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陈国元  黄毅 《西部医学》2010,22(9):1662-1663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rHu-EPO250 IU/(kg.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用药5 w,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患儿均给每天口服铁,按元素铁6 mg/(kg.d)计算。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均逐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治疗结束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血清铁水平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差异缩小(P〈0.05)。结论 rHu-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元清 《广州医药》2010,41(5):29-3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剂量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结果三组患儿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逐渐下降,大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小,对照组下降最明显;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的网织红细胞数4周内上升明显,而对照组则下降明显。三组早产儿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血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均未发现异常,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血生化各项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大剂量(500 IU/kg,每周分2次)rHuEPO治疗和预防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胎龄〈34周,体重〈150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生后第7天皮下注射rhu-EPO 350 U/kg,每周2次,用药共4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均口服铁剂。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rhu-EPO可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早产儿输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剂(EPO)对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 53例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铁剂及VitB12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PO皮下注射,结果 8周后治疗组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过程中需结合心理护理,进行完善、严谨而周密的护理,才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结论 31例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疗效。方法选择贫血的早产儿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予VitE、VitB12、铁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PO250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治疗4周,与治疗前后检查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及肝肾功能。结果 4周后外周血Hb、RBC、HCT,治疗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在治疗早产儿贫血中,除应用VitE、VitB12、铁剂外,加用EPO能显著提高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早产儿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9例患儿。我们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治疗组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结果: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显著,且无明显的副作用。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辅助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儿贫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48例早产儿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维生素治疗,同时补充铁剂,必要时输血,疗程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隔天1次,每周600IU/kg,疗程6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惠儿血红蛋白(Hb)水平均逐渐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缓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铁(S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输血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 (rh 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胎龄 <35周 ,体重 <1 70 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出生第 7d皮下注射 rh Epo 2 50 u/ kg.d,1次 / 2 d,每周 3次 ,用药共 5周 ;对照组未用 rh Epo。两组均口服维生素 E及铁剂。结果 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均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 (P<0 .0 0 1 )。治疗组早产儿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早期应用 rh Epo可防治早产儿贫血 ,减少早产儿输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胎龄<35周,体重<17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出生第7d皮下注射rhEpo 250u/kg.d,1次/2d,每周3次,用药共5周;对照组未用rhEpo.两组均口服维生素E及铁剂.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01).治疗组早产儿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rhEpo可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早产儿输血率.  相似文献   

11.
杨雪琳 《大家健康》2016,(4):174-175
目的: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及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早产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早产儿100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VtmB9(叶酸)、VtmE及铁剂的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并观察2组早产儿的NBNA评分、智力及运动发育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NBNA评分、智力及运动发育指数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及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产儿33例,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两组早产儿于生后4天起,口服维生素E15mg/d,维生素C 0.2g/d,铁剂自生后7天起两组均添加元素铁6mg/(kg·d)计算,疗程6周;治疗组于生后7天开始用国产rhEPO 600IU/(kg·w)隔日一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6周。结果:早产儿贫血发生率,RBC、Hb、中RBC的改变,对贫血早产儿输血的影响,血清铁蛋白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用rhEPO治疗早产儿效果好、且经济,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联合铁剂的治疗方法对早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小儿科门诊筛选81名心脾两虚型早产贫血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名和对照组39名。治疗组在口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的基础上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口服,每组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在干预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患儿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和12周后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在治疗4周后达高峰但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缓慢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联合铁剂治疗具有纠正早产儿贫血、改善机体一般状况的作用,可用于早产儿贫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博爱县中医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铁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5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且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及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tin,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早产儿(胎龄30-35周)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每天口服铁剂5mg/kg,维生素C 25mg,维生素E 25mg),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出生第7d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tin,EPO),每次250IU/kg,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持续用药4周。治疗期间避免诊断性抽血或输血,所有新生儿均观察至出生第7周,检测并分析治疗前后血常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BC、HCT及Hb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对照组上升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周治疗后RBC、HCT、Hb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PO治疗早产儿贫血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许国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49-1551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输血方法将152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79例,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每次输入悬浮红细胞制品1~2 U.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等水平,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和RBC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和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2.54%(2/79),低于对照组26.03%(1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分输血能有效纠正慢性贫血患者症状,节约血源,延长间隔时间,且并发症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罗江萍 《当代医学》2014,(13):54-55
目的:探讨3种防治方法对于早产儿贫血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早产儿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采用蛋白琥珀酸铁、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及蛋白琥珀酸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各组早产儿在体质量、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方面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铁剂组和rHu-EPO组(P〈0.05)。联合组早产儿治疗期间的输血例数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其余2组(P〈0.05),所需花费也远低于另外2组(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素对于早产儿贫血的防治安全有效,且可减少患儿的输血次数,大大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07-109
目的探讨对高危早产儿贫血患者选择蛋白琥珀酸铁+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危早产儿贫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3);对照组选择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法 ;观察组选择蛋白琥珀酸铁+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以及贫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早产儿的SF含量、铁含量、RBC含量、Hb含量以及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早产儿SF含量、铁含量、RBC含量、Hb含量以及HC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贫血发生率(12.12%)、治疗4周贫血发生率(3.03%)均低于对照组[(39.39%)、(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早产儿贫血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蛋白琥珀酸铁+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有效,增加患儿SF含量、铁含量、RBC含量、Hb含量以及HCT,贫血发生率降低,效果明显,最终对高危早产儿贫血患者的健康成长发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符茵  谢锦金  黄小霏 《广东医学》2002,23(7):753-754
目的 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 ,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方法 rhEpo 3 5 0IU/ (kg·次 ) ,2次 /周 ,皮下注射。治疗 18例胎龄 3 4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 2 0 0 0g的早产儿 ,并与 2 3例早产儿对照。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逐渐下降 ,但治疗组下降程度低 ,对照组下降程度高 ,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治疗组网织红细胞 (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治疗组输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rhEpo可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网织红细胞 ,可减少甚至替代输血需要 ,治疗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老年慢性病合并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老年慢性贫血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rhE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Hb、MCV、MCHC、SF、STIR方面改善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治疗老年慢性病贫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