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硅铁合金中硅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硝酸-氢氟酸溶样,再加入钾盐,生成氟硅酸钾沉淀析出。经过滤洗净游离酸后,用热水溶解沉淀,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出的氢氟酸,从而测得硅含量。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沉淀法分离镍锌工艺,介绍了硫化沉淀、黄药沉淀和碳酸盐沉淀-碱浸、氨水沉淀分离镍锌方法,指出研发低成本、无污染、环境友好的镍锌分离方法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沉淀硬化的量化研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因为它需要沉淀强化机制和沉淀长大/粗化动力学方面的综合知识。近年来这一课题在理论上少有突破,且作者发现许多现有概念和改进理论甚至有时被忽视或误用。本文将对尚未完全叙述清楚或是被误用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该课题最新的进展是已经能够精确测定平衡沉淀颗粒的体积分数及颗粒间距,其中考虑了沉淀物体积分数对沉淀粗化和硬化动力学的影响,从而可用更精确的方式进行沉淀硬化量化的研究。另外,本文也讨论了在商用合金系中执行沉淀强化量化时遇到的一些困难。若要进一步提高沉淀硬化量化的准确性,必须采用最新的有关位错-沉淀相互作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Gleeble热模拟机,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复合加入Nb,Ti的低碳锰钢中碳氮化物沉淀和奥氏体再结晶情况。对四种不同成分的钢在925~1075℃之间,以40%应变和10~(-4)~10~(-1)s~(-1)不同应变速率进行等温压缩试验,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以相同的应变速率和不同形变量压缩变形后经不同保温时间后水淬,测定钢中碳氮化物应变诱导析出的动力学数据。观察了经热变形试样中沉淀相的形状、尺寸、分布,成分变化及显微组织亚结构等。 研究结果表明:Nb,Ti复合加入,降低了碳氮的活度,增大了微合金元素的固溶度,使沉淀温度降低,析出范围变宽。增加Nb含量,使开始沉淀的时间推迟。奥氏体高温区沉淀的较大质点是以Ti为主的铌钛碳氮化物,较低温度沉淀的细小质点则以含Nb为主。 复合加入Nb,Ti,提高了奥氏体再结晶激活能,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再结晶的发生,其阻滞作用比单独加入时大。这种效应是由溶质原子的拖曳机制和其碳氮化物沉淀机制共同完成,但在高温奥氏体区,固溶阻滞机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沉淀法采用MgCl2除硅、磷杂质所存在的问题和钼酸钠溶液的组成特点,采用沉淀-共沉淀法深度净化钼酸钠溶液,并与传统的镁盐沉淀或铝盐沉淀净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淀-共沉淀法净化除杂效果好,过程控制简单,弥补了传统沉淀法钼夹杂损失严重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结合有色金属废水水质特点,根据化学、混凝和助凝沉淀原理,采用组合絮凝、助凝沉淀手段,对钼浮选矿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研究,尾矿库沉降处理后的选矿废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指标,完全满足选矿回水水质要求,可实现回水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流化床沉淀塔在沉淀优质粗粒重铀酸盐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结果。生产结果表明,流化床沉淀法沉淀出的重铀酸盐产品ω(U)在60%以上,ω(H2O)在35%~58%之间,杂质的质量分数符合部颁标准。与常规搅拌沉淀法相比,流化床沉淀法的产品质量好,设备基建投资少,而且劳动强度低,生产环境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试样经硝酸-氯酸钾饱和溶液分解,于盐酸溶液中,用氢氧化铵-氯化铵沉淀分离。在强盐酸溶液中用二氯化锡溶液还原铁的三价离子,过量的二氯化锡用碘酸钾、硫酸银氧化还原,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相似文献   

9.
在电解液中加入硫酸钾,使氟硅酸和铅生成沉淀与其它元素分离,再将沉淀转化为可滴定的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氟硅酸后,再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铅.沉淀分离-连续滴定的方法准确、快速,满足生产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炼钢清洁生产 ,研究开发了“磁凝聚器 -粗颗粒分离器 -斜管沉淀罐”转炉烟气除尘污水处理新工艺。系统采用具有三级沉淀装置的斜管沉淀罐处理除尘污水 ,工程投资比普通斜板沉淀池节省 2 0 %。应用表明 ,斜管沉淀罐实现了PLC自动排泥 ,出水悬浮物含量小于 10 0mg/L。  相似文献   

