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特制的光偶探头测得了气泡及乳化相沿流化床浸入水平单管或管束圆管周向的贴壁时间分布.实验中所用粒子为空心刚玉(Al2O3)球,管束采用双排.试验研究了管径、间距对气泡行为的影响.用统计的方法整理出粒子群的贴壁时间和气泡的贴壁时间比率,回归出经验公式.并用其解释了单管局部换热系数沿周向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齐茂展  王立 《钢铁》1997,32(11):58-61
介绍了研究流化床内水平埋管两相运动规律的光偶测试元件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对流化床内的水平单管和顺排管束进行了测试,得出了埋管气泡附壁时间分率和乳化团贴壁时间的分区数据关联式,对它们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气泡去除夹杂物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钢材质量问题,用高速摄像仪和图像处理软件对结晶器水模内的空气泡去除夹杂物模拟粒子的行为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子通过粘附去除,俘获过程分为5个子过程,即粒子向气泡靠近并发生碰撞、粒子与气泡粘附形成液膜、液膜减到足够薄后破裂形成新的气固接触界面、粒子滑移到气泡底部、两者处于动态的稳定状态一起上浮。粒子在气泡表面上滑移时处于不稳定状态,气泡受到轻微扰动,粒子会失稳脱离液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粒子群算法优化增强大津法来实现气泡图像的快速准确的分割.首先介绍了阈值分割中的直方图法、经典大津法、迭代法的阈值选取原理,并利用这三种方法对垂直上升管气液两相流中稀疏上升气泡图像进行了分割,通过效果比较,并结合气泡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粒子群算法优化增强大津法的图像分割法,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改善增强大津法的阈值选取时间,求出分割阈值完成气泡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更准确,更快速的实现稀疏气泡的分割.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它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纳米粒子、纳米气泡、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正是这些特性使其在吸附、催化、强度和硬度方面表现出优于常规材料的功能.综述了纳米粒子浮选、纳米气泡浮选、纳米过滤以及纳米材料在选矿设备配件4个方面的应用.纳米粒子和纳米气泡的特殊尺寸保证了它们可以更好地与微细粒矿物接触,提高微细粒矿物的回收率,纳米材料可以延长设备的更换周期.通过对纳米技术在矿物加工模拟实验和实验室试验的研究分析,展望了纳米技术在矿物加工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固—液界面前沿的富集层中,由于界面的张力差,引起粒子的运动,粒子的运动速度计算公式为:V_l=(4/9ηD_L)(1-K_E)C_o(d_σ/dC_L)RVs×[1-(9/8)R(x-R)] ̄(-1)exp[-V_s(x-δ)/D_L],用此公式分析了Fe-O、Fe-Ti、Fe-S等富集层中,Al_2O_3夹杂物与气泡的状态,阐明了粒子运动速度、铁水量、溶质度、夹杂物及气泡半径等的关系。分析表明,由于氧、钛、硫溶质的浓度差,小的Al_2O_3夹杂物或气泡向固相面运动并与之接触,夹杂物与气泡的运动速度随氧、钛、硫溶质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宝钢成功研制出拜耳法氧化铝用防腐新材质蒸发器管束用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到中外用户青睐。防腐材质的耐酸性能是决定蒸发器管束用管使用寿命长短的关键,直接影响了氧化铝产线的成本和效率。长期以来,防腐材质因酸洗除垢引起泄漏而导致管束使用寿命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17年8月,澳大利亚防腐专家向宝钢中央研究院求助,希望其研发出提高管束使用寿命的氧化铝用防腐新材质。  相似文献   

8.
杨虎林  何平  翟玉春 《特殊钢》2014,35(1):15-18
采用水模型和高速摄像机研究了气泡尾流去除夹杂物的过程,分析了气泡尾流去除夹杂物的规律和气泡大小及夹杂物的尺寸和浓度对气泡尾流去夹杂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尾流有利于促进夹杂物上浮;气泡尾流中存在尾流边界区和上升区;尾流去除夹杂物的过程分为3个子过程:(1)夹杂物靠近和进入气泡尾流边界区产生扰动;(2)进入气泡尾流上升区和(3)夹杂物继续上升或脱离气泡尾流上升区;气泡直径Db和粒子浓度Cp增大有利于尾流去夹杂;粒子直径Dp越小越容易被尾流去除。  相似文献   

9.
针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生产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问题,对不同生产工艺生产、超声波检测正常及异常的钢板取样进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开轧温度高、压缩比大的复合板结合面孔洞少,气泡产生与隔离剂烘干时间、复合坯真空度、轧制温度、压缩比有关。采取提高真空度、保证复合坯加热均匀和增加压缩比等措施,基本消除了用基准灵敏度超声可检测出的气泡。  相似文献   

