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 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Ⅰ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Ⅰ/乙愈合105例、Ⅱ/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结果 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急性手部屈伸肌腱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用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包绕肌腱缝合端,对照组不使用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对损伤肌腱均采用5-0肌腱缝线行Kessler改良法修复,所有病例术后均行石膏托外固定.鼓励患者早期做手指活动,三周后拆除石膏托,行主动性手指屈伸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10个月,平均4.6月.屈肌腱修复后的功能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伸肌腱功能恢复用Miller分级法评定.试验组综合优良率为96.08%(49/51),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51.11%(23/45).结论可吸收性防粘连膜临床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减轻肌腱吻合术后粘连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在肌腱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42例急性手部屈伸肌腱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用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包绕肌腱缝合端,对照组不使用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对损伤肌腱均采用5-0肌腱缝线行Kessler改良法修复,所有病例术后均行石膏托外固定。鼓励患者早期做手指活动,三周后拆除石膏托,行主动性手指屈伸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2~10个月,平均4.6月。屈肌腱修复后的功能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伸肌腱功能恢复用Miller分级法评定。试验组综合优良率为96.08%(49/51),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51.11%(23/45)。结论 可吸收性防粘连膜临床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减轻肌腱吻合术后粘连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的技术可行性和微创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中型猪 10只 ,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 .术前术后监测肝功能 ,包括转氨酶、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 ,术后监测体重变化 ;术后半个月处死动物 ,了解吻合口的大小及愈合情况 .5例晚期胰腺癌经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探查分期后行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术 ,其中 3例采用吻合器、2例行手工缝合完成手术 .结果 动物实验组 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及空肠Braun’s吻合术 .第 1例因术中未行气管插管而致术中缺氧 ,手术完成后 4小时死亡 .8例行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 ,手术历时 12 0~ 180分钟 ,平均 15 0分钟 .存活动物术前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p>0 .0 5 ) ,术后猪只的体重增加与正常猪相仿 .处死动物后检查胆肠吻合直径介于 17mm± 3.5mm ,空肠Braun’s吻合口直径为 2 2mm± 4 .2mm ,吻合口生长良好 ,未见吻合瘘 .5例病人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 ,平均手术时间12 0分钟 ,平均住院 7天 ,无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平均随访 8个月生存良好 .结论 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或其辅助下的胆肠吻合术技术安全可行 ,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肿瘤有效的微创姑息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的技术可行性和微创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型猪10只,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术前术后监测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术后监测体重变化;术后半个月处死动物,了解吻合口的大小及愈合情况.5例晚期胰腺癌经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探查分期后行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术, 其中3例采用吻合器、 2例行手工缝合完成手术.结果动物实验组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及空肠Braun's吻合术.第1例因术中未行气管插管而致术中缺氧,手术完成后4小时死亡.8例行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手术历时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存活动物术前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猪只的体重增加与正常猪相仿.处死动物后检查胆肠吻合直径介于17mm±3.5mm,空肠Braun's吻合口直径为22mm±4.2mm,吻合口生长良好,未见吻合瘘.5例病人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0分钟,平均住院7天,无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8个月生存良好.结论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或其辅助下的胆肠吻合术技术安全可行,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肿瘤有效的微创姑息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背景:如何使肌腱修复后少发生或不发生粘连,尽快实现其滑动功能又不影响肌腱本身的愈合? 目的:观察聚乳酸防粘连膜在肌腱损伤修复后的防粘连效果。 方法: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手部屈伸肌腱断裂患者60例(共95根肌腱),随机分为2组。生物防粘连膜组采用弘健医用膜包裹吻合口1.5~2.0 cm;对照组不使用生物防粘连膜。修复后6个月屈肌腱采用TAM系统评定,伸肌腱采用Miller分级法评定,比较其综合优良率。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均随访达半年以上,生物防粘连膜组综合优良率为90%(45/50),高于对照组综合优良率67%(30/45)   (P < 0.05)。提示聚乳酸防粘连膜临床应用简单便捷,有效降低了肌腱修复后粘连的形成,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4种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性创面2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骨科对21例手部严重损伤导致的感染性创面,分别采用4种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其中下腹部皮瓣修复9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6例,胸脐皮瓣修复5例,背阔肌皮瓣修复1例.