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36例原发性PD患者进行疼痛问卷调查,予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Hoehn-Yahr(H-Y)分期、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简易疼痛量表(BPI)及神经性症状和体征的利兹评估(LANSS)评估。结果 136例PD患者中88例(64.7%)伴有疼痛。过去24 h平均BPI为(2.72±1.48)分。伴疼痛的PD患者中64例(72.7%)有骨骼肌痛,4例(4.5%)有肌张力障碍,15例(17.0%)有中枢痛,9例(10.2%)有静坐不能,22例(25.0%)有根性神经痛。其中LANSS≥12分者有11例(12.5%)为神经病理性疼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为PD患者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PD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效果差,发病机制不明确,焦虑是PD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于骨科术后疼痛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骨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一般镇痛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镇痛护理。总结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评估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评估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d、术后2d、3d疼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病情监测及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HAMA、HAMD、SAS、SD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护士为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提供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干预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且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疼痛评估量表应用于慢性非癌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对患者疼痛以及情绪的影响,为临床疼痛评估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84例慢性非癌痛患者为试验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评估干预(修订版),试验组患者在护理中予以疼痛评估量表进行干预。应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估2组患者的情绪变化,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率、止痛药减少率以及疼痛管理总体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止痛药减少率及疼痛管理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正性情绪指数高于对照组而负性情绪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非癌痛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疼痛评估量表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疼痛评分,改善患者情绪进而促进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10家中医药三甲医院初次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数据,运用简明疼痛调查量表(BPI)进行疼痛评估,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疼痛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160例近期未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62.5%为男性患者,65岁以上的患者为55.6%,75.6%临床分期为Ⅳ期,80.6%患者正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癌症患者在过去24 h疼痛平均程度为4分,疼痛最剧烈程度为6分;在疼痛对功能的干扰方面,总体干扰平均得分为4.94分,活动干扰及情感干扰得分分别为5.11分、4.69分;多因素分析中,正在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疼痛最剧烈程度(β=0.239,95%CI为0.267~1.285,P=0.003)。结论:寻求中医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疼痛负担总体处于轻至中度水平,疼痛对患者总体功能、活动、情感干扰产生中度影响;正在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出现爆发痛时疼痛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各类疼痛患者的评估及护理要点.方法:采取数字评价量表(NRS)、语言评价量表(VDS)、视觉模糊评分(VAS)、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及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对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的具有疼痛特点疾病的126例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采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日常活动、心理干扰,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进行疼痛程度分析,给予疼痛护理及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正确对患者疼痛状态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12月运用中西药联用的方法治疗心肌梗死后抑郁症 2 8例 ,并设立对照组 2 8例进行临床观察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6例心肌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病程大于 1周小于 1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2 8例。治疗组 :男 16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7±8)岁。对照组 :男 18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5± 8)岁。所有患者的心肌梗死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典型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学结果确诊。抑郁症量化评估标准采用综氏 (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 ,综氏抑郁量表超过 5 0分 ,汉密顿抑郁量…  相似文献   

7.
电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洪来  靳瑞 《中国针灸》2003,23(11):637-639
目的 :对比电针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提供较为规范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方法 :电针组应用电针疗法 ,以天柱、颈百劳、大杼为主穴 ,与牵引治疗作对照 ;每组各 60例 ;应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 ,对颈椎病患者疼痛进行客观量化。结果 :经治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痊愈 2 2例 ,显效 2 1例 ,有效 1 3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93 33 % ,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 (P <0 0 5)。结论 :电针治疗颈椎病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优于牵引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薰洗联合离心运动训练治疗非止点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中药薰洗联合离心运动训练治疗非止点性跟腱炎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5~50岁,中位数39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病程3~8周,中位数6周。中药薰洗,每次30 min,每日早晚各1次,共治疗4周。每日薰洗治疗结束后进行离心运动训练,根据锻炼时间及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共治疗1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跟腱疼痛程度,采用维多利亚体育研究中心跟腱评估量表评价跟腱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8例患者,3例因不能耐受疼痛而改用其他方法治疗,25例按要求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跟腱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12±1.01)分,(2.16±0.75)分,t=16.405,P=0.000],维多利亚体育研究中心跟腱评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高[(48.60±4.43)分,(72.92±4.46)分,t=-19.498,P=0.000]。25例患者均未出现跟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中药薰洗联合离心运动训练治疗非止点性跟腱炎,可以有效减轻跟腱疼痛、改善跟腱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窦静 《光明中医》2013,28(9):1930-1931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心理护理、增加舒适度,并结合穴位按摩、艾灸、中药涂擦等中医护理措施,对30例手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骨科患者进行系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本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术后麻醉解除后视觉模拟评分1~3分13例,4~6分12例,7~10分5例。术后3d视觉模拟评分1~3分25例,4~6分3例,7~10分2例。结论对骨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症状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科自2 0 0 0年0 1月~2 0 0 3年1 2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同的关节症状,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现作一介绍。1 主要功能障碍1 1 疼痛 疼痛常是患者最主要的主诉。临床上对疼痛的评估有言语评价量表、视觉类比法、数字量表、药物定量等。我们采用视觉类比法,其方法简单,能较准确的表达患者疼痛的程度,且可以量化。具体方法:取一直尺,从左端往右端均匀标有0~1 0 (或0~1 0 0 )刻度,告诉患者刻度0处代表无痛,刻度1 0 (或1 0 0 )处代表极痛,也即无法忍受的剧痛。让患者指出其目前所体验疼痛程度处于标尺的哪一处,记下所…  相似文献   

