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2013年1—5月中国电力供需特点,对2013年全年中国电力需求、供应和供需平衡情况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保障电力供应等方面的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23万亿~5.33万亿kW·h,同比增长5.5%~7.5%;净增发电装机约9 000万kW,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4亿kW。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分区域看,华北地区电力供需偏紧,华东、华中及南方地区电力供需平衡,西北、东北地区电力供应富余。  相似文献   

2.
电力供应总量不足,电力建设滞后,是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用电需求全面高涨,是造成电力供需紧张的主要因素;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用电结构重型化,使电力供应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下降,加剧了电力供需紧张局面;持续高温、干旱和来水不足,以及电煤供应不足等原因,增加了随机性缺电;电价机制和电网制约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我国将加入WTO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国民经济的复苏所带来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将日益突出,电力公司将面临一些难题. 1 难题之一 2000年,我国部分发展较快的地区,在高峰时段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甚至拉闸限电.由于缺电,广东某些地区已停办新增容量报装业务.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生产用电占主导地位的状况仍将持续较长时期.从而决定了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由经济发展与电力供需关系可知,在"十五”前几年经济增长呈上升的趋势.这将导致电力需求的增长也将随之增大.其电力需求的增长约6.5%,则2005年需装机容量4.25亿kW,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十五”期间电力供需形势很不乐观,特别是高峰时段电力短缺将不可避免地由小范围向大地区扩展.预计"十五”期间全国每年将缺少高峰电力约800~1 600万kW.若此时再出现拉闸限电,将对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及电力公司的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优质服务,是电力公司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首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电力供需形势“十一五”时期将是北京加快发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城市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社会对电力资源依存度的逐渐提高.电力消费已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32%。为保证首都北京的电力供应,我们在“开源增供”的同时,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东北电力技术》2004,25(5):52-52
尽管一季度我国电力生产增长创历史新高,但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仍然没有缓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计,今年电力供应紧张的程度将进一步加剧,一些地区拉闸限电的情况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电力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电力供需形势,从自治区经济、电力需求和电力供应等方面分析了造成电力短缺的原因,提出了应对当前缺电局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1“尖峰期”概念的提出进入2003年,“缺电”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气温持续升高,我国中南部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电,个别城市甚至连市政路灯用电都无法保障。2002年电力供应仍有富余的福建、安徽,今年夏季也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今年夏季我国的电力供应究竟怎么了?究竟什么叫缺电?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缺电的性质是否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缺电?要深入解析这些问题,需要引入“尖峰期”的概念。这对于研究夏季尖峰期各电网的电力供需问题,把握我国当前的电力供需形势,较准确地分析电力供需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研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2007年,电力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全国电力装机突破7亿千瓦,受经济陕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电力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要求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这将对中国电力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提炼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其次,从消费侧、供给侧、技术、体制等角度研判能源高质量发展下电力行业的转型发展方向;最后,通过构建多区域“能源-经济-电力”分析预测模型体系,从电力需求、电力供应、跨区电力流、电力系统形态、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研究中国中长期电力供需格局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设计,一套能够准确、敏捷反映电力供需状况的指标体系——电力供应监测预警系统已初步建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电力供应不平衡的矛盾将有所缓解。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缺电风险依然存在。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一度消失的“拉闸限电”现象在有些地区又开始频频出现。比如,2002年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全国主要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主要电网1990-1998年发电量、发电装机容量增长数据及实际运行情况,阐明了1998年全国各电网电力供南非平衡情况及富裕度,并对1999-2002年各电网电力供需平衡作了分析预测。预测表明,在不计新开工项目投产的情况下,大多数电网供需基本平衡,少数电网将缺电;大多数电网无结转移建设规模,少数电网结转很少,都不能满足用电增长的需要,因此建议在近期按“十五”期间用电增长及技改需要逐年安排一些  相似文献   

12.
代贤忠  韩新阳  靳晓凌 《中国电力》2022,55(10):170-177
电力供需平衡是电力规划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十四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仍将刚性增长,能源保供压力持续存在。取暖降温、电动汽车等用电负荷的增加导致电网尖峰负荷更加突出,给电力平衡带来新的挑战。需求响应参与电力平衡是解决电力平衡问题的一种新思路,能够提高电力规划投资效益。通过介绍需求响应参与电力平衡的基本方法,提出了需求响应参与电力平衡的成本效益评估方法,结合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需求响应参与电力平衡的经济性与需求响应补贴标准和需求响应比例有关,经济性随补贴标准提高而下降,随需求响应比例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降为零时的需求响应比例为参与电力平衡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3.
“双碳”目标将推动电力系统加快清洁低碳转型,对中国“十四五”电力供需形势产生深刻影响。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十四五”电力供需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部门分析等方法的电力需求预测模型,采用电力系统生产模拟分析电力供需平衡情况。研究发现“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夏冬“双高峰”均面临电力保供压力、水电占比较高地区冬季枯水期存在一定电量缺口等特点。建议采取加强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加快完善需求响应政策和机制、根据需要布局适量气电与电化学储能电站等措施保障电力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国2012年电力消费特点,对2013年电力需求、供应和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效果开始显现,全国电力需求增速将有所回升。如果不出现极端天气,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预测2013年全国将新增发电装机规模7 500万kW,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达到4 716 h,其中火电发电设备小时数将达到5 149 h。建议关注电源布局、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建设和电煤价格并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华东电网"十一五"电力市场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宗麟 《华东电力》2005,33(10):24-26
介绍了近年来华东地区经济和电力发展的概况,以数据详细分析了电力需求、用电结构、负荷特性等用电情况以及华东电网装机规模和电源结构.分析了2005年电力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十一五"华东地区电力需求预测,并预计"十一五"期间华东电力供需形势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严重缺电转向基本平衡甚至电力富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16年中国电力供需特点,对2017年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2016年受实体经济稳中趋好、夏季高温天气、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形势呈现增速同比提高、动力持续转换、消费结构继续调整的特征,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近52年新低。2017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速将维持在5.0%~6.0%,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21万亿~6.27万亿kW·h;净增发电装机约1.2亿kW,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7.7亿kW;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略有回升,达到4 200 h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仍存在少量电力缺口,分区域看,华北电网电力供需偏紧,华东、华中、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平衡有余,东北、西北、西南电网电力供应富余。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14年中国电力供需特点,对2015年中国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2014年受经济增长趋缓及凉夏暖冬等因素影响,中国电力消费增速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近16年和37年新低。2015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速将回升至4.0%~6.0%,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77万亿~5.88万亿kW?h;净增发电装机约9 140万kW,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4.5亿kW;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降至4 638 h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仍存在少量电力缺口,分区域看,华北电网地区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华东、华中、南方电网地区电力供需平衡,东北、西北电网地区电力供应富余。  相似文献   

18.
杭凤海 《电气开关》2022,60(1):63-66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影响.本文将新能源引入到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搭建了基于多种能源组合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将新能源容量引入到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成本控制函数中.对调度模型进行...  相似文献   

19.
需求响应技术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电力供需的有效手段。对电力供需平衡分析、需求响应项目组织实施、响应效果及性能评价、需方补偿与激励展开论述,介绍采用需求响应技术调节电力供需矛盾的技术框架,提出了基于需求响应技术的电力供需双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