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详细分析和研究了无线射频技术在原料乳收购和计价过程中对原料乳品质控制的应用过程,提出和设计了基于无线射频和云计算技术的原料乳质量控制的平台构架和原料乳品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无线射频系统、中继服务器和云服务器端对原料乳来源和品质信息进行识别、读取、保存和共享,乳品企业可以方便的对原料乳的收购和计价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HACCP在奶源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奶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国内乳品企业奶源质量存在的问题,引入HACCP体系。本文通过对原料乳生产的每个环节工序进行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分别为奶牛饲养、挤奶、冷却、存储、运输及检验入罐,制定出HACCP工作计划表,从而提高原料奶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牛奶的风味是评价牛奶品质的一项重要的感官指标。要获得风味纯正的原料乳,必须从牛奶的饲养、挤奶、贮运到乳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了原料乳不良风味的形成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牛场及乳品厂生产风味纯正的乳制品提供参考。原料乳正常风味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奶制品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属于起步阶段,产品的质量和行业产量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奶制品在原料、加工、运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一、奶制品原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原料乳的安全控制问题是奶制品安全问题的第一环节。首先是奶牛的饲养过程,奶牛由于品种不同,原料乳的质量本就不同,而许多饲养厂在饲养过程中,并没有注意饲料的科学搭配,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涵盖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生鲜乳运输、乳品生产和乳制品销售等五个环节的乳品质量链追溯及服务信息平台的三层技术架构解决方案。其中感知层采用二维码技术和ZigBee无线传感网技术,重点解决奶牛精细化养殖、生鲜乳交易和乳品销售环节的信息采集与服务;网络传输层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为质量链追溯服务平台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传输提供网络通道,并且结合物联网中间件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校验、过滤和事物的管理等功能;应用层主要完成五大环节功能模块应用软件设计,实现乳品质量链信息在安卓平台和PC机浏览器平台的管理与追溯。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实现自动络筒机管纱信息的追溯,设计了一种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管纱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细纱机上的目标管纱加以识别、记录和管理。介绍了系统的架构、功能和开发实现过程以及实际使用情况,指出:采用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管纱追溯系统较好地实现了细纱机锭子和络筒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使用方便、快捷、信息传递可靠等特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控制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7.
RFID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本文综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定义及原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包括在食品防伪、食品的跟踪和溯源、食品品质监控、食品的物流管理及其它方面的应用,预测了RFID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奶山羊挤奶过程中不同挤奶阶段的乳样中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挤奶阶段乳中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变化,挤出的前期乳样中微生物数量最高,中期乳样次之,末期乳样最低.前期乳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冷菌、嗜热菌、蛋白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的数量分别高达3×106、1.4×104、3.3×104、1.3 x 103、1.5×105和1.3×105cfu/mL,明显高于中期乳样和末期乳样(P<0.05),尤其是前期乳样中的菌落总数已高出GB19301-2010中收购生鲜乳的微生物指标(2×106cfu/mL).因此在挤奶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弃去前期乳样,以提高原料羊乳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饲养和挤奶方式对原料奶中细菌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评价了昆明雪兰牛奶有限公司来自6个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6个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和6个手工挤奶奶站的原料奶的细菌总数。结果表明,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原料奶和农户手工挤奶站原料奶细菌总数分别平均为346875mL-1,155206mL-1和2385167mL-1,农户手工挤奶站原料奶细菌总数显著高于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和合作社(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生产流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概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的跟踪与溯源、品质监控、生产过程优化、防伪等方面的应用,结合现状分析该技术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草原红牛原料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泌乳期、胎次和饲养方式对草原红牛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期、胎次和饲养方式均对草原红牛乳的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种牛基地饲养、泌乳前期、二胎草原红牛乳的干物质质量分数较高。