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首先简单介绍了潮汐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一般促淤方法及其研究手段 ,接着阐述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在促淤工程科研中的应用 ,随后结合围涂工程实践探讨了回流促淤机理 ,比较了不同工程布置方案的回流特征与淤积效果 ,提出了一般情况下较为合理的促淤围涂工程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南汇东滩是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为定量分析出南汇东滩促淤工程的淤积效果,对南汇东滩已实施促淤工程实际淤积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经验公式结合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对正在实施的机场外侧促淤工程的淤积效果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3.
为顺利实施长江口南汇边滩大型低滩促淤工程,对上下游总计162 km~2的3个自然促淤分区,根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水沙特性,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等对河势滩势演变进行了分析。从促淤堤与圈围堤的结合方式、促淤分隔及促淤分期的淤积效果和经济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促淤工程总体方案的优劣,提出将促淤堤作为圈围堤稳定的镇压结构,兼作保滩结构等经济实用的促淤方案,实现河势控制先导、低成本多获泥沙资源及加快滩涂湿地形成等多重效益。同时对先行实施的复杂流场区促淤工程,研究了在不同实施顺序下促淤区内各堤段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先顺堤后侧隔堤、先深槽段后浅滩,且下游侧堤始终优先于其他侧隔堤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上述促淤方案实施效果较好,实际淤积结果与计算结果相近。相关分析方法与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促淤工程可以加强围区内泥沙淤积效果,加快成陆进程,减少后期的填方工程量,是降低工程造价及降低圈围大堤施工难度的有效方式.促淤工程是围海造地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促淤效果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非常必要.为研究钓梁围垦工程的促淤效果,对钓梁围垦已实施的促淤工程实际淤积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二、三期围垦工程区域的淤积进程进行预报,有助于其选取合理的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运行后,上游来沙中大部分粗沙淤积于库尾,不仅减少了水库的有效库容,对库尾回水段的通航也将产生影响。为减少三峡库尾泥沙淤积,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库减淤方式,即固定河段挖粗沙方案。该方案通过持续疏浚将入库粗沙大部分截留挖除,控制粗沙向上游延伸,可有效实现水库减淤。根据三峡库尾河道地形和淤积特点,提出了7种挖沙减淤方案,并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挖沙方案的减淤效果,并对比提出推荐挖沙方案。  相似文献   

6.
内部布局是决定促淤工程淤积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以往缺乏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总规模约148.7 km2的长江口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为例,以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及泥沙促淤效果经验公式为研究手段,展开潮汐河口大型中低滩促淤工程内部布局研究,包括促淤方式、分仓方式的选择以及纳潮口规模的拟定等.研究结果表明,纳潮口式促淤方式优于多仓布局方案,纳潮口规模在满足控制流速的前提下大小应适中.  相似文献   

7.
考虑船舶停靠的码头减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码头淤积和减淤措施的分析计算中,很少考虑船舶停靠的影响。针对金塘水道某码头,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模型,数值计算得到的潮流、含沙量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进而分析船舶停靠对潮流水动力和码头冲淤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船舶停靠阻碍了潮流运动,导致流速减小和泥沙淤积,但影响仅为周边区域。在考虑船舶停靠频率不变的前提下,针对目前1#,2#泊位最大月淤积强度接近实测淤积量(>1.15 m)这一情况,提出了3种减淤方案,并计算了实施方案1后的潮流和冲淤变化,发现导堤长度对减淤效果影响很大。对于重淤区而言,基于综合分析比较,短堤的防淤减淤效果较好,故推荐采用短堤方案。  相似文献   

8.
漳卫新河河口泥沙冲淤分析及防洪治理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卫新河河口属感潮河段 ,由于受海相来沙影响 ,河道淤积严重。分析了河口泥沙冲淤规律、冲淤量并研究了多个治理方案 ,通过泥沙淤积预测、工程措施及综合分析比选 ,推荐导堤方案治理漳卫新河河口。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口南汇东滩工程促淤区的动态淤积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促淤可将原不同地形地貌的滩涂调整为总体近岸高,离岸低,有一定坡度的连续性滩面。在充分促淤的条件下,工程区平均高潮位和纳潮口底高程可近似作为促淤后地形高程分布的范围指标。促淤区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水深较深处比水深浅处的淤积强度大,水深越深,淤积量越多。各观测点的淤积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一般经过2~3年的工程促淤,淤积厚度不再随促淤历时而有大幅度的增长。南汇东滩0 m等深线以上的促淤工程,在前2~3年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0.2~0.3 m/a;-2 m等深线以上促淤工程,在前2~3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0.5 m/a;-3~-4 m等深线以上促淤工程,前2~3年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1.0 m/a。  相似文献   