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再次植皮成活,其余20例皮瓣均一次成活.2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在3个月内完全愈合,感染得到控制,其中5例手指并指患者伤口完全愈合后6个月开始行分指术,2例伸肌腱缺损患者术后1年开始行伸肌腱功能重建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8~72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随访患者皮瓣血运良好,质地好,无窦道及继发感染出现.结论 对于手部感染性创面,应用血运丰富的游离皮瓣可以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彻底清创、把握好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46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选取的意义.结果 28例行I期切除吻合术,18例行Ⅱ期切除吻合术.术后无瘘口发生及死亡病例,术后5a生存率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合理选择病例,术中行肠减压和灌洗,术后营养支持积极治疗,I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通过手术整形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56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程度的畸形以及瘢痕组织的部位、范围等结合手外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手部瘢痕挛缩畸形。分析并比较手部功能及形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移植皮片均成活,随访6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基本恢复,无再次挛缩发生。结论对不同部位及程度的瘢痕挛缩需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案,且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恢复手部功能及形态,防止再次挛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后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55例近端胃癌合并T2DM、且BMI 27. 5 kg/m2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近端胃切除后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双通道组) 25例,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全胃R-Y组) 30例,统计2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糖变化及术后营养指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血糖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双通道组完全缓解率为68%,全胃R-Y组完全缓解率为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843,P 0. 05);双通道组BMI、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全胃RY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术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对非肥胖型T2DM患者的治疗均有良好效果,但前者在术后营养状况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肌腱对吻法预防截指术后神经瘤性疼痛疗效。方法临床200例急诊人院手外伤需截指患者,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常规截指术中采用神经肌腱对吻法处理手指神经残端)和对照组(常规截指术未作处理),每组100例。结果术后200例中失访14例,186例随访6个月~2年,按残端指神经瘤性疼痛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肌腱缝合法处理手指神经末梢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神经瘤性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卫生人员和医学生的知识结构,自觉执行卫生法,培养适应新时代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高素质的卫生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卫生法学教育。文章阐述了卫生法的概念,及其教育的意义,卫生法学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图书馆如何配合医院开展卫生法学教育的措施,扩大藏书内容,开办法律讲座学习班,做好法律知识宣传工作,坚持以医教研为中心,深化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聚酯人工韧带(1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14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中在跟腱体内建立隧道,LARS人工韧带包埋于其中编织缝合。术后不采用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韧带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按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评分结果:优8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5.5%。1例出现腓肠肌肌力减退,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隧道内骨溶解及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结论 LARS韧带修复跟腱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早期功能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部皮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确诊为手部皮神经痛40例患者资料,诊断依据是疼痛的部位及查体所见的痛觉改变区域与各神经在手部的分布区一致;治疗采用强的松龙混悬液1mL(25mg)加2%利多卡因5mL注射至各神经分支穿过深筋膜处,1周后不愈者再行第2次注射,少数于3周后再注射第3次。结果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10min内止痛,检查神经分布区痛觉丧失,数小时后多数病例再现轻痛。1周后26例痊愈,10例经第2次注射后痊愈,4例经第3次注射后痊愈。结论疑为手部神经皮支神经痛的病例经排除颈、肩、上臂及前臂可能引致神经痛的病变后,采用强的松龙注射神经穿过筋膜方法治疗,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病康复期开放管理前后心理及社会功能状况的变化,从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证明开放管理是精神病人康复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呼吁为精神病患者创造更多更好的康复期开放管理模式。方法随机抽取20例开放管理1年以上的病人,使用IPROS量表和SSPI量表分别进行测评,并对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病康复期开放管理前后心理及社会功能状况有显著差异(P<0.01)。