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首先讨论了同步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FX2N的N∶N网络通信系统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提出了优化的PID算法。实践证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超调小和良好的同步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基于PLC的模拟自动线控制系统的N:N网络设计方案,每个工作单元由一台PLC控制,通过RS485串行通讯实现互连的分布式控制方式,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通过在GX Developer软件环境下的编程,完成了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N维Hilbert曲线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ilbert曲线描述了一种多维空间与1维空间—映射的方法,在图像处理、多维数据索引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因为高维Hilbert曲线的复杂性,对高维Hilbert的相关算法研究很少。提出了产生N维Hilbert曲线的一个新算法。该算法基于静态演化规则,自底向上地分析N维Hilbert曲线编码规律,实现N维Hilbert曲线的编码生成。与现有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易于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好的计算性能。  相似文献   

4.
N模冗余控制系统中,通道间非同步与各通道完全同步的系统具有不同的数据关系和对外控制作用。非同步系统可分为两类:各通道运行在相同频率上的系统和各通道运行在不同频率上的系统。文章讨论了这两类非同步系统与同步系统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了异步度对这两类系统的任务关系以及闭环控制特性等的影响,最后对该类系统的分析工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一种将三菱FX2N通过编程口协议接入全矿井综合自动化工业以太网、实现三菱FX2N控制系统在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远程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煤矿控制系统中三菱FX2N无法实现远程通信的缺点。通信测试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SRS-F01小型柔性制造系统的研制意义和组成,基于PLC的N:N网络的组建和参数设置,并给出了该柔性制造系统的PLC网络设置程序和通讯实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款用于反激变换器同步整流的控制IC——N3856V,它是一款悬浮式控制反激变换器同步整流又降低输出噪声的控制IC。  相似文献   

8.
基于Erlang语言平台解决N皇后问题,通过对原有基于Erlang的N皇后问题算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利用位运算操作,并且在每一行只搜索可以放置皇后的位置。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明了该算法能明显提升N皇后问题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9.
N为偶数的并发差错可定位N-模冗余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模冗余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容错结构,其有效性是建立在它所包含的故障模型块数不超过[(N-1)/2]的假设之上的,而破坏该假设的可能途径有故障累积和同时故障,防止故障模块累积的方法之一是使冗余系统具有故障定位能力,然后及时地将故障模块予隔离和替换。传统的静态和动态硬件冗余结构或都不具有故障定位能力,中者不提供显式的故障定位信息,并且对附电路本身的故障是无法处理的,为此,针对静态硬件冗余结构,作者等人曾提出了N为奇数情况下的差错定位解决方案,而该文则提出了N为偶数情况下的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ASUS M5N     
M5N与S5N一脉相承,拥有12英寸产品中绝佳的便携性和整体性能,所不同的是,M5N内置了COMBO光驱,如果你需要在移动环境中频繁使用光驱而又不愿牺牲便携性,那么ASUS M5N将是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可数无穷个可数无穷集合的并的计算问题.通过对自然数集合N的二次笛卡尔积运算--N×N和三次笛卡尔积运算--N×N×N的详细分析,得出了它们与自然数集合N之间都存在双射关系结论,即集合N×N和集合N×N×N都是可数无穷的.文中推导出了自然数集合N的三次笛卡尔积运算--N×N×N与自然数集合N之间的双射函数运算公式,对可数无穷集合的复杂计算作了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任意可数无穷个可数无穷集合的并(如N×N×N×...,即Nn)也是可数无穷的.  相似文献   

12.
对四重笛卡尔积双射函数f:N4→N计算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内在启发式构造规律,导出了f:N4→N的显式计算式.运用的启发规则是,将N4集合中前三个元素和相等的四元组划归为同一类,并按顺序将各类连续排列,再用交替枚举访问的方式对N4中的各四元组进行访问,逐级构造出f:N4→N的显式计算式.并将该式整理为只含有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形式.进一步分析得: n重函数f:Nn→N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数增长的,即O(cn),c∈N.对函数f∶Nn→N的计算属NP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群梯控制技术和N:N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N:N网络的电梯群控系统(ECCs)设计方案,对3-8部电梯组成的梯群实施统一管理与监控.为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在实验室内搭建了3部模型电梯,经试验测试,在数字量和开关量两种模式下都可以满足群梯控制的要求,并实现了群梯系统的计算机监控.  相似文献   

14.
基于.NET的N层体系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静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8):3467-3469
Microsoft.NET框架为构建N层应用程序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主要探讨了.NET的N层体系结构各个部分的概念、特点及其相关的技术,阐述了选用.NET的N层体系结构能够创建更快、更安全、功能更强大的应用程序.并为创建每一层提供了思想和技术上的建设性建议,为分布于多个系统的应用程序选择正确的体系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在作者已经发表的文[1],[2],[3],[4]的基础上,分别对空值环境下的4NF,5NF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空值环境下的4NF,5NF的相应定义和有关概念,研究了相关的理论,还给出了分解为(N)4NF的分解算法。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文章提出一种求解N后问题的蚂蚁模型算法,它受启发于群体智能的蚂蚁算法和多Agent系统,又吸收了回溯算法的优点。该算法是一种随机搜索算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回溯算法的系统地搜索机制,避免了大量的冗余搜索,又保证了必要的搜索。在求解N后问题的第一个解时,大大地减少求解时间和求解步数,当N较大时,也可得到较好的求解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Recent theoretic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stabilizing factors for large nitrogen cages tend to favor more five-membered rings, more three-membered rings and cylindrical structure with large numbers of layers. Further studies of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all-nitrogen molecule have prompted to figure out what brings about the stabilizing factors. Herein, the cylinder-shaped molecule of N(78) (D(3h))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The geometry and energies are examined at B3LYP/cc-pVDZ and single point energy calculations at MP2/cc-pVDZ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purposes of determining relativ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NBO analysis and AIM analysis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bonding properties of the cage molecule. The major result of this study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whether it is at B3LYP/cc-pVDZ or at MP2/cc-pVDZ, as the dominant stabilizing factor for the large all-nitrogen cage. The length of the cylinder-shaped molecule is about 2.5nm. N(78) (D(3h)) might be one novel nanomaterial which is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as a beeline nanotube or a beeline "nano-bar", it is expected to impact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由空间几何信息(如点、线)与其图像元素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摄像机的外参数(位置和方向),即姿态估计问题,是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学等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在针孔摄像机模型下,利用对偶数这一数学工具把基于点的姿态估计算法推广到基于线的姿态估计算法,使得点、线姿态估计算法得到了统一。与已有的基于线的姿态估计算法区别在于,并未利用空间线或图像线上孤立的点的信息,而是线的整体信息,这就避免了点对应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误差等问题。大量的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