渠堤沉降变形资料,用双曲线预测公式对其进行分析,得到了预测公式的各个系数。由于该预测公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包含堤高的沉降变形预测公式,并对类似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拟合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水利工程后评价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直接效益的测算,对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研究有所欠缺,基于此,以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工程为例开展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研究,以期为其他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价提供借鉴。在确定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综合效益覆盖的空间范围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整治岸段的具体特征,区分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分别确定评估方法,并形成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估"矩阵"。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综合效益为21.92亿元,是实际投资的5.03倍,其中,非防洪效益是防洪效益的6倍多,可见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实施的外部性效益被忽略了。为此建议:一是修改完善《大型水利工程后评价实施暂行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二是探讨建立更加科学的水利工程投资回收机制;三是科学开展河道整治及有关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为便于工程顺利实施,减少征地和拆迁安置,节省土地资源和工程总投资,对新孟河河道集镇段和非集镇段进行护岸结构型式的方案设计和综合比选,并对集镇段护岸进一步进行断面型式比选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非集镇段河道采用斜坡式护岸,集镇段河道采用大挡墙方案的直立挡墙护岸,降低了工程总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蚌埠段)为例,在施工期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程堆积体、地表翻扰型一般扰动地表和工程开挖面单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比较《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测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土壤流失量实际监测结果,论证自然修复因素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切实影响,以期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测算模型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瑞鑫  赵鹏  朱俊  李子龙 《人民长江》2019,50(5):211-216
航道渠化工程的建设在提升航道通航等级的同时也给船舶航行带来了安全隐患。针对山区内河航道受上游电站无规律下泄非恒定流和流域暴雨汇流等因素导致的下游航道水位骤涨、流速激增、流态复杂等问题,研发了一套水上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基于物联网现场实时数据采集和历史水文资料,研究了航道地形和上下游监测站的水文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包含水位、流速、流量的水文数学预测模型,实现了准确、及时、有效的水文监测和预测预警。该系统在乌江涪陵段进行了验证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系统监测数据准确、预测结果精度符合要求,对内河水域特别是山区河流的通航管控、防洪度汛和应急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黄河特殊水沙情势和社会经济背景,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学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特点与沿黄湿地生态特征,识别了河道整治工程的生态影响因素,分析了黄河潼关至三门峡段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对黄河湿地的不利影响和积极作用。结果表明:黄河潼关至三门峡段河道整治工程对沿黄湿地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为短期可逆影响,影响程度和范围有限;工程运行期多为长期有利影响,对维持黄河湿地生态稳定、保护珍稀水禽栖息地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