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置换患者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保人工肝治疗期间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因素不影响治疗效果,对50例重型肝炎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采取了全程的心理护理措施,调动了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情绪稳定,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心理护理对人工肝治疗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应用人工肝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应用宁波产 HP— 2 0 0型血液净化仪对 3 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 :重型肝炎就用人工肝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肝炎应用人工肝治疗时 ,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中、后宣教工作及人工肝室消毒、准备工作 ,术后做好各项生化检查及穿刺部位的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的观测。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 ,说明人工肝是一种治疗重型肝炎有效、安全的手段 ,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重型肝炎应用人工肝治疗的护理特点@周志虹$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传染科!江苏扬州225003 …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期的全程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目前治疗重型肝炎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有效地临床观察及护理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对我科42例患者人工肝治疗的护理。着重讨论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期的全程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分析研究,探讨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5家医院的肝病患者916例,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记录其诊断、分期等原始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以及Breslow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人工肝治疗有延长生存时间的趋势;人工肝治疗对急性重型肝炎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能够延长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人工肝对晚期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有影响;人工肝治疗次数对患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人工肝治疗次数对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延长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慢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多次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次治疗和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人工肝(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效果的预期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76例已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人工肝治疗前的MELD评分与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的分析;并结合CTP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MELD评分≥40分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相同外,其余各组均显示人工肝治疗重肝可降低3个月预期病死率等;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而其中的CTP-C级的治疗效果越差。结论: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有肯定疗效,MELD评价系统对判断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效果有预测作用;同时结合CTP分级在临床上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协同应用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7例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61例(79.2%)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或转入普通内科治疗,16例(20.78%)患者治疗后效果不佳放弃继续治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协同应用可以提高重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时不可避免的需用抗凝剂,标准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它可引起患者血压下降及血小板减少诩,因此,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时应谨慎,选择新的抗凝剂应用于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显得非常必要。低分子肝素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深静脉栓塞的治疗日,并有使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将低分子肝素应用于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时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了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在执行人工肝治疗同时,周密的护理配合和及时的护理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安全性及早、中、晚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2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临床症状、血氨及不同时期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1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PTa上升(P<.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的存活率分别为90.0%、53.3%、14.9%.结论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副作用小,对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有较好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型肝炎病人经过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方法:对近两年来的67例重型肝炎病人在综合的基础上,在对其用2000~3000毫升的血浆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比较其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主要实验室指标以及人工肝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重型肝炎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变现出消化道症状减轻,乏力改善,食欲增强,意识渐清,尿颜色变浅。主要实验室指标有较大的变化,肝肾功能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活度明显上升(P<0.05),电解质变化不大。人工肝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治疗效果更佳,晚期治疗效果较差。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能够减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而且不良反应少,对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林  胡容  张鸿  张人风  陈莉  王亚娟  王丽 《四川医学》2010,31(8):1108-1110
目的评估目前临床开展的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总体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507例,其中内科综合治疗124例,人工肝治疗组383例,结果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时肝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72h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72h黄疸(TB)均存在不同程度反弹(P〈0.05)。不同术式人工肝对不同类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远低于急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P〈0.05)。对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的远期疗效,早期存活率为88.3%,较中期及晚期高(P〈0.05),晚期疗效最差为37.5%(P〈0.05)。进行人工肝的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率高于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P〈0.05)。2次及以上人工肝治疗患者存活率高于1次人工肝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能提高急性重型肝炎及早期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吴次宁 《四川医学》2002,23(10):F003-F003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方法 对 3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共 4 1次 (有 3例患者分别治疗 2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指标判断疗效 ,观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判断其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 TBIL及 DBI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均 <0 .0 1。不良反应比血浆过敏较多 ,未出现血压下降、大出血等即刻严重并发症。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可显著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 ,治疗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新型人工肝MAR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7例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之上,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 结果: 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之后,患者体内的血清总胆红质水平较治疗前迅速、明显下降,降幅达到9.2%~59.7%,但血清转氨酶、尿素氮、肌苷、白蛋白、胆固醇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改变,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细胞成分及血清电解质浓度也无显著差别. 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结论: 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常规治疗中加用MARS人工肝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体内以血清胆红质为代表的蛋白结合毒素. MARS人工肝治疗对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重型肝炎由于病情发展迅速 ,肝细胞大量坏死 ,肝功能严重障碍 ,大量的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蓄 ,常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继发感染。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可以清除因肝衰而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 ,使肝脏的代谢和合成功能得到部分代偿 ,让病人度过危险的肝衰难关 ,可望获得康复或等待肝移植。我科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于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5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 9例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 9例重型肝炎病人 14次接受ALSS治疗 ,男 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117次,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早期重型肝炎24例存活22例(91.67%),中期重型肝炎17例中存活12例(70.59%),晚期重型肝炎10例存活3例(30%)。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差,宜早期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舒适护理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人工肝治疗,同时采用心理支持及自我应对指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环境舒适护理。结果36例中治愈出院26例,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1例,转院接受外科治疗1例,死亡3例。结论舒适护理在人工肝支持治疗过程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80例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等量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胆碱酯酶升高(P<0.01)。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死亡率为41.2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疗效越好。掌握好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支持疗效。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48例患者。观察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总胆红素(TIBL)、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人工肝支持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一般状态,对于降低胆红素及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治疗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高胆红紊血症新方法。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液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结果通过对10例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患者胆红素迅速下降同时肝肾功能也有明显改善,且无临床并发症出现。结论特异性胆红素吸附疗法是治疗急慢性重型肝炎为一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5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血清转氨酶、血氨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P〈0.01),胆碱酯酶升高(P〈0.01)。52例重型肝炎治疗近期有效率为61.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重型肝炎能够缓解病情,争取肝功能恢复的时间,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否合并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是影响存活率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4 1例 ,配合内科综合治疗 ,观察病情及相关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血胆红素显著降低 (P<0 .0 1 ) ,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 (P<0 .0 1 ) ,血内毒素降低 (P<0 .0 5) ,好转出院 3 0例 (73 .2 % ) ,疗效较显著。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