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基-非线性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主共振与分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虑上部结构的恢复力为双线型模型,地基上简化为集中参数模型,运用平均法研究相互作用体系的主共振,得到主共振的定数解并讨论其稳定性。文中导出相互作用体系的分叉方程,并根据厅异性理论给出开折参数平面下的分叉图和转迁集,讨论不同物理参数域内系统的振动行为并通过算例得到一些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考虑空间效应的无质量基础-地基-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将模型简化为三个自由度体系,得到了考虑结构水平侧移和扭转位移相耦合的振动方程,用多尺度法研究了体系在强激励下的超谐共振和亚谐共振行为,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了一些不同于线性体系的结论,为结构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基-非线性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 超谐和亚谐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上部结构的以线型恢复力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类似于Duffing振子的恢复力曲线模型,地基上简化为集中参数模型,运用多尺度法研究地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强激励下当频率接近结构的三分之一固有频率(超谐共振),三倍固有频率(亚谐共振)时的非线性动力行为,并通过算例得到了异频振动时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中,当土层与结构的自振频率相接近时,可能会出现类共振,对此进行了土-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将试验结果与刚性地基情况进行对比,选取的指标包括加速度、层间位移及应变峰值。结果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后,加速度、层间位移和框架应变均较刚性地基时有大幅的增加,应变峰值比最大可达到7倍,加速度峰值比最大可达5倍多,而位移峰值比最大约3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考虑非对称效应的非线性结构超谐共振与亚谐共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考虑空间效应非对称刚度的单层结构简化为三个自由度体系,用多尺度法研究了体系在强激励下的超谐共振与亚谐共振时的动力行为,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一些不同于线性结构的结论,为结构非线性抗震分析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6.
考虑空间效应的非线性结构主共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考虑空间效应非对称刚度的单层结构,利用能量法得到了结构水平侧移和扭转相耦合的振动方程,采用多尺度法研究了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之间有某一关系时的主共振,分析了结构主共振的定常解并且讨论了其稳定性,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了考虑空间效应时结构的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1,自引:20,他引:61  
本文设计实现了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动反应的主要规律,由于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软土地基中相互作用体系的频率远小于刚性地基上不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例则远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软上地基对地震动走滤波和隔震作用,由于上部结构的振动反馈,基底地震动与自由场地震动不相同,上部结构柱顶加速度反应主要由基础转动引起的摆动分量组成,平均分量次之,而弹性变形分量很小,桩身应变幅值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倒三角形分布,桩上接触压力幅值呈桩顶小,桩尖大的三角形分布,试验表明,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对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是很是显著的,本试验为验证理论与计算分析的研究成果,改进或提出合理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提出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结构-设备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构-设备等价体系频域传递函数的比较分析,讨论了结构-设备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绝对动力反应与相对动力反应的影响。着重指出,这种影响是增大还是减小结构的动力反应取决于地震动频谱特性与结构、设备固有频率及质量比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场地土卓越周期判定上述影响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相似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模型试验的动力相似理论是结构试验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本文设计实现了缩比为1/20和1/10的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两个模型的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对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相似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按照本文的动力模型的设计施工及试验原则进行的模型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在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主要特征和规律方面有较好的相似性。在激励较小阶段和激励较大阶段,两个缩尺模型在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时程以及上部结构的应变反应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关系;但在试验的中间阶段,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影响两个缩尺模型在试验中间阶段的相似性的主要原因是土体在模拟地震激励下的非线性发展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结构-地基体系的非比例阻尼影响及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结构-地基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中存在的非比例阻尼耦合问题,采用不同非比例阻尼判断准则研究了结构-地基体系在不同刚度比,不同阻尼比下结构与地基间的阻尼耦合及体系不同振型间的阻尼耦合问题,推导了用于结构-地基非比例阻尼系统随机分析的小参数随机摄动分析公式,并用于地下大型有衬砌洞室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阻尼分布对平扭耦联隔震体系隔震效果的影响,本文对一个三层两跨钢框架,通过调整上部结构负重块位置及下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分布位置,进行不同偏心工况下平扭耦联隔震体系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不同偏心工况、不同阻尼分布情况下结构位移和加速度的时程曲线。试验和分析表明:隔震层阻尼中心与上部结构的质心位置接近,或者增大隔震层的阻尼半径,可显著地降低上部结构的扭转反应。  相似文献   

12.
平扭耦联隔震体系的简化模型及有关参数变化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隔震结构的动力学特点,提出了空间平扭耦联隔震结构简化计算模型,该模型仅有四个自由度,做定性分析和近似计算十分方便,力学概念明确可靠,文中并对这种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反应,采用反应谱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还对平扭耦联隔震结构的重要特征参数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了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脉冲数与损伤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产生机制及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规律,建立了等围压三轴应力状态下含瓦斯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模型,实验测定并分析了单轴压缩状况下含瓦斯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规律.结果表明,含瓦斯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力电耦合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特征规律和微观损伤机理.  相似文献   

14.
检波器-大地耦合系统处于地震数据采集的最前端,是地震采集中的基本问题.“耦合是指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波器和大地的耦舍是影响能量转换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两者之间接触的牢固程度,以及检波器的重量和接触面积等;该耦合系统中存在着自然谐振并有滤波效应”(R.E.Sheriff).多年来,对耦舍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以及检波器耦合效果对比两个方面,并以感性描述、现象罗列居多.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设计了检波器-大地耦舍响应的测定方法,并实际测量了检波器-大地耦合响应.结果表明,检波器-大地耦合响应可以用“单自由度有阻尼的自由振动系统”来描述,涉及到“固有频率”以及“阻尼比”两个参数,并可用参数扫描法对其振动模态进行参数识别.当检波器埋置效果差时,耦合响应使得地震子波相位增加,分辨率降低;高频成分增加,信噪比降低(主要在高频端).根据测得的耦合响应对检波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耦合反褶积”,将地震数据“还原为”地表下数十厘米处的介质振动,从而消除耦合响应,可以增强地震信号的“保真度”,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由于地表介质的多变性,每一个检波器对应的耦合响应均不同,同一检波器组合中多个检波器的耦合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只要有一个检波器埋置差,其整体的耦合效果就会显著变差;因为耦合响应对地震数据的影响非常深刻并难以忽略,所以合成地震记录时也应该考虑耦合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槽墩高度对矩形渡槽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及水平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采用Housner流-固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土-桩-渡槽-水体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以渡槽结构原理性拟动力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拟动力试验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文所给出的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不同槽墩高度的矩形渡槽结构系统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渡槽结构的基频随槽墩高变化显著,而其高阶模态频率则变化不大.在E1 Centro波及TAR波输入时,随着槽墩高的增大,渡槽结构关键部位的最大动应力等响应存在递减趋势;尤其在E1 Centro波输入时,递减趋势更为显著.人工波输入时,结构动力响应状况存在一定波动,但从总体而言志,矮墩渡槽的动力响应大于高墩渡槽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6.
对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中结构基础底面积和结构基础埋深对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结构-土相互作用三维计算模型,通过改变结构底面积及基础埋深在不同地震动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相互作用时,在同一种地震动作用下,结构顶层总位移及基础转动随着结构底面积的增大而明显减小,上部结构本身位移在总位移中所占比例随着底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底面积相同,结构顶层总位移及基础转动均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上部结构本身位移在总位移中所占比例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不同特性的地震动,不同底面积及埋深结构顶层总位移、基础转动、基础平动和结构自身位移的变化规律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