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肖伟  翁幼娜  李巧方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493-494,557
目的 分析宁波市北仑区2009-2013年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建立数据库系统分析.结果 35例重症病例中,男24例,女11例;3岁以下儿童占94.29%,年龄中位数为1岁;散居儿童30例(85.71%),发病集中在5~7月份.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发热和出疹症状,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平均持续4.6d,最高温度≥39℃的28例(80%),出疹平均持续4.0 d;首次就诊无典型出疹临床表现的占45.71%.发病后平均0.5d就医,到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平均需0.8d,确诊平均1.5d,初诊正确率为48.57%.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88.57%)为主.结论 应重点做好低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能力,同时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37例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小儿HFMD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小儿传染病科收治的37例HFMD患儿进行临床实验,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所有患儿(HFMD资料齐全)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37例HFMD患儿中2016年发病率27.03%,2017年29.73%,2018年43.24%,处于逐渐递增趋势。2016年外省户籍者占比在低于本省乌什县户籍(P0.05),2017年、2018年本省乌什县与外省户籍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2)乌什镇、依麻木镇发病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街道组内HFMD患儿发病率在3年整体发病率均有所提升。(3)发病率均呈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期均集中在5~6月。结论小儿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有显著的季节性、年龄差异和地区差异,故在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应重点对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赣州市安远县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发病情况。方法描述性调查分析赣州市安远县手足口病发病状况。结果赣州市安远县2011年内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病例4521例,重症病例34例(0.75%),死亡病例2例(0.04%);赣州市安远县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病例4521例中,男性患儿为2318例(51.27%),女性患儿为2203例(48.73%);赣州市安远县2010-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发病率与季节、地点(流动人口大发病率高)、人群、年龄(集中在2~4岁)有关联,症状以皮疹发热为主。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季节、地点、人群等较大关联,可以从这些线索进一步调查,为防控疾病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忠金  陈召金  冯婉萍 《中外医疗》2013,32(10):37-37,3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发现、识别和治疗。方法收集该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病例132例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结果 132例患者中男87例,女45例。97例(73.48%)HFMD患儿年龄<3岁,以3~6月份最多,占93.5%。104例(78.79%)出现发热;97例(73.48%)出现较典型的皮疹,病情重者皮疹少,手脚多见;113例出现了口腔黏膜损害;其中还有65.90%的患者出现精神差,惊厥呕吐等症状,其中89.15%为重症患者。伴有的并发症中,X线胸片提示肺炎13例,肺水肿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检测中,重症和轻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23%的重症患者在睡眠中出现四肢惊跳。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119例(90.15%)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为9岁以下儿童多发,尤以<3岁以下患者常见,一般以发热、出疹为首发症状,出疹部位有典型性,以手、足、口3部位同时出疹为主,出疹多以疱疹为主。重症发热情况较轻症严重,一般情况较差,精神差、惊颤、呕吐等症状多见,大多合并有病毒性脑炎、肺部病变等并发症。睡眠中四肢惊跳是重症患者的早期症状。  相似文献   

5.
