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神经外科ICU病人常带有躁动、兴奋等精神症状,常采用包布外加绷带来约束四肢[1],如约束时间长,病人躁动明显时,常被搓成绳状,越拉越紧,包布易松脱,局部皮肤易被勒伤,甚至影响肢体血液循环,甚者损伤神经,引起肢体功能障碍[2].我们对普通的约束方法进行改进,并自制了约束带,经临床应用1年多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约束带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外科患者常有躁动、谵妄等精神症状,常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来约束四肢,如约束时间长时。约束带常被搓成绳状.越拉越紧,局部皮肤易被勒伤,甚至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尼龙粘扣清洗不方便,且使用时间久,黏性就会减弱,约束带易滑脱。我们对原普通约束带进行了改进,自制衬垫式约束带,经临床应用观察51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型肢体约束带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上为了防止病人因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病人安全[1],常需应用约束带(restraints)固定身体的某一部分,限制其活动.传统肢体约束带使用中,常因病人躁动,使包裹的棉垫脱出或卷成一团,绷带活结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或绷带过细导致断裂等.为了病人安全,我们设计制作了新型肢体约束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简易约束带的制作及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素萍  严翎 《护理研究》2007,21(2):150-150
约束带是一种保护病人的装置,使用时先用棉垫包裹病人的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上,使肢体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然后再将带子系于床缘上[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双套结在病人躁动时易被拉紧而影响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甚至致局部皮肤破损.为此,于2005年对约束带进行了改进,经40例病人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海艳  杨浩 《护理研究》2012,26(11):974
神经外科常有因脑部疾患所致意识不清、躁动等病人,需要对手臂进行必要的保护性约束.由于传统约束带易导致病人皮肤破损、肢体末梢循环受阻、神经受压致感觉异常、四肢关节功能障碍等弊端,甚至起不到保护性约束作用[1].为了解决此问题,护理人员经过多次实验及改进,自制一种手臂约束板,经500例病人使用,安全且能保持肢体功能位,同时不影响输液.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亚平  商慧兰  龚蔚  李睿 《护理研究》2009,(6):1565-1565
临床工作中我们常会接触到全身麻醉未清醒病人或全身麻醉术后精神异常者、精神病病人;脑部疾患导致意识障碍、躁动者。为了防止病人发生坠床、抓伤、拔管和病情加重等情况,护理人员在征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后常使用约束具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由于传统约束带易导致病人皮肤破损、肢体末梢循环受阻、肢体神经受压致感觉异常、四肢关节功能障碍等弊端,  相似文献   

7.
约束带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外科患者常有躁动、谵妄等精神症状 ,常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来约束四肢 ,如约束时间长时 ,约束带常被搓成绳状 ,越拉越紧 ,局部皮肤易被勒伤 ,甚至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尼龙粘扣清洗不方便 ,且使用时间久 ,黏性就会减弱 ,约束带易滑脱。我们对原普通约束带进行了改进 ,自制衬垫式约束带 ,经临床应用观察 51例 ,无 1例并发症发生 ,现将经验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 (见图 1)1 纽带  2 布袋 (衬垫 )  3 长带图 1 约束带1.1 材料。厚质棉布 ,长 2 8cm、宽 8cm、厚 1cm海绵 1块。1.2 制作。缝制 1条双层长带 (长 180cm、宽 5cm) ;1条双层…  相似文献   

8.
约束带是一种保护病人的装置,用于躁动病人,有自伤或坠床的危险,或治疗需要固定身体某一部位时,限制其身体及肢体活动[1].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病人需要取双上肢上举的平卧位.以往采取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固定前臂和手腕的方法,操作繁琐且手臂易松动影响术中透视.为此,经过反复试验,将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进行改良,经试用效果满意,并已申请专利(专利号申请号:2010 2 0116510.2).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枕约束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31-1432
约束带是一种保护病人的装置,用于躁动病人,有自伤或坠床的危险,或治疗需要固定身体某一部位时,限制其身体及肢体活动^[1]。目前,国内上肢约束带以手腕式约束带最为普遍,使用时易出现约束带松脱、管道拔出,影响约束效果;病人躁动挣扎产生约束部位血液循环不良、皮肤破损、手肘及腕部过度伸张甚至手部骨折等并发症;拉下床栏、翻身或改变姿势时需将约束带解开,使用不便。为此,我院研制了水枕约束带,2007年1月~2009年1月经神经内科、ICU126例病人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肢体约束带主要用于有意识障碍、躁动、恐惧导致不愿配合医护人员检查、治疗的患者,或者有意、无意拔除各种治疗或监测管道的患者,还可用于大型手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的患者.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1].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约束带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破损、肢体末梢循环受阻、肢体神经受压致感觉异常、四肢关节功能障碍等弊端[2-3].我科通过临床调研和反复试验,自制一种肢体约束带,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约束带常用于限制昏迷、躁动及手术病人的肢体活动,保护病员安全。因约束带使用不当而引起神经损伤的病例极为少见,我院曾发生一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12.
精神科护垫式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约束是精神科一件经常性的工作 ,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所致 ,常可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 ,自杀、伤人 ,毁物等危害行为 ,为防止意外 ,临床上常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于手腕及踝部。但在实践中发现普通约束带缺点颇多 ,如病人兴奋躁动或约束时间略长时 ,约束带越来越紧 ,易造成皮肤破损 ,甚至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此 ,我院对原普通约束带进行了改进 ,自制护垫式约束带、经临床使用观察 32例 ,效果满意 ,无一例出现血循环障碍及皮肤破损现象。1 材料与制作方法本约束带由护垫、约束带二部分构成 ,护垫由 3层布质材料缝制 ,面积为长 2 8cm、宽 9…  相似文献   

