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明确血糖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人院静脉血空腹血糖水平,将3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以下两组:I组,血糖≤6.0mmol/L;Ⅱ组,血糖〉6.0mmol/L或既往确诊糖尿病者。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病例的一般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Ⅱ组与I组比较,以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糖代谢异常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空腹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吴学毅  林进洪 《贵州医药》2011,35(10):912-914
糖尿病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得到广泛关注。作为冠心病严重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近期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探讨FBG对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淑兰  孙彦琴 《中国医药》2006,1(6):328-329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24h内空腹血糖水平把2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4.69±0.68)mmol/L]、应激性高血糖组[(7.17±1.08)mmol/L]、糖尿病组[(10.81±4.20)mmol/L],分别对3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间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心力衰竭发生率由14.9%上升至46.7%(P<0.01);猝死发生率由1.9%上升至22.7%(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由6.9%上升至33.3%(P<0.01);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3组分别为28.7%、32.1%、33.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愈高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发生率愈高,对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依据患者入院次日的FPG水平将386例ACS患者分为3组:A组112例,FPG2.8~6.9mmol/L;B组178例,FPG7.0~11.09mmol/L;C组96例,FPG〉11.1mmol/L。对3组住院期间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两组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所有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ACS患者的FPG水平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监测及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检测的血糖水平高低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在该科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入院时检测血糖均采用手指末端毛细血管血糖(CBG)和静脉血清糖(VSG)两种方法,按照血糖的高低分为血糖正常组和血糖升高组,分析CBG方法和VSG方法测定的血糖值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VSG测定方法下,VSG正常组与VSG增高组患者梗死后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VSG增高组中KillipIII-IV级人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均明显高于VSG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CBG测定方法下,CBG正常组与CBG增高组患者梗死后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CBG增高组中KillipⅢ-Ⅳ级人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均明显高于CBG正常组(P〈0.05)。(3)ROC分析显示,VSG预测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准确率可达到85%,CBG预测心血管事件准确率达81%,两种方法的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VSG方法或者CBG方法下,血糖增高及KillipⅢ-Ⅳ均是急性心梗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糖升高患者,应注意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风险性,及早进行降糖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邹宗武 《安徽医药》2013,17(1):107-10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检测的血糖水平高低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在该科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入院时检测血糖均采用手指末端毛细血管血糖(CBG)和静脉血清糖(VSG)两种方法,按照血糖的高低分为血糖正常组和血糖升高组,分析CBG方法和VSG方法测定的血糖值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1)VSG测定方法下,VSG正常组与VSG增高组患者梗死后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VSG增高组中KillipIII-IV级人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均明显高于VSG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CBG测定方法下,CBG正常组与CBG增高组患者梗死后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CBG增高组中KillipⅢ-Ⅳ级人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均明显高于CBG正常组(P<0.05).(3)ROC分析显示,VSG预测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准确率可达到85%,CBG预测心血管事件准确率达81%,两种方法的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VSG方法或者CBG方法下,血糖增高及KillipⅢ-Ⅳ均是急性心梗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糖升高患者,应注意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风险性,及早进行降糖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伴发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高2~3倍。此外,先前的研究也证明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血糖状态[1]。我们通过回顾性病例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高低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并空腹血糖(FBG)升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120例,根据FBG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为高血糖组,≤7.0mmol/L为对照组。结果当FBG〉7.0mmol/L时,CK-MB峰值、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空腹血糖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湖北大冶武钢金山店铁矿职工医院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40例,我院经体检确认的健康成人40例,分别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间具有正向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监控及治疗方面糖化血红蛋白比空腹血糖检测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287例.测量入院时随机血糖(AG)和禁食8h后的空腹血糖(FG).随访30d,分析AG、FG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7例(9.4%)非糖尿病患者在AMI后30 d内死亡.其中FG正常组2例死亡(1.7%),FG升高患者的第一、第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各死亡4例(9.3%)、6例(12.7%)、15例(32.0%).与正常FG组患者相比,校正后的30 d死亡的相对危险比(OR)随FG三分位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第一、第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分别为:2.7(95%CI,0.73 ~8.6,P=0.012);8.9(95%CI,3.4 ~23.8,P=0.0005);13.5(95% CI,4.7~36.8;P <0.0003).同AG、FG都正常的患者相比,FG正常而AG升高预测患者30d死亡的OR为0.70(95%CI,0.24 ~3.9;P=0.61);FG升高而AG正常者为3.8(95%CI,2.4~12.5;P =0.04);FG、AG均升高者为10.9(95% CI,4.5 ~25.9;P <0.0001).镶嵌模型比较显示:AG并不能增加FG模型预测30 d死亡(x2=5.3,3df,P=0.22)或预测30d心衰和死亡(x2 =4.9,3df,P=0.32)的价值.相反,FG却能增加AG模型预测30 d死亡(x2 =24.9,3df,P<0.0001)或预测30 d心衰和死亡(x2 =25.2,3df,P =0.0001)的价值.结论 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30 d病死率随AG和F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G较AG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心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心肌梗死部位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每组各30例,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IL-6、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LVED无明显扩大(P〉0.05),LVEF增加(P〈0.05),脑心通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LVED、LVEF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治疗可以提高LVEF,降低IL-6水平,有利于AMI合并心功不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代谢状况。方法连续选择自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无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出院前均常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以明确糖代谢状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4.7%,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5.1%,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9.8%。除去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分别为24.9%和34.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大多数存在糖代谢异常,行OGTT可及早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无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出院前常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糖代谢状况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及冠脉造影等资料,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糖代谢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衰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女性较多,入院时心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较高,梗死面积较大,心功能较差,冠脉三支病变比例较高,预后较差.糖调节受损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也高于糖代谢正常心肌梗死患者,而其他指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稳心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曹晶茗  吴昌元 《云南医药》1998,19(5):324-326
目的 观察急性心梗后不同时间溶栓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9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国产尿液酶25U/kg;对照组用极化液100ml静滴。记录用药前,用药后即刻及3h,8h,12h心电图抬高的S-T段平方面积(mm^2)。结果 用药后3hS-T段下降水平明显,〉50%,8h内溶栓效果继续发挥作用。结论 入院6h内用药病死率低(9.4%),给药时间延迟病死率明显递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2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9%;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和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是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较好方法,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AMI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青年(年龄21-44岁)患者88例(A组),中年(年龄45-59岁)患者159例(B组),分析两组AMI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年龄差异.结果 A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不良生活方式患者比例及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B组(P<0.05).A组单支病变、冠脉Gensini总积分<4分者多于B组,而多支病变者、冠脉Gensini总积分、罪犯血管Gensini积分少于B组(P<0.05).结论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不良生活习惯及高TC和LDL水平为青年早发AMI的关键因素,其中不良生活习惯为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左旋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左旋卡尼汀治疗2周。分别测量心梗后第1周、第4周、第12周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第4周、第12周患者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后第12周两组患者LVEF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较治疗前已有明显恢复(P<0.001);而左旋卡尼汀治疗组的患者,较对照组亦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