杨震  周玲  杨小涛 《疑难病杂志》2012,(12):961-962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急诊科诊治40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接诊儿童的检查结果和特点。结果重症HFMD患儿<3岁者34例(85.0%);全部患儿有发热和皮疹或疱疹;36例(90.0%)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38例(95.0%)患儿出现特征性高血糖;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33例(82.5%),柯萨奇病毒A16(CA16)阳性10例(25.0%)。经治疗后,痊愈35例(87.5%),遗留肢体行动障碍1例(2.5%),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4例(10.0%)。结论重症HFMD大多伴有CNS表现,主要致病病原体为EV71,早期重要的临床特征是睡眠中四肢惊跳,高血糖对重症手口足病有指示作用,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2008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上海地区2008年1月至10月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4 727例手足口病门诊病例及其中323例收治住院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以6岁以下(90%以上)多见,其中1~3岁发病最高;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7月份;57.6%患儿发病前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临床表现典型,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36.2%),心肌损害(15.5%),肺炎(14.6%)和肝功能损害(1.6%),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手足口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2-2013年深圳市龙华新区3 604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 604例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604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病年龄以1~6岁为主(3 063),男女性别比为1.67∶1,非本市户籍儿童发病率高于本市户籍儿童;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并出现9-10月次高峰;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为主(60.01%);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和发热。结论深圳市龙华新区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针对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以幼托儿童和非本市户籍儿童为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的疾病监测和隔离消毒管理,是防控手足口病爆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敬之  林甦 《西部医学》2015,46(5):70-71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出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手部、足部、口腔等位置出现斑丘疹、疱疹,常伴有发热[1]。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学龄前儿童为易感人群,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目前,手足口病的防治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在治疗上多以对症处理为主。HFMD普通病例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但对于HFMD重症病例,如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或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咸阳市渭城区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咸阳市渭城区2017年0~7岁婴幼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咸阳市渭城区2017年0~7岁婴幼儿手足口病年发病159例,年发病率为1 074. 40/10万;形成了5~7月和10~11月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占全年病例总数的54. 09%和30. 19%;发病以男童为主,男女病例比1. 48∶1;以幼托儿童为主(52. 20%),其次为散居儿童(44. 03%)和在校学生(3. 77%);年龄主要集中于5岁及以下,以1~4岁为主(84. 91%),5岁以上儿童仍有发病;年发病率由郊区街(办)向市中心街(办)依次下降; 15例咽拭子阳性病例中,EV 71病毒感染3例,占20. 00%,Cox A6病毒感染12例,占80. 00%。结论咸阳市渭城区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发病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域和人群分布特征,应根据疾病季节、区域和人群分布特点,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要时间段的防控工作,以提高手足口病防控质量。同时,建议加强小学在校学生手足口病防病知识宣传教育,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地区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前儿童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4-2018年白纸坊地区0~6岁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白纸坊地区0~6岁儿童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804例,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构成以手足口病为主(41. 29%),其次是流感(26. 12%),不同年份间疾病构成存在差异;本市与外地户籍间、散居与托幼儿童间的传染病发病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2014-2016年相比,2017年和2018年手足口病和水痘发病例数减少,流感和猩红热发病例数增加。结论白纸坊地区学龄前儿童传染病以手足口病和流感为主,根据疾病的流行特点,6月、7月应重点防控手足口病,12月~次年3月重点防控流感,托幼机构需重点防控手足口病和集中发热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到2014年2月我县住院治疗的12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流行病学、具体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占96.9%(124/128),构成比最高的为3岁以下的患儿。1.34∶1为男女比例,男性患儿要比女性患儿多;发病季节多集中在4-11月,其中4-6月为发病高峰期。引发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最多的为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结论:要积极做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的防控工作,使发病率得到降低,其中要想使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早诊断与早治疗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吴厚军  杨少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43-2544
