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并分娩、孕周>37周的单活胎GDM孕妇371例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巨大儿产史、新生儿性别、血糖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分娩巨大儿等。采用非条件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巨大儿组孕妇身高、体质量和新生儿男性人数均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P<0.01),而巨大儿组孕妇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低于非巨大儿组(P<0.01)。孕妇孕前后体质量指数差和血糖控制情况均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效控制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过度增长,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GDM孕妇分娩巨大儿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期体质量变化和血糖情况对分娩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2013年6月1日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50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其中巨大儿组包括非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150例、GDM巨大儿60例,正常体质量儿组包括无妊娠期并发症出生正常体质量儿150例、合并GDM但出生正常体质量儿90例。记录两组孕妇孕前体质量、孕期的体质量变化及血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无论是在GDM还是非GDM孕妇中,巨大儿组孕前体质量、孕前BMI、孕期增重均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一项血糖异常还是多项血糖异常的GDM孕妇中,巨大儿组孕前体质量、孕前BMI均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项血糖异常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50.9%,30/59)高于一项血糖异常组(33.0%,3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29)。在GDM孕妇中,巨大儿组餐后1 h血糖值〔(10.5±1.3)mmol/L〕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10.0±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P=0.02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OR=1.097,95%CI(1.064,1.131)〕、孕期增重〔OR=1.145,95%CI(1.088,1.205)〕、孕周〔OR=1.973,95%CI(1.508,2.582)〕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体质量和血糖情况均有关,但孕期体质量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更大,对孕期体质量过高、多项血糖异常以及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结果中餐后血糖1 h值异常的孕妇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膳食情况及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GDM患者157例,根据其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巨大儿组(新生儿体质量≥4000g,n=17)与正常体质量儿组(新生儿体质量为2500g~<4000g,n=140)。记录患者身高、孕前体质量及分娩体质量等资料。采用24h膳食回顾调查法调查两组患者饮食摄入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妊娠早中期增重、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早中期增重超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体质指数(BMI)、分娩体质量、孕晚期增重、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上班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水果、蔬菜、食用油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存在膳食摄入不合理情况,其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是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应对孕前超重孕妇尽早进行膳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控制孕期增重,从而减少巨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汉族与维吾尔族妇女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内分泌科及产科2011-05/2013—05月诊治的GDM患者105例,其中汉族组57例(GDM汉族组),维吾尔族组48例(GDM维吾尔族组),对照组为妊娠期糖代谢正常孕妇121例。对比这3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GDM汉族组的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GDM维吾尔族组的年龄、孕前体质量、分娩体质量、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M维吾尔族组的早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DM汉族组(P〈0.05)。结论GDM患者,孕妇和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在GDM患者中,维吾尔族孕妇较汉族孕妇更易发生妊娠相关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母体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分娩的妊娠足月孕妇,以年龄匹配原则,选取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各130例,分为4组:NGT孕妇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组 (NGT+AGA组,n =97 )、NGT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组(NGT+LGA组,n =33)、GDM+AGA(n =69)和GDM+LGA(n =6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孕26周前、26~32周、32周至分娩3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ELISA)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分析不同组别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组间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体脂百分含量(F %)的差异。结果: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NGT孕妇 (F = 13.247, P <0.001);4组孕期增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 =5.501,P <0.001), GDM+LGA组明显高于NGT+AGA组(P <0.001)。 GDM组孕妇妊娠孕26周之前体质量增速明显高于NGT组;GDM+LGA组孕妇妊娠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也显著增加。4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90.69±18.94)、(116.28±46.96)、(112.88±44.66)和(208.15±81.89)μg/L(F =72.602,P <0.001),GDM+LGA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 <0.001)。4组新生儿F %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意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孕妇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9,0.629,均P <0.001),孕前BMI、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孕前BMI以及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是GDM的相关危险因素;32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速则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孕妇内脂素水平可能是联系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体成分的中介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巨大儿产前预测及诊断方法,选择适当分娩方式,从而降低巨大儿母婴并发症,笔者将203例巨大儿及同期分娩的203例非巨大儿作对照,就孕妇体重、孕周、宫高加腹围值、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以及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示:孕期孕妇体重过度增长及过期妊娠为巨大儿的高危因素;产前测腹围加宫高≥140cm,双顶径≥96mm,股骨长≥80mm,应作为巨大儿的诊断依据;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巨大儿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降低GDM巨大儿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市某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GDM孕妇1 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巨大儿组(体重≥4 000 g,175例)和非巨大儿组(体重 < 4 000 g,9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发生GDM巨大儿发生率为15.42%,与孕妇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增长体重、空腹血糖存在关联(均P < 0.05)。GDM巨大儿组并发孕妇妊娠高血压,出现手术产、早产、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以及产后出血不良妊娠结局显著高于非GDM巨大儿组(均P < 0.05)。研究发现,GDM巨大儿出现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系数是非巨大儿的1.599倍(95% CI:0.938~2.726),发生妊娠高血压的危险系数是非巨大儿的1.756倍(95% CI:1.132~2.723),出现产后大出血的危险系数是非巨大儿的2.489倍(95% CI:1.385~4.471)。  结论  GDM巨大儿可增加手术产、早产、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和产程中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孕妇应尽早筛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改变传统饮食结构及不良生活方式,科学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及血糖水平,做好GDM孕妇孕期、产时及产褥期的全程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降低本地区GDM巨大儿发生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9.