13.
周艳 《护理学报》2007,14(6):42-42
约束带是一种保护病人的装置,使用时先用棉垫包裹病人的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上,使肢体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然后再将带子系于床缘上。在临床工作中,约束带滑脱导致意外拔管或双套结在病人躁动时易被拉紧而影响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甚至致局部皮肤破损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本科于2006年6月对用于上肢的约束带进行了改进,经6个月临床应用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素然  赵文颖  刘翠霞  曹素文  v 《护理研究》2010,24(9):2349-2349
约束带是一种保护病人的装置,用于躁动病人,有自伤或坠床的危险,或治疗需要固定身体某一部位时,限制其身体及肢体活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病人需要取双上肢上举的平卧位。以往采取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固定前臂和手腕的方法,操作繁琐且手臂易松动影响术中透视。为此,经过反复试验,将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5.
柏素萍  严翎 《护理研究》2007,21(1):150-150
钓束带是一种保护病人的装置,使用时先用棉垫包裹病人的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上,使肢体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然后再将带子系于床缘上。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双套结在病人躁动时易被拉紧而影响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甚至致局部皮肤破损。为此,于2005年对约束带进行了改进,经40例病人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袖带式肢体固定带的研制与应用孙继红,王辰,姜超美,白淑玲,高彦玲临床上在护理危重症意识不清病人时,常因病人躁动而影响各项治疗的正常进行。通常护士们用绷带固定病人肢体,病人肢体常被挫伤,皮肤破损,甚至绷带脱开,固定不满意。为能牢固有效地固定病人肢体,保...  相似文献   

17.
颌面外科手术大多采用仰卧位,患者上肢一般以单层约束带固定于身体两侧.对于体型较肥胖的患者,全麻后肌肉松弛,上肢经常由约束带中脱出垂吊于床旁,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如血氧饱和度探头松脱,重新放置探头容易污染术野,手臂脱出后接触手术床金属边缘致电刀灼伤.术后苏醒过程中发生躁动时易造成非计划性拔管[1],甚至坠床,危及患者生命.有文献报道,若约束带制作和使用方法不当,可致不同程度皮肤损伤、肢体末梢循环障碍、肢体神经受压致感觉异常、四肢关节功能障碍等[2].本研究旨在针对上述情况探寻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束缚带制作和使用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一种对躁动病人约束效果可靠,约束部位舒适,且病人被移动时仍能保持约束有效而安全的方法.方法 选取98例有躁动症状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弹力床边约束带,观察组使用弹力床单约束带,观察两种约束方法的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使用两种约束法的病人在发生躁动并发症人次、滑脱和约束带并发症人次、移动病人时所需护送人员数量、陪护和护士为病人使用时的满意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弹力床单约束带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弹力床边约束带.结论 弹力床单约束带约束效果好,约束期间病人体位自然、感觉舒适,无躁动并发症、无滑脱和约束带并发症发生,移动病人安全、方便,陪护人及护士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约束带约束躁狂病人肢体,但是普通约束带较薄,约束肢体受力面积小,易损伤肢体,引起青紫、淤血、红肿,甚至挣断约束带。我科应用治疗巾约束躁狂病人,临床应用57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用治疗巾叠成44cm×18cm包裹肢体,外用绷带捆绑。2优点治疗巾面  相似文献   

20.
刘宁  李喆 《循证护理》2020,(1):68-71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用的穿刺技术,对神经科疾病的治疗和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躁动病人因脑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常不配合输液、治疗及腰椎穿刺。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配合治疗,挣扎、躁动等狂躁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发生药液外渗、肢体肿胀及腰椎穿刺定位不准,进而造成反复穿刺等多种安全隐患[1]。为满足神经科或精神中心临床护理、医疗工作需要,研制了一款具有人性化设计、集躁动病人安全控制、腰椎穿刺术制动和固定装置为一体的医用神经科专用治疗护理床,有效避免了因药液外渗导致肢体肿胀、腰椎穿刺定位不准确和反复穿刺等问题[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