目的调查罗山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HFMD)防控知识知晓率,为制定完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018年在罗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465例,统计儿童家长HFMD防控知识知晓率。结果 HFMD防控知识知晓率为76.22%(343/450)。年龄在30~40岁家长知晓率(82.59%)高于<30岁家长知晓率(68.45%)、>40岁家长知晓率(67.96%),城镇户籍家长知晓率(80.27%)高于农村户籍家长知晓率(72.25%),大专及以上家长知晓率(83.08%)高于小学及初中家长知晓率(68.45%)、高中及中专家长知晓率(68.50%)(均P<0.05)。结论罗山县儿童家长对于HFMD防控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知晓率较高,但仍需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宣传教育效果,以此制定宣传措施,可有效提高知晓率,积极采取防控措施阻断其传播,降低HFM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佛山市禅城区手足口病的控制现状。方法佛山市禅城区各医院收治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足口病5~11月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春季无发病患儿,夏秋季节逐渐增多,冬季发病率最高,达52.7%(158/300)。发病年龄为4个月~1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5∶1,其中1~5岁的幼儿园儿童为易感人群,发病率达82.0%(246/300)。结论在高发季节,应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群防、群控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结果 102例轻症,占68.0%;48例重症,占32.0%.150例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出疹为主,105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占70.0%;97例患儿伴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4.7%;出疹部位主要以手、足、口为主,手部出疹率占94.0%,足部出疹率占83.3%,口部出疹率占83.3%.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为8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患儿首发特征为出疹、发热,及时发现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郸城县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郸城县532例学龄前手足口病儿童的资料,分析手足口病儿童性别、年龄、地区、发病月份、分布、病原菌分布情况,另选取同期485例学龄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影响学龄前其患病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3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57.14%)多于女性(42.86%),年龄主要集中在1~2岁,地区分布中城市患儿(61.84%)高于农村患儿(38.16%),分布中散居儿童占55.64%,幼托儿童占44.36%,发病月份主要为5—7月,分别为22.18%、27.63%和19.1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病组家庭月收入≤3 000元、手足口病接触史、饭前便后不洗手、主要照顾者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接触史、饭前便后不洗手、主要照顾者受教育程度均是影响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019—2021年郸城县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为1~2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常州市2008~2009年0~5岁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常州市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14.75/10万,0~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8 376例,占病例总数的92.74%.全市7个辖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发病率高于县级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01,P<0.01).全年均可发病,在6月和11月出现两个流行高峰.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共发生14起聚集性疫情,其中62.49%发生在幼托机构.临床表现以发热(63.24%)、全身皮疹(76.76%)和口腔疱疹(80.19%)为主,重症病例多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共检测0~5岁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18份,病原阳性率为63.51%,以EV71感染为主(63.53%).结论 常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大,在流行季节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防控措施,临床上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病人的及时识别和诊疗、加强对重症病例的监测和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019年西青区手足口病例标本的检测,了解和掌握我区手足口发病和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检测依据,避免手足口病的聚集和爆发流行,降低手足口发病(HFMD)率。方法《WS588-2018手足口病诊断》附录B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手足口病实验室手册(2010年第4版)》。结果 2019年我区共检测手足口病例95份,检出肠道病毒74份,EV71型1份,CA16型44份,CA6型24份,EV未分型5份。我区5~10月份为HFMD高发月份。我区HFMD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5岁以下儿童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1.1%。结论 2019年我区HFMD流行的病毒型别主要为CA16型(59.5%),其次为CA6型(32.4%),我区HFMD检出呈现明显的年龄、性别、时间发病分布特征,今后要加大对儿童HFMD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流行特征,为控制疫情、临床诊疗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本地区制定儿童急性中毒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急性中毒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各年龄发育阶段作为分组依据,统计软件归纳整理急性中毒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中毒种类、中毒地点、中毒原因及途径、居住环境、发病季节,中毒发生后至入院的时间、院前急救、治疗转归等信息,一般资料分布采用构成比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特点。  结果  在427例急性中毒患儿中,男童234例(54.8%),女童193例(45.2%);婴儿期急性中毒6例(1.4%),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共369例(86.4%),学龄期以上共52例(12.2%);农村地区患儿共286例(67.0%),中毒种类前3位依次为农药112例(39.2%)、药物80例(28.0%)、杀鼠剂中毒63例(22.0%);城市患儿共141例(33.0%),中毒种类前3位为药物76例(53.9%)、生活化学品20例(14.2%)、农药16例(11.3%);中毒地点于家中411例(96.3%);发病季节上,春夏季节发病249例(58.3%);急性中毒患儿中98.1%经过积极治疗后恢复良好。  结论  本地区儿童急性中毒以幼儿期、学龄前期儿童最为多见,经消化道误服药物、农药、杀鼠剂在本地区患儿中最为突出,应在春夏季节加强农村基层毒物管理及监护人安全宣教,以减少儿童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藤县人民医院985例住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人群、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85例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14岁,主要集中在1~3岁(66.50%);性别分布为男性647例(65.69%),女性338例(34.31%);散居儿童居多820例(83.25%),幼托儿童151例(15.33%);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 (93.40%);临床上以皮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结论 手足口病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1~3岁年龄组病例数最高,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小儿手足口病1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一种儿童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作者对2008年5月21日~7月31日在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及鞍山市妇儿医院的175例住院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