1100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惠敏  周桂菊 《安徽医学》2010,31(7):739-741
目的探讨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选取经过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巨大儿1 100例作为观察组(巨大儿组),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1 000例作为对照组(正常体质量儿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胎儿腹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按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胎儿腹围≥192 cm预测巨大儿的可信度达90%以上。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经阴道分娩的母婴并发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产妇分娩时的宫高、腹围、超声检测胎儿的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对产前预测巨大儿有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卢芷兰  高崚  程湘 《河北医学》2014,(8):1237-1240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GDM)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83例妊娠糖尿病为GDM组,120例健康体检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理妊娠、围产儿并发症及分娩方式差异,并比较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情况。结果:GDM组妊高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新生儿窘迫、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高于对照组;GDM组血糖控制〉7.8mmoL/L水平患者妊高症、胎膜早破、新生儿窘迫、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GDM高血糖与妊娠期多种并发症关系密切,对母婴健康危害严重,早期干预,控制血糖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姓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孕前体质量状况,评价GDM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长,探讨其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有关原因,为GDM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10月在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的59例确诊为GDM并经饮食干预治疗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孕前体质量、身高、确诊为GDM时的体质量和分娩前的体质量、分娩出新生儿的体质量。选取同期在本医院定期检查的健康孕妇52例作为对照,回顾孕前体质量、身高、孕30周时的体质量和分娩前的体质量、分娩出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 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分娩前体质量指数随着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总孕期增长值、确诊前的孕期增长值、确诊后孕期增长值对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合理的饮食干预,降低孕前肥胖和(或)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的GDM孕妇的体质量增长幅度,有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耐量异常(IGT)的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12月住院分娩的IGT孕妇159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126例及200例50 g糖筛查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IGT组和GDM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GT的妊娠结局与GDM相似,应及时干预及管理,从而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配偶同步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孕前超重合并妊娠糖尿病(GDM)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孕前超重合并GDM的孕妇根据妊娠期间配偶是否同步进行饮食联合运动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孕妇均接受常规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孕妇初次产检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确诊为GDM和妊娠28周时的FPG、2 h-PG和HbA1c水平,分娩方式、分娩相关并发症(包括早产和产褥感染)发生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孕妇分娩后的情绪状态。比较2组新生儿体质量、血糖、新生儿并发症(包括巨大儿、低血糖、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结果 2组比较,孕妇初次产检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FPG、2 h-PG和HbA1c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妊娠28周时,2组孕妇的FPG、2 h-PG和HbA1c水平均较确诊为GDM时明显降低(P <0.05),且干预组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分娩后2组比较,干预组自然分...  相似文献   

14.
