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可为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目标定量化提供技术方法。本文从自然河流生态状况的河流参照系统选择与构建出发,依据与参照系统的偏离程度,提出了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的生态指标矩阵方法和指标赋值准则。生态指标矩阵由要素层和指标层构成,包括生物质量、水文、物理化学和河流地貌4个要素,下设10项生态指标。从河流生态系统演替的动态特征出发,阐述了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的科学内涵,讨论了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在确定生态修复目标、识别关键胁迫因子以及进行河流健康评估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论河流生态修复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倪晋仁  刘元元 《水利学报》2006,37(9):1029-1037
本文以河流系统诸功能与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从人与河流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出发,探讨了原始自然阶段、工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和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等四个阶段的河流特点和治理条件,分析了各个阶段河流系统平衡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了河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原则。河流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河流系统健康,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存。河流生态修复主要技术包括:缓冲区修复、植被恢复、河道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境修复、水生生物群落修复技术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探讨了河流健康、河流功能、功能要素和生态修复措施四个层次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的步骤。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概括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含义,并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河流生态健康的递阶层次结构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城市河流生态健康的各个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排序,得到了影响城市河流生态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非生物系统和生物系统,其中非生物系统又起主导作用,在非生物系统中河床基质、水岸交换力所占的权值又最大;在生物系统的结构、活力、恢复力3个指标中结构对城市河流生态健康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以盐城市12条代表性河流为例,分析农村河流生态健康与服务功能的关系,探讨农村河流治理中两者的实现途径。结果表明:农村河流的服务功能与生态健康具有胁迫-响应关系,河流生态健康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均体现了河流服务功能的影响。由于河道自然系统内部的层级影响关系,以及农村河流具有较多自然属性特征,农村河流的生态修复应尽量依靠自然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修复能力,河流治理应注意保留或促进河流自然生态功能的发挥,从基本的河流形态和水文水动力等要素开始,逐步促进上层要素和河道生态健康的整体恢复。  相似文献   

5.
河流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整体模型,系统阐述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胁迫及其机理,对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反思,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原则与评估方法及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对典型示范工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系统分析国内关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开展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的主要包括的内容。系统阐述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胁迫及其机理,对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反思,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原则与评估方法及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综合国内外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目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开封市马家河流域为例,将马家河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作为研究对象,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突破阈值即形成生态系统稳态转换作为目标事件,建立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界定指标体系,计算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强度。评价结果表明,马家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处于较差水平,物理结构、人为活动强度和水生生物是影响马家河水生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建议对受损河流及时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Ⅰ——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恶化及河流天然形态遭到破坏,海河流域大多数平原河流生态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破坏.因而,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需要建立相应生态修复模式体系对其进行指导.文中总结了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从中筛选出13种适宜于海河流域的修复技术.依据功能不同,将其分为水量调整技术、水质净化技术和生境改善技术3类.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水量入手,综合考虑河流水质与生境现状,提出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体系.该体系包括4种修复类型(即管理保护、直接修复、补水修复和生态系统替代)和9种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浅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河流与城市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且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城市河流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城市河流的现状,如直线化、平面化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劣、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水景观缺乏等,分析了造成城市河流当前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二是人类规划利用城市河流的理念不当。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方法(多自然河流建设,生态技术的应用,创造适宜的生境,利用城市水文循环过程等)及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的主要因素(合理的可见度、景观异质性、自然因子的有机融入、文化底蕴的挖掘等),并探讨了未来城市河道整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河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系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城市河道的治理,介绍了城市河道现状及国内外河道整治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河道生态护坡、景观设计、水质修复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生态修复是河道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质水文条件、河流地貌特征以及生物物种等方面的修复。文中通过分析现有城市河流生态破坏现状及其成因,在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上,结合湖南张家界索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分析说明河流生态修复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橡胶坝与河流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橡胶坝与河流生态修复关联设计、橡胶坝与城市河流亲水景观设计。分析了如何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将橡胶坝的灵活性与河流的自然生态特点相结合,来解决城市发展与生态修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河道整治提出新的要求.综合分析城市河道整治的控制要素,同时在分析硬质护岸结构型式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明确生态型护岸的内涵;在充分吸收国内、外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生态型护岸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中小河流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影响。结合珠三角地区河道水生态环境现状,对水生态修复对策进行了初探,包括加强源头控制、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及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开展重点区域水生态系统修复、建设滨水区及加强系统管理等措施。最后简要介绍了茅洲河界河综合治理工程案例,该工程充分考虑了两岸排涝、堤防、道路交通、截污治污和岸线美化等内容,工程设计遵循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可为中小河流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河段生态修复工程分析发现,目前的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仍存在重水质改善、轻生态管理、工程目标不清、工程实施强度随机性大、缺乏生态监测指标等问题。为提高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运营能力及其对后继工程的支撑性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系统最优控制指导下的河道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韩国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案例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和分析韩国清溪川与光州川生态恢复的案例,在河流生态恢复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的借鉴。认为只有把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作为系统工程,对城市河流进行多目标的恢复治理、将河流治理列入城市规划、分区域规划和建设、多学科开展研究和基础调查、营造动物栖息地、恢复河流自然功能才是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Evaluating the ecosystem services (ES) of rivers is a challenging process. We chose to evaluate photo simulations of a river restoration effort using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he first approach was an expert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river restoration elements. The second was an evaluation of public perception, which was implemented by collecting 150 respondent replies through an internet questionnaire. Participants in both methods worked with the photo of the original site and three adjusted photos (i.e., with added river restoration elements or recreational amenities). The original photo was taken in P?íbor, Czechia, displayed a heavily channelized gravel‐bed river in an urban area. For this reason, the design of the river restoration effort was spatially limited. In the expert evaluation, we obtained an ascending trend; the highest score was achieved by photo simulation which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added restoration elements. In the public perception trial, the respondents evaluated the photo simulations based on four ES categories: (a) ecological and hydromorphological function, (b) aesthetics and landscape function, (c) flood protection and (d) recreational func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pondents differed original state from the final restoration state in the category (a), (b) and (c). The final state achieved a better score in these categories. The main findings from both approaches were that even a small restoration effor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ception of ES as well as their services itself provided by the restored river. This conclusion could encourage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iver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even densely inhabited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19.
陈惠敏  杨芳 《人民长江》2012,43(2):92-95
为了掌握湖北省天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制定水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规划,选择该市主要河湖典型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门市城区河流、湖泊、沟渠的水质均为劣Ⅴ类,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对该市水环境状况的分析,制定了水污染控制规划、城市生态水网规划、城市水体生态修复与滨水景观规划、河道综合整治规划以及水生态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