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晓虎  成鹏  于涛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113-113
目的:观察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下腹和下肢择期手术病人200例,随机为两组(R和B组),分别给予B组:0.75%布比卡因20ml+0.4mg芬太尼+氟哌利多2.5~100ml。R组:0.894%罗比卡因20ml+0.4mg芬太尼+氟哌利多2.5—100ml。术后接PCEA泵。结果:B组与R组比较VAS和R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R组Bromage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B组和R组比较B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在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刘森  秦树国  赵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9):762-763,767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和副作用的异同。【方法】将80例足月行剖腹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0.2%罗哌卡因100ml+吗啡3.0mg+氟哌利多5.0mg)和B组(0.2%布比卡因100ml+吗啡3.0mg+氟哌利多5.0mg)。手术后分别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术后4、12、24、48h的生命体征,并记录镇痛效果、镇静评分、运动阻滞评分、不良反应及48h总用药量。【结果】A组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评分在12、24及48h分别显著低于B组评分(P〈0.01),A组和B组镇静、镇痛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剖腹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时下肢运动阻滞反应较弱,应用效果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相同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剖宫产病人60例22-34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0.15%罗哌卡因+芬太尼+利多卡因组和0.15%布比卡因+芬太尼+利多卡因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和术后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均满意,无显著性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在术后活动能力方面比布比卡因组明显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相对同浓度布比卡因对于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等分为0.1%罗哌卡因-芬太尼组和0.1%布比卡因-芬太尼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感觉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良好,负荷量5min后,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布比卡因组(P<0.01),此后两者镇痛镇效果相近,罗哌卡因组的平面上升速度比布比卡因组快。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影响明显弱于布比卡因(P<0.031),布比卡因组的器械助产率达23%。结论: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临床比较。方法: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30例,观察术后镇痛VAS评分、Bromage改良法评分、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比较。结果:R组镇痛效果较B组好(P〈0.叭),而患者自我评价满意度优于B组(P〈0.05)。结论:1.87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3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采用双肓法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及新生儿。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别(P〉0.05),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中无运动神经者分别为87.0%和30.0%,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优于布比卡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0.075%罗哌卡因与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在分娩镇痛中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52例足月单胎待产孕妇,ASAⅠ-Ⅱ,要求分娩镇痛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26例与布比卡因组(B组)26例,均采用PCEA、LCP模式,A组:0.07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B组: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观察二组局麻药用量、疼痛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二组在局麻药用量、疼痛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产妇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75%罗哌卡因与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均能安全有效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8.
宗银东  聂颖  姜义铁  李林  罗星燎 《重庆医学》2016,(17):2407-2409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60例产妇(观察组),对该组产妇的30例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组),其余30例应用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布比卡因组),另选同期的60例不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应激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组产妇与布比卡因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罗哌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为(0.16±0.07)分,布比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为(0.15±0.07)分,罗哌卡因组产妇与布比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布比卡因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P<0.05),对照组产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比值变化程度明显大于试验组(P<0.05),且布比卡因组产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比值变化程度明显大于罗哌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分娩效果良好,对产妇的会阴侧切率能有效降低,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0.1%及0.15%、0.2%罗哌卡因在病人PCEA分娩镇痛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要求无痛分娩的无禁忌证的足月初产妇(ASAⅠ-Ⅱ级)60例进行PCEA分娩镇痛,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采用0.1%罗哌卡因+芬太尼2ug/mL;B组20例,采用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ug/mL;C组20例,0.2%罗哌卡因+芬太尼2ug/mL。在第一产程活跃期行硬膜外穿刺,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实施PCEA,监测并记录各组产妇的BP、HR、RR及SpO2,并按照(VAS)评定产妇的疼痛强度,按照Bromage法评定产妇的下肢的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C组产程时间较A、B组稍有增长,剖宫产及器械助产率无增加。VAS评分A组显著高于B、C两组,但B、C间无显著性差异。运动阻滞情况Bromage评分,C组Bromage评分显著高于A、B组,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是一种纯左旋体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比较,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安全、作用时间长,低浓度时产生明显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0.15%罗哌卡因与2ug/mL芬太尼合用,在PCEA分娩镇痛中。对分娩的影响更小.效果更好.利用镇痛泵施行PCEA是沂年来行分蝓镇痛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陶素梅 《中外医疗》2009,28(16):62-6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时较为合适的芬太尼浓度。方法选择Ⅰ~Ⅱ级择期胸外科病人100例,术后根据镇痛药物中芬太尼浓度不同,随机分为5组:0.15%罗哌卡因(F0组),芬太尼1ug/mL+0.15%罗哌卡因组(F1组),芬太尼3ug/mL+0.15%罗哌卡因组(F3组),芬太尼5ug/mL+0.15%罗哌卡因组(F5组),芬太尼7ug/mL+0.15%罗哌卡因组(F7组)观察各组镇痛效果及病人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F0组部分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术后F3F5F7组镇痛评分均显著高于F0F1组,F7组部分病人出现嗜睡状态,F7组术后不良(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明显高于F3F5组。结论3~5mg/mL芬太尼复合0.15%罗哌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可取得良好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