开放管理后心理及社会功能状况较开放前有明显改善,自我管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对精神病康复期实施开放管理是病人出院回归社会之前的重要阶段,实施开放管理对提高康复质量、减少病情复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AIMS/BACKGROUND: Giant cell tumour of the tendon sheath (GCTTS)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common neoplasm of the hand that can recur after excis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a series of cases in our department and to determine any clinical or pathological features that might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recurrence. METHODS: Clinical data, obtained from pathology request forms and in patient notes, along with the gross and microscopic appearances of 71 cases of GCTT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identified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previous studies. In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studies a higher mitotic count (range, 1-21 mitoses/10 high power fields (HPF); mean, 5/10 HPF) was noted in all cases, irrespective of recurrence and numerous apoptotic bodies (up to 30/10 HPF), mainly formed from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were present. CONCLUSIONS: GCTTS is a relatively rare soft tissue tumour of uncertain histiogenesis. Mitotic and apoptotic figures are a common feature and do not indicate clinical behaviour. Complete local excis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相似文献   

17.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目的:观察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疗效,以及其作为异种肌腱移植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40只日本大白兔制作双后肢跟腱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2组,脱细胞猪肌腱组用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修复,自体肌腱组用自体肌腱修复,术后用3-0肌腱线改良HEMI-KESSLER法进行端端原位吻合。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2周内,脱细胞猪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两组移植后局部反应小,伤口一期愈合,屈踝功能恢复正常。③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结果说明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在手部支具的研究方面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难以获得广泛推广。伸指肌腱Ⅱ区结构较为复杂,损伤后治疗恢复效果较差,目前国内外对伸指肌腱Ⅱ区损伤主要通过石膏托、夹板以及高分子材料等固定,还没有一种针对这一区域损伤修复术后较为理想的固定锻炼支具。 目的:评价自制手部多功能外固定牵引康复支具对伸指肌腱Ⅱ区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将筛选出的76例伸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伸指肌腱Ⅱ区损伤手术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适宜的康复教育加自制多功能外固定牵引康复支具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手外科常规治疗加指导功能训练。治疗后1,2,3 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指伸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治疗后2,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手灵巧度及手的精细运动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时的肌腱总主动活动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3个月时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及普渡手精细运动情况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总花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以上3个功能评分上的比较,无论哪个功能评分每改善1分试验组的花费都较对照组少(P < 0.05),实现了低成本高效果的治疗。提示该支具在伸指肌腱Ⅱ区损伤修复术后的辅助锻炼治疗中起到了预防粘连及防止关节僵硬的发生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手在关节活动度、灵活性及精细动作方面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性价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直视下输卵管吻合术对复孕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输卵管吻合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2007—2011年在本院行输卵管吻合术117例妇女的临床资料,随访研究受术者的年龄、绝育年限、术后输卵管的长度及吻合部位并进行分析。结果①36岁以下的受术者吻合术后复孕率较其它组高(P〈0.01),提示受术者的年龄越大,其吻合术后的复孕率就越低;(酗年以内结扎的受术者吻合术后,其复孕率较其它组高(P〈0.01),提示绝育年限越长,复孕率越低;③吻合术后的输卵管保留长度〈7cm者与其它组比较,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④采取输卵管峡一峡部吻合者妊娠率高于壶一壶部吻合者(P〈0.01)。结论输卵管吻合术后妊娠率与受术者年龄、绝育年限和吻合部位相关,尽早行输卵管吻合复通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Educación Médica》2022,23(3):100746
Curr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seek to train competent and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s; For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of the Universidad de la Sabana, it is essential that its graduates become general practitioners capable of performing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in the world. This is why it has developed the Junior Internship Program as a co-terminal and flexible strategy for the Medicine curriculum. Allowing them to carry out elective rotations in the areas of their preference through the Junior Internship figure. This program is divided into two: the Junior Elite program and the Junior General program, for both programs it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 admission crit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