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广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邓毛颖  谢理 《城市规划》2000,24(11):45-49
对比分析广州市 1 998年和1 984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 ,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广州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针对广州市居民出行总量增长、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过江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 ,对广州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发展公交、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及建设无障碍行人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Z1)
本文通过对公众出行需求的分析,构建了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的体系框架,并对平台的建设及运营模式展开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运营模式,以达到提高面向公众出行的信息服务质量、改善交通环境、提升交通行业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水平和促进交通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无障碍设施完全无法满足盲人的出行需要,智慧城市的建设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通过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和自创的线路模拟调查法,得出了盲人的基本出行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城市盲人出行无障碍设施的发展趋势为系统化、智能化(互动性)和人性化。并且构建了一个新型的盲人出行无障碍设施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系统化是基本思路,人性化是设计核心,GPS技术、GIS技术、RFID技术等是主要的技术支持,通过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导盲产品的系统化这三个方面的建设,交织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该体系为今后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通过建立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等因素的MNL模型,研究既有新城规划对于居民交通出行的影响。道路宽度和路网密度的增加可能刺激小汽车出行;医院、娱乐设施、学校、住宅、办公场所等到达地土地利用性质更易吸引小汽车出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新城居民的"公共交通/小汽车"选择不存在显著影响;公交线网重复率的提高促进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小汽车拥有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居民出行行为选择有较大影响。最后,从三方面提出对新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发展,如何加强交通信息化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帮助出行者迅速获取有效交通信息,提高出行效率,是摆在交通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要求和新任务。本文以湖北省为例,介绍了湖北省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使用情况,阐明了公众出行系统信息获取、发布方式,介绍了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技术路线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上海郊区大型社区规划建设量大面广,体现出上海人口和居住空间郊区化的过程。研究以目前入住率较高的嘉定江桥金鹤新城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针对居民在菜市场、大卖场、医院、银行和邮局5类公共设施的维持生活出行特征,分析离退休人员、本地就业者和外地来沪务工者的出行频率、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和出行时间满意度特征。研究建议在大型社区初始建设阶段,在资金等约束条件下,公共设施及公共交通配套应优先保障居民的维持性生活出行;提出基于生活圈的大型社区公共设施空间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
随着湖南省高速公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公众出行需求持续增长。本文首先介绍了湖南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建设成果,主要包括一个公众出行信息中心、七个应用系统、七个发布途径。  相似文献   

8.
绿色出行逐步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新趋势,该文通过分析昆明自行车交通出行现状,针对自行车交通出行空间被挤压、路网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备、管理体制不明晰、法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从自行车交通路网系统规划、自行车道路及设施改善、发展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等方面考虑的自行车交通规划策略。希望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提倡自行车交通出行方式,充分发挥其环境友好、健康、安全、便捷的功能优势,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构建昆明和谐绿色的城市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压力与问题的背景下,明晰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对于应对城市规划与建设适老性新需求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上海市中心城4个社区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围绕个人与家庭属性、出行目的、空间与环境属性以及政策与服务水平4个因素对老年人日出行行为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指出个人与家庭属性、出行目的、政策与服务水平均与老年人日出行次数、日出行时耗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空间与环境属性对老年人日出行行为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适老性社区发展并不理想,尤其是物质环境建设,未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行车重回大众视野,自行车相关设施的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自行车道的优化与建设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的自行车道规划更多地依附于机动车道规划,缺乏基于自行车交通本身的研究规划。文章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的出行意愿,利用公共自行车数据,从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与道路通行流量等方面对厦门岛内居民的自行车出行时空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发现居民对自行车的使用主要在于短途、通勤交通,而将出行特征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则发现厦门岛内居民自行车出行可以划分为综合网络型、枢纽—节点型和向心型3种模式。根据居民的自行车出行特征与出行需求,提出用"片区+联络线"的结构重新构建厦门岛内自行车道系统,并对厦门岛内的自行车道规划提出优化意见,为中国大城市的自行车道优化、规划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广州海珠生态城低碳交通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设低碳交通是实现我国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国内外生态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提出低碳交通规划的体系框架以及各子系统规划的关键性策略,并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交通规划为例,探讨低碳交通规划实践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包括以TOD模式引导城市交通和用地规划整合、构建"公交+慢行"优先的路网系统、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绿色公交系统、建设高品质慢行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外交通需求管理(TDM)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国外成功的TDM经验,针对青岛市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实施有关TDM策略的一些初步看法,初步探讨青岛市在交通建设方面可以采取或调整的管理措施和策略,尤其是围绕目前重点建设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策略和先进的交通控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文含 《山西建筑》2011,37(34):12-14
提出城市空间组织构建“分层网络”+“多方式接驳”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式,探讨了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组织协调方法,分析了在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不同阶段,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要点内容,以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青岛道路交通拥堵,提出将轨道交通与快速路系统立体联网的构想.由于地下快速路和地铁建设上的相似性,考虑土地的利用和成本,在规划修建时可将两者合建.本研究为城市交通政策和空间增长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快速路交通系统低碳型设计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快速路正成为国内外城市交通建设的一个发展热点.本文通过对比地面、高架、地下三种快速路系统型式各自优势和适用条件,阐明地下快速路交通系统在构建节能、环保的交通系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地下快速路节能型结构设计、通风智能控制技术、照明节能技术、节能型路面材料和废气尘埃回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节能措施分析.结合低碳设计理...  相似文献   

16.
空间句法提供了一套量化描述空间结构的方法,开拓了一个理解复杂城市交通系统的崭新视角。文章阐述了空间句法的创立背景、核心理论和模型构建方法;详细介绍了空间句法在轨道交通枢纽TOD开发评价、行人步行交通研究、城市空间路网结构合理性分析等城市交通研究方向上的应用,对其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The disadvantages of automobile-oriented urban transportation continue to appear in today's world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izing urban transport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firstly argues that unitary transportation mode and low traffic operation efficiency are two main urban traffic problems in Beijing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target for humanizing its urban transportation is to ensure its high efficiency, safety, comfort, and ecology. The paper then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many cities in North America, such as a reasonabl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planning, multi-side participation in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TDM), and humanizing the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humanizing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of Bei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evelopment mode and layout,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non-motorized traffic, at both planning and practice levels.  相似文献   

18.
齐荣尊  王凡 《山西建筑》2011,37(12):16-17
通过对南阳市交通快速发展需求的分析研究,结合城市交通的发展背景、客观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布局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甘勇华 《规划师》2011,27(6):101-104,109
轨道交通枢纽是轨道交通客流集散和交换功能的载体,是城市客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布局一方面受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功能和轨网布局形式等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布局时,应协调好其与城市的空间结构、轨网模式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中央商务区作为特定区域的五个方面的交通特点及中央商务区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城市交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BD 的区位,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要从根本上支持CBD的中心地位。最后说明了生态交通的含义,指出CBD新区应从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对象与交通环境等几个方面来考虑CBD生态交通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六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