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多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蔡艳  黄浩  邢秋  陈茉莉 《现代医院》2008,8(7):73-74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多参数鉴别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方法记录236个淋巴结二维灰阶声像图参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获取各浅表淋巴结病理确诊结果,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多参数综合鉴别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单独二维灰阶声像图参数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鉴别浅表淋巴结良恶的准确率为81.1%,二维灰阶声像图结合彩色多普勒多参数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鉴别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率为95.1%。结论应用二维灰阶声像图结合彩色多普勒多参数的Logistic回归分析能提高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分布全身,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常成群分布,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区域的淋巴液回流。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耳前、耳后、乳突区、枕下、颈前、颈后、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处,正常淋巴结多在2~5毫米,通常触摸不到。如果能够触摸到浅表淋巴结,通常说明已经肿大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浅表淋巴结的患者110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良、恶性淋巴结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的特异度88.13%,敏感度88.23%。恶性淋巴结的长经、短经明显大于良性淋巴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结的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结组淋巴门消失、边界不清、周边型血流的例数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较高,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肿大     
<正>淋巴结分布全身,一般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作为症状或体征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指浅表淋巴结。正常情况下这些淋巴结很小,直径约为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邻近组织无粘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肿大:疾病的信号文/古军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防御器官,浅表部位淋巴结多位于凹陷隐蔽处,肿大时可以触知,内脏的淋巴结则位于各种器官的“大门”附近,沿着血管干排列,这些部位都容易遭受微生物或其它异物侵入。当机体遭受有害因子侵袭时,淋巴结立即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分布全身,一般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作为症状或体征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指浅表淋巴结。正常情况下这些淋巴结很小,直径约为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邻近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亦无压痛。当淋巴结质地增加或体积增大,病人自己能够摸到或医师在体格检查时能够触及者,均称为淋巴结肿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工作中常有儿童因颈部局限性红肿发热而就诊,询问病史发现是家长擅自采取粗暴手段来"掐死"肿大的淋巴结。为什么淋巴会结肿大,可以随便掐吗?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病原微生物作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它分布全身,可分为深部淋巴结和浅表淋巴结,每一组淋巴结收集相应区域的淋巴液回流。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浅表淋巴结患者,以病理活检作为诊断金标准,经二维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分析比较以上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共获得134个病变淋巴结,其中二维超声诊断良性83例、恶性51例,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良性90例,恶性44例;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92.86%(39/42)、特异度为94.57%(87/92)、准确率为94.78%(127/134),均高于二维超声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67例因发现体表肿物来院就诊或者因其他系统疾病住院时查体发现体表肿物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穿刺或者手术活检后行病理检查确诊,统计超声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及总结超声表现。结果 67例患者中由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的24例,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88.09%、阳性预测值为76.00%、阴性预测值为86.05%、诊断符合率为83.58%。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意义重大,是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54例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CT和彩色多普勒诊断,两组参与检测的医护人员彼此不知道对方的检测结果,然后对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穿刺活检,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分析,确定最终结果。比较常规CT和彩色多普勒诊断对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与最终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48例,阴性6例,其中有1例误诊。CT检查阳性46例,2例误诊;阴性8例,误诊5例;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虽然两种方法对于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淋巴结结核依据不同病理改变可分为淋巴结炎症型、干酪坏死型、液化脓肿型和愈合期钙化型4种类型,具体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不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于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极高,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对患者身体无害,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石祥凤 《现代保健》2014,(16):110-1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质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术前高频超声检查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根据肿大淋巴结形态、内部回声等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分布状态、血流动力学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质初步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4%(180/206)。良性淋巴结多呈椭圆形或肾形,多数纵径/横径比(L/T)≥2,淋巴门结构清晰,内部无钙化灶及囊性变,血流信号多呈无血流型及门血管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正常;恶性淋巴结多呈圆球形及类圆球形,多数L/T〈2,淋巴门结构消失,内部常出现微小钙化灶及囊性变,血流信号异常丰富且紊乱,多呈边缘血管型及混合型,PSV和RI明显增高。良、恶性淋巴结血流分布例数、PSV、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质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对临床诊疗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立辉 《中国保健》2009,(20):826-827
目的:研究浅表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浅表可疑淋巴结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并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835例细胞学报告中以淋巴结增生或炎性病变及转移癌为主,转移癌的确诊率为98.74%;确诊为淋巴结增生及炎性病变的422例中,共有37例为恶性,假阴性率为8.77%。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具有简单、安全、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可考率作为相关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肉芽肿疾病。其特点是在受累器官内形成无干酪化的结节样肉芽肿,可侵犯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最常侵犯纵隔和浅表淋巴结,其次为肺、肝、脾、皮肤、眼、趾骨和腮腺、神经系统.但其他组织和器官也可受累。本病又名类肉瘤病,  相似文献   

14.
淋巴结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组织,人体约有600~700个淋巴结,分布在全身浅表部位或深部位.表浅淋巴结呈组群分布,每5-6个淋巴结形成一个组群,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约2~2.5毫米.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可移动,无触痛,一般不易触及,深部淋巴结更是摸不到.  相似文献   

15.
我院超声科自2000年9月-2002年12月使用高分辨率探头,配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种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101例,现将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2~73岁,男63例,女38例,其中已经过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18例,淋巴结转移癌23例,淋巴结结核3例,淋巴结炎10例,经过内科治疗临床观察证实淋巴结炎47例。方法:使用GEVOLUSON7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0MHz,对肿大淋巴结作全面扫查,观察其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然后采用CDFI和  相似文献   

16.
猪体内有一套完整的淋巴系统,全身淋巴结数目约300多个,分布很广,它们从组织汇集淋巴液的情况又错综复杂,故宰后剖检选择的原则是:首先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较广的淋巴结,其次选择位于浅表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 淋巴系统起源于细胞间隙,最终汇入静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7岁,因右耳反复流脓4年,发热伴头痛,呕吐1月余,于2004-12-18入院,查体:T 39.2℃,精神差,慢性病容,卧床,颈部浅表可触及数枚豆粒大小的淋巴结,质软,可活动,无触痛,余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第一眼位外斜,右眼外展受限。耳廓发育无畸形,右耳廓上方可见弧形  相似文献   

18.
梁栋 《保健医苑》2008,(4):17-17
<正>古代边陲要塞往往筑有一些高台,专为报警之用,当敌人来犯之时,守卫者就点火为号。人体有成百上千个淋巴结,与"烽火台"的作用差不多。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之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浅表淋巴结疾病采用超声造影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针对40例患者的72个浅表肿大淋巴结(27个为良性,38个为转移性,7个为淋巴瘤)实施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灰阶超声造影,结合病理对淋巴结造影剂的灌注特征进行观察,对比超声诊断在造影前后的准确性。结果:良性淋巴结中造影表现为均匀增强型有15个,占55.6%;造影表现为淋巴门不均匀增强型的有9个,占33.3%;转移性淋巴结中造影表现为实质不均匀增强型有28个,占73.7%,造影表现为微弱增强型有7个,占18.4%。常规超声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72%,特异性87%,准确性76%;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86%,特异性92%,准确性88%,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可准确识别淋巴结疾病的不同灌注特征,为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剌活检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常规组51例)另一组为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造影组59例),均无超声造影及穿刺禁忌证,以术后病理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病例的取材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取材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常规组,各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获取淋巴结内的血流灌注信息,在超声引导下对造影感兴趣区进行靶向取材,可大大提高取材的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