11.
对P507-N235双溶剂无皂化萃取体系的直接沉淀工艺进行研究,将传统先反萃后沉淀工艺合二为一,从酸度、流比、草酸用量及搅拌时间等方面,考察盐酸-草酸水溶液作为P507-N235-磺化煤油体系沉淀剂直接沉淀的效果.实验以稀土钕直收率来表征实验效果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入盐酸调节酸度并控制一定的流比、草酸用量和搅拌时间,可大大提高沉淀的效果.最优草酸沉淀条件为:酸度0.40 mol/L、流比1:1、草酸理论用量的120 %,搅拌时间5 min,其单级钕直收率可达97 %以上.反萃后有机相结构未发生改变,萃取能力可达到新有机相的90 %.   相似文献   

12.
张伟  陈重新 《铁合金》1998,29(3):22-25
通过多钒酸铵连续沉淀的半工业试验,讨论了影响多钒酸铵连续沉淀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工业生产中多钒酸铵连续沉淀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3.
微合金碳氮化物在铁素体中沉淀析出的PTT曲线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经典形核长大动力学理论,分析解决了包括相变化学自由能、界面能、形核沉淀方式等一系列相关参量的理论计算或理论处理问题,由此提出了微合金钢中微合金碳氮化物在铁素体基体中沉淀析出的PTT曲线(沉淀量-温度-时间曲线)的相对定量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新焦场排水方式的选择实施作了简要的分析介绍,工程实践证明,新焦场沉淀沟运行良好,排水畅通,完全满足沉淀过滤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生产氯化亚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万成 《湿法冶金》2004,23(1):29-33
叙述了采用低温(250℃)焙烧-硫酸浸出-亚硫酸钠还原-NaCl沉淀工艺,用硫化铜精矿制备氯化亚铜的试验结果,确定了浸出、沉淀、洗涤的最佳工艺参数,制得的氯化亚铜产品质量优于国家标准GB1619—79。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制备二氧化硅的各种沉淀方法,对硅酸钠溶液中二氧化硅的沉淀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描述中指出沉淀形成的三次沉淀粒子,最后指明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首次明确地把现行湿法制粉工艺中的粒度和形貌的控制思路归纳为设计可控缓释沉淀体系或设计可控沉淀反应器两种。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这两种控制思路的特点以及设计方法,其中可控缓释沉淀体系设计的典型方法有均匀沉淀法、相转变法、模板控制生长法等,主要适合于慢速沉淀反应;可控沉淀反应器设计的典型装置有可控并流沉淀釜式反应器、超重力沉淀反应器和隔断沉淀微流管式反应器等,主要适合于快速沉淀反应。这些特殊体系和反应器的设计为实现超细粉末制备过程中更精细、更强有力的调控,从而制备出质量更优、性能更好的粉末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钨酸钠溶液氢氧化钙苛化-沉淀白钨工艺是实现钨矿NaOH分解试剂回收,以至黑钨和黑白钨混合矿绿色冶炼的技术途径;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钨酸钠溶液氢氧化钙苛化-沉淀白钨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化,分析了氢氧化钠和钨酸钠的活度系数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工艺研究表明:温度和钨酸钠溶液浓度对白钨沉淀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当氢氧化钙用量为1.4倍理论量,温度100℃,钨酸钠溶液钨浓度为105 g/L,保温时间为2 h,搅拌速度为350 r/min,白钨沉淀率可达96%以上.与传统工艺采用氯化钙作为沉淀剂相比,氢氧化钙沉淀白钨所需的理论量倍数较大、反应的时间较长、搅拌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9.
乔军 《冶金译丛》1998,(2):77-81
本文研究了从DZEHPA中一步沉淀分离Eu/Nd,Dy/ND,Er/Nd,用含有硫酸钠的硫酸溶液作为沉淀剂分离稀土,研究发现,Nd与Eu的沉淀分离比Dy与Er更容易,从而导致有机相中重/轻稀土摩尔比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用碳酸氢铵沉淀制备晶状碳酸钇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定的条件下,从硫酸钇溶液中用碳酸氢铵沉淀时,可制得水合晶状的正碳酸钇或水合的晶状碳酸钇铵复盐。通过化学组成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在沉淀和陈化过程中由无定形沉淀转为晶状沉淀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