将草原红牛乳与荷斯坦牛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草原红牛乳的常规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均优于荷斯坦牛乳。可以说,草原红牛乳是高营养价值的优质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高、低乳品质奶牛阴外动脉、腹部乳静脉血液游离氨基酸浓度,以及乳腺对氨基酸摄取率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设计,采集奶牛阴外动脉、腹部乳静脉血液,应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17种游离氨基酸浓度,分析高、低乳品质奶牛对氨基酸的差异性利用。结果表明,高乳品质奶牛组阴外动脉必需氨基酸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低乳品质奶牛组,非必需氨基酸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低乳品质奶牛组。高乳品质奶牛组必需氨基酸Thr,Val,Met,Ile,His,Arg的摄取率显著高于低乳品质奶牛组;非必需氨基酸摄取率除Cys外,其他均显著高于低乳品质奶牛组。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乳形式的基础上,从新鲜程度、营养成分和成本费用三个方面比较生鲜乳与复原乳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了大量使用复原乳对我国奶粉进口和奶牛养殖业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生鲜乳为原料在新鲜程度和营养成分上显著优于复原乳,并有利于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最后从宣传生鲜乳优势、建立生鲜乳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制度和降低奶牛养殖成本三个方面提出推动生鲜乳全面取代复原乳成为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所谓机械榨乳就是在舍栏上端装有固定的奶管和真空管道,奶牛单排或双排地圈定在栅栏内,工作人员先用热湿毛巾洗擦牛的乳房,诱导泌乳,揩干后,将挤奶器的奶嘴套到奶牛的乳房上进行自动挤奶。挤出的鲜乳经固定的奶管流入集奶容器,再用奶泵将鲜奶抽出,通过冷却装置后贮存于贮奶罐中待运。 相对于其他原料食品,牛奶本身具有“鲜活易腐”的特性。针对牛奶的这一特性,并结合中国国情,许多乳品企业利用“分散饲养,集中取奶”的办法,在原料奶的采集上,以机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成了当今世界极度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乳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乳品生产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国家职能部门、专家和企业的关注.而乳制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乳的质量.加拿大等国在原料乳质量控制领域中进行了深入而实用的研究工作,制定了一套以HACCP为基础的有效的质量安全操作规范,极大的促进了原料乳的发展和提高了原料乳的质量.加拿大牛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员工培训,危害性及其来源,牛奶生产设施,水和饲料,动物健康和生物防护,医药、治疗和后遗症预防,挤奶管理,利用乳牛生产牛肉,纠偏措施和肉乳生产纠偏指南等10个部分.本文重点介绍原料乳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及其控制.原料乳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性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其质量控制主要通过最佳管理实践(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途径(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Approach)、在HACCP之内的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s(CCPs)within HACCP)和标准的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SOPs)实施.  相似文献   

16.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TC法和SNAP快速检测法对牛奶中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等7个类别9种代表性抗生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认为两种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在原料乳质量控制检测工作中单独使用都存在一定风险,但在对原料收购地区奶牛饲养用药普查基础上,可以考虑使用SNAP法来控制原料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7.
奶牛的对温度的感知能力非常强,对外界环境温度有着极为明显的反应。因此,冬季为奶牛创造一个舒适温暖的生长发育环境,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饲养的经济效益。反之,奶牛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限制,影响奶牛的健康甚至发病,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甚至干乳,从而降低奶牛饲养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奶牛的冬季饲养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料乳生产中的HACCP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原料乳生产线上的工序、设备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检测,分析了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奶牛饲养、乳房清洗、设备清洗、原料奶暂存运输4个工序为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9.
一、奶牛饲养及挤奶美4,118,513奶牛饮食程序公式——平衡可溶性和非溶性蛋白质的相对比例西德2,542,256增进奶牛的产奶量—在分娩时喂以可免受瘤胃分解的补充蛋白质西德2,705,878促进奶牛分泌奶质  相似文献   

20.
挤奶过程中,挤奶杯组(包括奶杯、集乳器和奶管)与输奶管道内壁不可避免地要沾上一些奶中所含的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如不及时洗涤消除,会形成乳垢,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会使鲜奶变质,更能传染乳房炎。可见挤奶机的清洗和消毒是减少乳房炎发病率和保证鲜奶品质的重要措施。在一定意义上讲,清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