10.
粉砂质海岸促淤计算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粉砂质海岸的特点及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对现有水体挟沙力公式进行改进,给出了基于潜堤透射系数的粉砂质海岸促淤工程淤积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对粉砂质海岸围垦促淤、保滩促淤工程的效果进行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以前期数学模型研究为基础,在已有长江河口段模型中,对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深水航道整治一期 工程可行性研究比选方案、推荐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定、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从水动力变化、河床冲 淤变化等方面,分析对比各方案实施后航道整治效果、护滩效果,以及对河势、防洪和周边的影响. 试验研究认 为,各方案实施后规划航道12. 5 m 航道均贯通,稍加疏浚,可满足500 m伊12. 5 m 的深水航道要求;相对推荐方 案而言,初设优化方案较优. 相关成果已应用于航道工程设计和决策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排水倒虹吸进口段有两条河沟汇入情况,通过采用二维浅水运动数学模型研究手段,模拟分析双沟典型来流方向和不同流量组合情况下的倒虹吸进口段水流特性,通过方案比较优化进口段布置型式,提出了各种来流方向和流量组合情况下进口布置型式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各种接缝止水结构中,铜止水作为一道基本止水一直被沿用至今.本文针对某坝高210 m的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周边缝铜止水在三向大变形和高水压下的应力应变状况.结果表明,相对于直线段铜止水,拐角段铜止水由于自身约束作用造成应力集中更易发生破坏.基于多种方案的数值分析与比较,为该特高...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电站上游水库的水位变幅较大,水轮发电机组技术供水系统的用水量也很大,若按一般惯例套用机组供水方案进行设计,则难以满足电站技术水要求。本文对三峡水电站机组可能选用的5种供水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优选出3种供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合设计出6种可行的技术供水方案,通过进一步比选,推荐三峡水电站机组采用可调式射流泵和组合式减压阀混合供水。这套方案采用了目前世界上该行业较蝗技术。通过对方案的技术特性和  相似文献   

15.
桃源水电站是沅水最末一个梯级电站,枢纽主要由泄洪闸、土石副坝、电站厂房、船闸等建筑物组成。可研阶段水工共提出3类9种枢纽布置方案,初选3种方案作重点比较。针对不同的枢纽布置,施工总计提出了12个分期导流及通航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推荐方案供枢纽布置优选决策。方案比选研究思路及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一维非恒定流方程的差分格式、底摩擦项形式和数值稳定性之间的各种关系,论证了:(a)在格式中加入底摩擦项并不一定提高稳定性;(b)非对称型格式和中心差分格式应采用不同形式的底摩擦项;(c)一维非恒定流方程的一阶迎风格式和矢通量分裂格式的线性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探求黄池沟退水道弯道的合理体型,采用正交设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体型参数对弯道水流的影响。选取弯道宽度、弯道曲率半径、纵向坡度3个主要影响参数按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9组正交试验方案,利用经水工模型试验结果验证的数学模型对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体型参数对弯道及下游陡坡段横向水位差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体型参数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纵向坡度、弯道宽度和弯道曲率半径;坡度为显著影响因素,且平坡最佳,弯道曲率半径和弯道宽度影响不显著,据此推荐合理体型参数为坡度取0,弯道宽度和弯道曲率半径采用原设计值。  相似文献   

18.
TVD方法特别适合数值模拟双曲型偏微分方程间断波问题,选用4种典型的TVD格式应用于水击方程的数值模拟。通过水击实例计算,将数值结果与理论解比较,揭示4种不同构造形式的TVD格式在捕捉水击波方面耗散性和压制性数值性能的差异,且TVD格式均优于常规的差分方法;改变计算库朗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Harten修正通量TVD格式、TVD-MC格式以及全离散TVD格式在大范围库朗数条件下计算稳定性较差,优选Sweby反扩散TVD格式模拟水击,其计算稳定性良好,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将作调整,本文运用黄河水库一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条件下的方案对比计算与分析,从减少库区淤积及增加电站出力两方面综合考虑,认为水库非汛斯运用的第4方案较好;从排沙效果来看,汛期水库降低水位开始排沙的入库流量应选择大于1500m^3/s为宜。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将作调整,本文和黄河水库一维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选择不同水沙系列年进行多方案计算与综合,得出了采用“洪水排沙、平水发电”汛期运用方式的方案,平水期发电水位除7-8月份仍维持305m外,可适当抬高至306-307m、10月份可按310m以上水位运用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