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磁流变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特点。本文对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发展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磁流变液及磁流变阻尼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平行板流体理论,研究了磁流变液在环型极板间的流体力学特性,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响应时间与阻尼器结构参数电路参数的关系.着重研究阻尼器结构参数、电路参数对磁流变阻尼器瞬态响应能力的影响,并预测了磁流变阻尼器流相转变的响应时间以及电路过渡时间.本文的结论对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以及性能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已有的一些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实际动态特性,但对于控制应用却不甚方便、精确.本文通过引入神经网络理论中的神经元S型传递函数,并结合非线性Bingham塑性模型、非线性滞环双粘性模型和非线性粘弹塑性模型,提出了一种S型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新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的参数进行识别.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动态滞环特性与实际测试值能很好地吻合,该模型在实际系统中将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4.
磁流变 (MR)液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 ,而MR阻尼器具有在外加电流作用下快速可逆地改变阻尼特性的特点。本文针对所作的MR阻尼器实验研究 ,介绍了实验过程及相关数据 ,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 :MR阻尼器具有良好的阻尼可控制特性 ,是结构消能减振控制的理想元件。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可控电流驱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刚  王代华  李一平 《功能材料》2006,37(5):736-738,741
提出一种摩托车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可控电流驱动器的原理,研究其硬件电路组成和特性测试方案,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摩托车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可控电流驱动器及其特性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摩托车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可控电流驱动器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特性和线性度,可在摩托车用蓄电池供电环境下用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电流驱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磁路特性,在此基础上,对研制的最大阻尼力为170kN、可调倍数为16的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电流情况下,对于活塞上缠有多个线圈的磁流变液阻尼器,多线圈电流的同向和异向并不影响其阻尼力的大小;但在高电流情况下,反接相邻线圈可以降低磁路磁阻的增长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其阻尼力。  相似文献   

7.
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17  
磁流变液是一种流变特性会随施加的磁场强度大小和方向而变化的粘性流体,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智能减振器,其阻尼力会随输人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其得到了国内外相关专家的广泛研究和应用。先回顾前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的研究情况,并对各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讨论了目前磁流变阻尼器研究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磁流变阻尼器电源控制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娜  王炅  王晓锋 《功能材料》2006,37(5):745-747
主要研究磁流变阻尼器驱动电流源的设计和实现.通过PSpice仿真分析了电流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基于单片机C8051的数字型PWM电流源和TL494的电压型PWM电流源.并根据实际设计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对磁流变阻尼器驱动电流源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磁流变阻尼器件设计中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磁流变阻尼器件设计中值得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如磁流变液、工作模式、磁路结构、导磁材料、线圈和机械结构体积补偿方法等进行了仔细探讨,展望了磁流变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磁流变液温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配制了温度稳定性能优异的磁流变液,并分析温度对磁流变液悬浮相、载液和添加剂的影响,研究了磁流变液的粘度-温度特性,该磁流变液在20~100℃温度范围内粘度稳定性能优良.测试了该磁流变液的阻尼器在不同温度下施加不同电流时的阻尼力特性,并初步探讨了磁流变液阻尼力的温度衰减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实验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代华  袁刚  李一平 《功能材料》2006,37(7):1156-1159
介绍了一种基于Signum函数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算法,建立了基于快速控制原型技术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快速原型系统及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虚拟测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ignum函数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阻尼力跟随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汽车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Bingham塑性流体模型,提出了混合工作模式的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原理,按照长安微型汽车的技术要求,设计和制作了汽车磁流变阻尼器,并对此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原理是可行的,对设计特殊阻尼特性的磁流变阻尼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款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对实验数据和特征曲线的分析,研究了该阻尼器的磁场强度和阻尼性能,验证了该阻尼器应用于半主动控制的优越性。根据减振平台主体机构的并联机构机型的选择原则,以三平移减振平台为例,提出了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多维减振平台上的设想,并构思了初步方案,为此类阻尼器应用于多维减振平台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The trend and progress in rotary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not as extensive as the advancement of linear MR damper,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has sever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 rotary MR damper offers substantial weight reduction and design compactness thus requiring smaller space than a linear MR damper for device installation. In addition, a rotary damper also utilizes a smaller quantity of MR fluid, which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for cost reduction.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rotary MR damper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different proposed concepts of structural design, magnetic circuit configuration, and modelling techniques. The review separates rotary MR damper design into two categories, namely continuous angle and limited angle dampers. Issues regarding device endurance, ease of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and controllability are particularly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5.
以单自由度非线性磁流变阻尼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变换磁流变阻尼器的外加电压,对系统实施半主动开-关控制。在分析系统运动特征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平均法进行分析求解。根据奇异性理论得到系统基的普适开折以及特例情况下的转迁集。并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到转向架横向动力系统的振动控制中,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幅-频特征曲线以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汽车磁流变悬架振动多模态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型,为了抑制磁流变悬架的垂直振动,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从提取汽车簧载质量的振动模式入手,建立了振动的特征模型,给出了在不同振动模式下寻求不同控制策略的方法,以此设计了多模态智能控制器,并用建立的汽车悬架振动仿真系统进行了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对汽车磁流变悬架的垂直振动进行多模态控制能有效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火炮磁流变后坐阻尼器的设计与可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高冲击、高速环境下的某口径火炮反后坐装置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后坐阻力对火炮静止性和射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对火炮后坐运动的控制作用。设计了火炮磁流变后坐阻尼器及冲击试验平台;考虑冲击载荷激励下惯性力的影响,建立了火炮反后坐装置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仿真,对所设计长行程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冲击试验,测试其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特性,并进行了后坐过程半实物仿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长行程火炮用磁流变阻尼器可有效抑制冲击载荷激励作用,为进一步实现火炮后坐力与行程控制的一体化设计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