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两系不育系9311S和恢复系WHR2杂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F_2六个世代为研究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三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株高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或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讨论了9311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两系不育系9311S和恢复系WHR2杂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F_2六个世代为研究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三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株高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或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讨论了9311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水稻每穗颖花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期播种法,研究了水稻浙38A/9308、协优413、协优95-16、协优9308、绍糯119、丙94-54、IRAT127、IRAT17494-32-1等每穗颖花数与幼穗分化期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每穗颖花数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本试验条件下,存在2个形成大穗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每穗颖花数随温度变化呈"倒抛物线"关系.粳稻形成大穗的适宜温度为25.0±0.2℃,30.1±0.4℃;籼稻为19.4~23.5℃,30.1±0.6℃;不利于粳稻品种形成大穗的温度为27.9±0.2℃;籼稻为24.6~27.7℃.  相似文献   

4.
粳稻穗角、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水稻穗部性状的遗传,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直立穗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穗角和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着粒密度性状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穗型弯曲对直立、着粒密度密对疏和每穗颖花数多对少均为部分显性。穗角和着粒密度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而着粒密度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5.
6.
大麦种质资源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大麦优异资源及研究上述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多环境下对17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6.80 cm、32.39粒和39.18 g,二棱大麦每穗实粒数小于六棱大麦,但其千粒重高于六棱大麦,六棱大麦三性状的多样性均高于二棱大麦;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均呈正相关,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利用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将大麦种质资源聚成4类,其中聚类2中穗长较长,聚类3中千粒重较大,聚类4中每穗实粒数较多,根据聚类特点,优选出不同聚类中的优异材料13份。  相似文献   

7.
在盆栽条件下以武育粳2号、盐粳2号两粳稻品种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每穗颖花分化数、退化数和现存数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促进一、二次颖花分化作用最大的时期分别是抽穗前36、31d,对全穗颖花分化数促进作用最大的时期为抽穗前31d;(2)抽穗前46~6d施用穗肥均可显著降低颖花退化率,以抽穗前16~21d施用穗肥对颖花退化数、退化率的降低幅度最大。一、二次颖花退化数分别与一、二次枝梗退化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928**、0.9937**;(3)抽穗前46~11d施用穗肥可显著增加每穗颖花现存数,以抽穗前31d处理每穗颖花现存数的增加幅度最大。每穗颖花现存数与每穗颖花分化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154**);(4)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抽穗期单茎干物重影响较小,对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差异很大,其差异主要由2次颖花现存数的变化所致。每穗颖花现存数高的品种,2次颖花现存数的比例大。每穗1,2次颖花现存数分别主要决定于1,2次枝梗现存数。每穗颖花现存数随每穗颖花分化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颖花现存率却随之降低。每穗颖花现存数可分解为抽穗期单茎干物重和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能力2个因素,只有两者同时提高,每穗颖花现存数才能大幅度地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空间诱变选育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华航一号和空间诱变选育的水稻新品系华航八号以及它们的原品种为材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了幼穗分化Ⅰ期和Ⅲ期幼穗的激素含量,调查了成熟期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华航一号幼穗的b[吲哚乙酸(IAA)]/b[异戊烯腺嘌呤(iPAs)]与原品种特籼占13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华航八号幼穗b(IAA)/b(iPAs)显著低于原品种粤香占,结实率也显著低于原品种粤香占,每穗粒数则显著高于原品种粤香占.幼穗b(IAA)/b(iPAs)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查了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17.717%~63.562%,多基因遗传率为21.188%~59.449%,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6.029%~92.973%,每穗粒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明显;每穗二次枝梗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9.537%~71.787%,多基因遗传率为6.431%~23.870%,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8.121%~87.298%;每穗二次枝梗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问题,在人工模拟冷害条件下,调查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研究黑龙江省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抵抗冷害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冷害处理条件影响不同水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颖花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3种冷害温度处理下,若水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较多,其结实率均较低,说明库容大的水稻品种较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进而影响水稻的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2.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颖分化形成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每穗颖花分化数差异很大,组成上主要为2次分化颖花,1,2次颖花分化数分别主要取决于第1,2次枝梗分化数,不同品种每穗2次枝梗分化数,故认为在品种间1次枝梗分化数是决定每穗颖花分化数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通过十个小麦品种的样段穗数(x_1)、平均每穗粒数(x_2)和千粒重(x_3) 与样段产量(y) 的简单相关、偏相关和多元相关分析,了解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千粒重与样段产量的相关关系,同时用多元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并找出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的相对大小,以便为通过促控栽培措施获得高产或选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7,(7):94-98
大穗是水稻高产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介绍了水稻穗粒数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综述了穗粒数QTL的定位和功能分析,最后指出了穗粒数遗传基础研究中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穗粒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 -显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研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 7个性状除了穗颈粗外 ,其余 6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和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遗传率较高 ,在杂交早代选择效果较好 .穗颖花数与穗长、茎粗、茎基抗折力间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加性相关关系 .另外 ,穗颖花数除了与秆型指数表现极显著的负向加性×加性上位性相关外 ,与其他 5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在利用杂种优势方面 ,茎基抗折力和株高这两个性状较明显 ,其次为穗颖花数 ,第三为穗长和茎粗 .从对亲本的综合评价看 ,不育系以冈 4 6 A为最优 ,恢复系以明恢 6 3为最优 .  相似文献   

17.
18.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颖花分化形成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每穗颖花分化数差异很大,组成上主要为2次分化颖花。1,2次颖花分化数分别主要取决于第1,2次枝梗分化数。不同品种每穗2次枝梗分化数、每个1次枝梗上2次枝梗分化数均主要决定于每穗1次枝梗分化数,故认为在品种间1次枝梗分化数是决定每穗颖花分化数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每穗颖花退化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差异很大(10~184朵),颖花退化率变化在7.90%~42.04%。依据退化颖花着生的不同枝梗位置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颖花退化主要系伴随2次枝梗退化而发生。随着颖花分化数的增加,颖花退化数有显著的增加。2次枝梗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2次枝梗占有干重,全穗颖花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颖花占有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品种内与品种间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每穗颖花退化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差异很大(10~184朵),颖花退化率变化在7.90%~42.04%。依据退化颖花着生的不同枝梗位置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颖花退化主要系伴随2次枝梗退化而发生。随着颖花分化数的增加,颖花退化数有显著的增加。2次枝梗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2次枝梗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