戴清 《海南医学》2011,22(12):70-7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加速生长的意义。方法观察256例孕中期孕妇,随访孕妇至分娩,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归为观察组,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归为对照组,全部孕妇均应用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FL)、头围(HC)、腹围(AC)、肝脏长度(LL)、腹壁皮下组织厚度(SCTT)情况及监测新生儿体重及身高,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256例孕中期孕妇中共发生GDM21例,发生率为8.2%,超声生物测量所得指标中两组相比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腹壁皮下组织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长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身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指标中只有LL与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结论在孕中期应用超声生物测量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评估胎儿加速生长情况,其中LL意义较大,可作为监测指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艳  徐曦  周淑  刘毅  高岚  付利侠 《四川医学》2011,32(9):1357-135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GDM+ICP组)孕妇180例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42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474例孕妇所分娩围产儿的结局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GDM+ICP组34周前终止妊娠率、新生儿窒息率、Ⅱ度以上羊水粪染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应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提高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加速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清 《海南医学》2011,22(10):82-8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加速生长的意义。方法观察256例孕中期孕妇,随访孕妇至分娩,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归为观察组,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归为对照组,全部孕妇均应用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FL)、头围(HC)、腹围(AC)、肝脏长度(LL)、腹壁皮下组织厚度(SCTT)情况及监测新生儿体重及身高,探讨之间的关系。结果 256例孕中期孕妇中共发生GDM21例,发生率为8.2%,超声生物测量所得指标中两组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腹壁皮下组织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长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身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指标中只有LL与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结论在孕中期应用超声生物测量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评估胎儿加速生长情况,其中LL意义较大,可作为监测指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0f Diabetes in Pregnancv Study Groups, IADPSG)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诊断标准与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 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NDDG)GDM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太原市妇幼保健院2011-2012年分娩的、接受规范的GDM筛查和诊断的非孕前糖尿病产妇5340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标准计算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同期妊娠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孕妇为对照。结果:发病率:NDDG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4.87%,IADPSG诊断标准下发病率为11.7%;2011年该院按照NDDG标准诊治,回顾性将所有孕妇按照IADPSG标准诊断,新增GDM78例未经治疗,与新标准下的非GDM孕妇比较妊娠结局,未经治疗的GDM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羊水过多、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0.05);2012年该院按照IADPSG标准对GDM进行诊治,其中有123例GDM未达到NDDG标准,子痫前期、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2011年未治疗的新增GDM孕妇( P﹤0.05)。结论:IADPSG诊断标准降低,可使更多患者被纳入到GDM的规范管理系统中,GDM孕妇经治疗后明显减少了巨大儿及剖宫产率,提示新的诊断标准对母婴保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硕  刘兴会  何镭 《西部医学》2011,23(5):865-86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发生情况及母婴结局。方法对本院分娩单胎1166例GDM孕妇及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106例分娩的巨大儿及孕妇作为研究组,其余1060例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年龄、身高、孕期增重、孕期增加BMI、产前BMI、孕周、孕产次、妊娠及围产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身高、孕期增重、孕期增加BMI、产前BMI、孕周和产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孕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羊水过多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围产儿结局研究组死胎、产伤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肺炎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比较两组至少发生一项母婴并发症,显示GDM孕妇分娩巨大儿主要影响围产儿结局(P〈0.01),而对妊娠并发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适当控制孕期增重,积极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减少相关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围产儿的结局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进行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巨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产妇正常体重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9.6cm、股骨长≥7.6em、腹围≥37cm、肥胖、体重增加≥20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软产道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非糖尿病孕妇围生期的保健管理工作,产前正确地预测巨大儿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降低剖宫产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6 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非GDM组。根据GDM与巨大儿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亚组:娩出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N亚组;娩出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N亚组。比较GDM组、非GDM组,GM亚组、GN亚组、NM亚组、NN亚组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3 834例,非GDM组12 300例,其中GM亚组411例,GN亚组3 423例,NM亚组898例,NN亚组11 402例。GDM组孕晚期TG、FBG高于非GDM组,TC、HDL-C、LDL-C低于非GDM组(P<0.05)。GN亚组孕晚期TG、FBG低于GM亚组,HDL-C高于GM亚组(P<0.05);NM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M亚组,TG、FBG低于GM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N亚组,TG、FBG低于GN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HDL-C高于NM亚组,TG、FBG低于NM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OR=1.338,95%CI(1.158,1.547)〕、孕前体质指数(BMI)分类〔消瘦:OR=0.476,95%CI(0.361,0.626);超重:OR=1.770,95%CI(1.537,2.039);肥胖:OR=2.854,95%CI(2.282,3.568)〕、孕期增重〔OR=1.100,95%CI(1.087,1.113)〕、分娩孕周〔OR=1.728,95%CI(1.622,1.841)〕、孕晚期TC〔OR=0.705,95%CI(0.514,0.966)〕、孕晚期TG〔OR=1.282,95%CI(1.153,1.425)〕、孕晚期LDL-C〔OR=1.487,95%CI(1.094,2.021)〕、孕晚期FBG〔OR=1.692,95%CI(1.482,1.933)〕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TG、FBG高于非GDM孕妇,TC、HDL-C、LDL-C低于非GDM孕妇,且GDM及孕晚期血脂、血糖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在孕期应加强孕妇血脂、血糖监测,特别是TG和FBG,加强整个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