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Matra位差算法的电站自动化改造模型与进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进度进行有效控制,从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实际出发,采用项目过程控制理论,应用WBS分解结构对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进行了逐层分解,基于CPM网络法建立了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的模型,同时将Matra位差算法引入到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的进度控制中.通过在不同情况下对变电站改造过程进行的优化实例表明,运用Matra位差算法可以准确地确定改造过程的关键线路,从而对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工期费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进度进行有效控制,从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实际出发,采用项目过程控制理论,应用WBS分解结构对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进行了逐层分解,基于CPM网络法建立了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的模型,同时将Matra位差算法引入到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的进度控制中。通过在不同情况下对变电站改造过程进行的优化实例表明,运用Matra位差算法可以准确地确定改造过程的关键线路,从而对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工期费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IEC61850标准是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逻辑组成结构及数据信息通信规约的国际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结构后,对变电站结构中的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的功能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改造实施通信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详细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分析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技术变现方法,结合110KV变电站改造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常规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设想,技术功能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李振宇  徐蓉 《西北电力技术》2002,30(1):53-53,56
通过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在变电站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工序,即首先通过网络虚拟使“一站两厂”运行方式成功后,再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确保变电站在改造过程中安全可靠性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李振宇  徐蓉 《陕西电力》2002,30(1):53-53
通过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在变电站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工序,即首先通过网络虚拟使"一站两厂"运行方式成功后,再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确保变电站在改造过程中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7.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介绍了岭澳变电站及其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简述了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的具体方案,同时对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梁枫 《电工技术》2017,(5):134-136
以110kV鸿业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将变电站由常规站改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综合自动化改造后的变电站,其运行情况越来越依赖于自动化装置的实用性及成熟性,但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基于改造经验.就综合自动化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00kV罗洞变电站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了变电站由传统监控模式改造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思路,并对罗洞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遇到的间隔层闭锁处理方式、远动双机无缝切换方式等难点进行分析,给出了罗洞变电站具体改造方案和一些现场技术问题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愚 《四川电力技术》2010,33(4):21-23,66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已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与应用的热点领域。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点,讨论了IEC 61850变电站系列标准、非常规互感器技术、网络通讯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和同步化信息技术等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三种典型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框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外部运行管理需求和内部自身发展需求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点,制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路线,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和标准制定与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课题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美式箱变和国产箱变的技术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本安  周晓明 《电气开关》2002,40(1):1-4,12
介绍了美式相变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其进行了技术分析,同时介绍了国产箱变的一些主要技术性能,结构,特点与美式箱变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89,自引:8,他引:81  
高翔  张沛超 《电网技术》2006,30(23):67-71
介绍了目前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基础,较完整地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介绍了非常规传感器的稳定性、网络通信的可靠性、IED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数据的同步传输和信息安全性等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智能变电站应具有的功能及建设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国内变电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从试点工程建设的角度论述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总体发展策略,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书文  王成 《供用电》2012,29(3):9-12,47
智能化变电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介绍了智能化变电站的体系结构,讨论了目前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中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结合河南省洛阳金谷园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重点研究了智能化变电站现阶段的5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的相对独立建设模式,提出一种基于服务架构的主厂站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考虑现阶段主厂站间的通信体系,分别从通信协议、变电站基础平台、模型和数据3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采用基于服务的交互协议,实现主站与变电站间的服务化交互;通过构建开放的变电站基础平台,实现主站对变电站模型、数据和文件的按需调阅;针对主厂站间交互模型和数据的标准化问题,梳理已颁布的模型和数据技术规范,提出分类业务模型转换与规范化数据接入框架,以利于主厂站间更加灵活的交互。最后给出了主厂站一体化整体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8.
交换机端口安全策略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通讯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智能变电站通讯网络端口接入控制的安全策略。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通讯方式和网络结构,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交换机的端口安全接入控制需求。解释了基于静态MAC地址的端口安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阐述了基于IEEE802.1X协议的端口安全的组网方式、工作原理、认证过程和技术特点,总结了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端口安全策略的具体应用模式和实施方案。最后得出结论,现阶段采用静态MAC地址和IEEE802.1X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换机的端口安全接入控制可以兼顾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建设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将有人值班变电站改造为无人值班的几种常见的管理模式,以及对变电站进行无人值班改造的内容,并对其中涉及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黎桂梅 《电气开关》2009,47(6):72-75
对典型11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电子互感器、合并单元和程序化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分析了该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和相关设备下一步改进和发展的建议,展望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