10.
主要阐述了疏水性纳米粒子与纳米气泡在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纳米技术在浮选废水中的发展态势.指出了纳米技术选矿应加大疏水性纳米粒子对矿浆中微细粒难选矿物特殊的捕获和识别效应等选矿工艺的研究,纳米气泡和气核对矿物疏水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浮选技术指标的关键因素.讨论了疏水性纳米粒子作为浮选捕收剂的补收能力以及纳米技术处理浮选废水的原理与应用,结合了当今纳米粒子、纳米气泡在浮选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成果,展望了其在微细粒级难选矿物分选方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李明 《冶金动力》2012,(5):51-52,56
蒸汽发生器芯管在开车使用不久后,即出现芯管沿高温端管板口部位开裂,为此进行了失效分析。分析表明:该固定管板式废锅的芯管发生了腐蚀疲劳破坏,高温端气泡的交替产生和破灭是引起管束疲劳破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获取浮选气泡在矿浆中的运动规律及三相流中浮选气泡的最佳尺寸,运用欧拉模型模拟不同初始直径的气泡在不同密度矿浆中的运动过程.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同一浓度的矿浆中,单个浮选气泡所能捕获的矿物量以直径4mm的气泡最多,气泡尺寸增大或减小后,其矿物捕获量都有所减少.当矿浆中固相质量分数在20%~40%之间变化时,矿物捕获量最多的气泡尺寸变化不大,并且随着矿浆中固相质量分数的增大,单个气泡的捕获量增大,矿物粒子回收率增加.在实际生产中,直径为3.5~4 mm的中等大小气泡在运动过程中变形程度小,气泡水平偏移及浮升速度适中,对矿物粒子的捕获率及运载能力和浮升能力较强,有利于提高浮选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QP钢作为典型的第3代汽车板用钢,其连铸板坯角部常存在气泡缺陷,进而影响产品质量。通过对现场生产QP钢板坯角部气泡缺陷取样分析以及气体生成热力学计算,明确了QP钢生产过程中角部气泡缺陷的形成原因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角部气泡大部分为圆形且尺寸较大的氩气泡,少部分为尺寸较小的氮气泡,并排除了CO气泡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降低钢液中氮含量、提高钢液过热度、适量降低吹氩流量等优化措施,成功改善并降低了气泡缺陷发生率。经优化,QP钢板坯角部气泡缺陷发生率已由6.62%降低至2.45%,有效地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YujiMiki  杨清毅 《现代冶金》2003,(3):49-53,57
对连铸结晶器中熔融钢液的流动以及凝固坯壳内表面积留的夹杂物和气泡进行了研究以弄清钢产品中内部缺陷的形成机制。钢板上的缺陷是由浇铸过程中在凝固坯壳上积留的气泡和夹杂物引起的。我们发现因为存在着一个不平衡的、随时间变化的钢液流,所以气泡进入铸坯很深。这种现象可以由大涡流模拟模型来解释,该模型可以预测随时间变化的钢液流。随着气泡直径和气泡积留位置到顶部自由表面距离的增加,夹杂物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表明气泡在连铸机内的钢液中行进的时候汇集了夹杂物。在此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夹杂物附着到气泡上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模拟电解熔盐制钠过程中阳极气泡的运动,测量气泡周围流场的变化,分析阳极气泡运动对电解槽内熔盐流场的影响。利用粒子成像测速仪(PIV)测量得到平行和垂直阳极方向的流体运动,并研究液面高度及气体流量对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Ni79M04合金冷轧带钢表面气泡的成因与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研究了Ni79M04合金冷轧带钢表面气泡形成的原因,揭示出钢锭中的氧是造成冷带表面气泡的主要原因。通过以Ni—Mg合金进行终脱氧和不加Mn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冷轧带钢表面气泡,并且对其磁特性和热加工性能不造成任何损害。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用超低碳薄板应有良好的表面性能。因其高温塑性极好,故在连铸中产生的裂纹对钢质量不构成严重威胁;而钢板中常见的也泡和冷轧薄板开裂却是致命缺陷。本文在分析气泡中的气体成分及气泡与固体组织间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超低C钢比其它钢更易产生气泡的原因。另外,在研究了板坯中气泡内夹杂和冷轧薄板中气泡附近夹杂的基础上,讨论了它们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Fe—10%Ni—0.2%M(M为Ti和Al)及Fe—10%Ni—0.025%Al—0.1%Ti—0.02%N合金,经化学或电解提取,用单粒子光读法超定了过滤薄膜上氧化或氮化物夹杂的空间粒度分布。用单粒子光读法超定的粒度分布,与用带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扫描电镜,三维观测过滤器薄膜上的粒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由单粒子光读法和带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扫描电镜超出的粒子体积分数和化学分析计算出的体积分数进行了比较。发现,尤其是在检阅dv>5μm的粒子粒度分布时,单粒子光读法要比带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扫描电镜观超法优越。  相似文献   

19.
尹桂全  张纯明  刘开升 《钢铁》2002,37(4):53-56,38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系列微Ti钢中焊接热模拟冷却期间第二相粒子尺寸分布参数与试样成分(钛和铌含量)、冷却时间t8/5以及冲击韧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中细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对冲击韧性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焊后冷却期间,高温未溶的细小第二相粒子发生了溶解、长大和析出,皆与试样成分及冷却时间有关。Ti-Nb钢中第二相粒子(Ti,Nb)N的稳定性不如Ti钢中的TiN。Ti、Nb复合微合金化对焊后韧性的改善作用不如仅用微Ti合金化的钢。  相似文献   

20.
压煮器加热管束结疤的清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介绍了间接加热高压溶出压煮器加热管束表面结疤的各种清理方法,比较了各种清理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清理方法,并在山西分公司、广西分公司高压溶出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