11.
郑玲娣 《中医正骨》2012,24(6):78-78,80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采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改善病房环境及疼痛护理等措施,对30例手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骨折患者进行系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本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术后麻醉解除后视觉模拟评分1~3分13例,4~6分12例,7~10分5例.术后3d视觉模拟评分1~3分25例,4~6分3例,7 ~10分2例.结论:针对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2例。采用VAS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疗效。结果:椎体成形术前22例患者VAS评分平均为7.2分,术后24h下降为3.0分,最后随访时为2.6分。其中13例患者的VAS评分降低≥4分,4例≥3分,3例≥2分,2例<1分。多数患者在手术次日感觉疼痛明显减轻,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1%。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安全有效,方法简单,可迅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7,(8):1032-1033
目的:应用复方夏天无与推拿、正脊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分5个年龄组观察患者,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口服复方夏天无,2片/次,3次/d,配合颈椎推拿、正脊综合治疗;治疗前、后用疼痛口袋评分尺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疼痛强度及疼痛缓解率进行评估,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VAS疼痛得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VAS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5个年龄组间的VAS得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0min 5个年龄组间的疼痛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估;综合治疗具有普适性,且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口服复方夏天无与推拿、正脊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梁钧梅  韦燕  施安丽  冉青珍 《新中医》2018,50(5):173-176
目的:观察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疼痛(C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气滞血瘀型CP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的SAS评分为(43.75±7.92)分,低于治疗后的(32.75±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21,P0.01)。治疗后患者WHOQOL-BREF各项条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晕针、滞针等不适症状。结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能有效缓解气滞血瘀型CPP患者的疼痛,减轻焦虑,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腰腹肌训练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腰腹肌训练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患者50例,男3例、女47例。年龄52~89岁,中位数75岁。其中49例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自发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2、4、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患者腰背部疼痛进行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8周参照朱华拟定的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由治疗前(7.02±0.67)分降至治疗开始后2周(3.72±0.29)分、4周(1.96±0.60)分、8周(1.00±0.58)分。治疗开始后8周运动功能评分由治疗前(3.60±0.61)分降至(1.14±0.35)分。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发生褥疮,其余患者均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常规抗骨质疏松疗法联合腰腹肌训练能明显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予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以VAS量表评估患者腰痛改善情况,以ODI量表评价患者腰部功能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结果:疗程结束后,60例患者腰痛VAS评分为(2.2±0.7)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7.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腰部功能缺损ODI评分为(12.7±5.5)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4.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患者治愈24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适,安全性良好。结论: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或消除腰部疼痛,提高腰部功能,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温灸刮痧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前者行常规刮痧疗法,后者行温灸刮痧疗法,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以及经4次治疗后(隔3 d治疗1次)的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及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MPQ、N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GC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PQ、NP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灸刮痧技术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提高其日常生活舒适度,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指导护理干预时机及措施,有效管理患者疼痛,达到舒适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数字疼痛评定量表,对192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后1 h、4 h、8 h、24 h、48 h进行疼痛评估,了解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混合痔术后8 h内72.73%患者疼痛评分3分以内,27.27%评分4分,24 h、48 h疼痛评分4分及以上者分别为85.7%及97.4%。肛瘘术后8 h内78.95%患者疼痛评分3分以内,21.05%评分4分,24 h、48 h疼痛评分4分及以上者分别为97.37%及100%。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等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腰麻下肛肠疾病术后疼痛自术后8 h开始,91.5%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4分,98.7%术后48 h疼痛评分≥4分;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手术方式、年龄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医护人员应根据其手术术式、年龄等及时进行疼痛评估,适时给予疼痛干预及实施疼痛管理,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肩脊同治”理念指导下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运用“肩脊同治”理念指导下手法治疗,均隔日1次,疗程4周。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状况(PPI);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并评定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计算复发率。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剔除1例,最终60例完成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愈显率为90.00%(27/30),对照组愈显率为66.67%(20/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评分(PRI、VAS、PPI)、肩关节功能评分(Melle评分量表中总分及各项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评分(PRI、VAS、PPI)、肩关节功能评分(Melle评分量表中总分及各...  相似文献   

20.
包承东 《新中医》2015,47(9):198-200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量针刺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面瘫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1、2、3、4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1~4组均针刺合谷穴,给予不同刺激量,并作常规面瘫针刺处理,对照组则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药物处理。评估5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不同针刺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面瘫患者恢复进程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100%,观察1组与观察3组均为9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同1、3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1~4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其中观察2组H-B量表评分上升幅度为(18.0±4.5)分,TFGS量表评分上升幅度为(7.0±0.8)分,DNFG量表评分上升幅度为(9.5±8.4)分,与其他4组上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进针方向及行针时间均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产生影响,且以逆经脉斜向进针,行针时间5 s的针刺方案疗效更佳,患者面部神经及肌肉恢复速度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