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系统可编程模拟电路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美国 L attice公司生产在系统可编程器件系列的最新产品——在系统可编程模拟电路器件 isp PAC系列芯片的组成和性能特点。以 isp PAC器件替代传统的运放、有源滤波器等传统器件 ,几乎不必外接电阻电容等元件 ,并且具有优良的电路性能。应用 i Sp PAC器件能加快设计过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易于维护。研究 isp PAC应用电路 ,设计并验证了 isp PAC脉冲平衡调制电路 ,其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可编程模拟电路器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美国Lattice公司生产在系统可编程器件系列的最新产品-在系统可编程模拟电路器件ispPAC系列芯片的组成和性能特点。以ispPAC器件替代传统的运放、有源滤波器等传统器件,几乎不必外接电阻电容等元件,并且具有优良的电路性能。应用ispPAC器件能加快设计过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易于维护。研究ispPAC应用电路,设计并验证了ispPAC脉冲平衡调制电路,其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可编程器件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系统可编程技术的特点,以及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的内部结构。最后通过一个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实例介绍了在系统可编程器件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PCMICA卡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地设计PC卡接口电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EDA技术的发展和PLD的应用,改变了数字系统的设计程式,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EDA软件工具及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为数字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非常方便灵活的工具和手段.特别是在系统可编程技术的问世,使整个硬件系统设计如同软件一样易于修改,在一切可编程领域,都将有在系统可编程芯片的应用.综述了EAD技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说明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可编程ASIC和先进的EDA技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光电位置敏感器件(PSD)是一种可直接对其光敏面上光斑位置进行检测的光电器件,基于PSD可以构成多种非接触的高精度动态位移监测仪器。在PSD器件使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克服温度的影响,以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分析了光电位置敏感器件(PSD)的温度特性,表明测量范围较宽时,传感器的输出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并且成非线性。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共轭梯度算法的光电位置敏感器件温度补偿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共轭梯度算法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特点,通过训练使神经网络建立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传感器输出与其实际感受的电压值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光电位置敏感器件温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消除温度的影响,而且能在神经网络的输出端得到期望的线性输出。  相似文献   

7.
针对实际应用的需要,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了抢答器.该抢答器单元电路的软件设计分别利用原理图设计、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完成.设计了控制主电路、数字显示电路、倒计时显示、违犯规定电路、编码译码电路功能,并利用美国Altera公司的MAX PLUSII工具软件完成了编译仿真验证;硬件选择Altera的MAX74000S系列的EPM7128LC84 15芯片来实现抢答器的系统功能.该抢答器具有很强的功能扩充性,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 isp PAC2 0实现分布式测控系统 ,主要由 isp PAC2 0和 AT89C51单片机构成 ,能够完成对被测对象温度的控制 ,并通过 RS-485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讯 ,将控制温度传输到上位机。它具有控制温度的设置和显示 ,实时温度的控制 ,控温信号的输出等功能。与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相比 ,它的控制精度较高 ,温度控制范围可调整 ,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能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相应的编程软件, 并结合实例说明了用ISPSynario 软件和ISP 数字系统实验板开设数字电路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可擦除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是美国Altera公司于80年代中期首先推出的一类新型可编程逻辑器件,作者分析了EPLD的结构特点,介绍了EPLD器件的应用开发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IC卡车辆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IC卡车辆管理系统中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检测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和一定的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一种基于SD卡技术实现无人机载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其核心为利用SD卡作为载体,采用AVR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将机载设备关键的状态信息及监测结果实时存入SD卡中,事后利用分析软件对SD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以文件形式存入计算机中.描述了单片机与设备分系统RS422接口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案.与SD卡之间SPI接口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案和分析软件的设计实现.系统在某机载项目中进行了实际的应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该系统有效地完成了无人机载光电仪器的状态监测与记录,记录的数据为设备的维修与日常维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I2 C总线的技术规范 ,针对总线器件在工控机中的应用 ,分析了ISA总线模拟I2 C总线的几个要点 ,探讨了ISA总线模拟I2 C总线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方法 ,最后给出了I2 C总线器件作为被控器的具体实现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 :电路稳定可靠 ,简单实用 .  相似文献   

14.
针对力觉主手力控制中接触刚度时变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含有速度闭环的自适应力/位混合控制算法.通过构造系统特定的标量函数,证明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自适应参数更新律,使得在该控制律和更新律的共同作用下追踪力误差是有界的,力误差的导数是平方可积的.利用Barbalat引理证明了该控制算法具有全局渐近稳定性.给出了主手力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不同频率正弦力信号进行了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样频率的力信号,所提出的方法跟踪误差小于常规阻抗控制方法,整个控制系统稳定并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实验分析了控制律中各关键参数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语音卡的语音信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I技术是计算机与通讯相互融合的技术,利用CTI技术开发并实现了基于语音卡的语音信箱系统。详细说明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划分及实现细节。该系统实现了录制和收听留言等基本功能,同时扩充了网络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自由设定,使得留言的收听更加方便。预留的短信接口模块增加了系统的扩展性,方便系统的功能升级。  相似文献   

16.
将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CMAC)神经网络应用于动载体光电稳定跟踪控制系统设计,分别构建CMAC学习算法网络和CMAC控制网络,泛化参数取4,采用δ学习算法调整网络权值,为评估所构建的CMAC网络对目标系统的逼近能力,选定一个非线性系统作为对象,以连续方波为输入信号进行仿真。仿真数据显示,输入信号发生跳变经0.15s后输出信号的稳态误差为0。选用直流力矩电机和分辨率为767×10-6 rad的光电编码器构建动载体三轴姿态稳定控制实验装置。结果表明,构建的以CMAC神经网络为核心的控制器在此实验装置上实现的姿态稳定误差为870×10-6 rad。  相似文献   

17.
给出增量型光电编码器在活性石灰生产线控制系统中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并使用FameView对料车上料进行画面监控,针对增量型光电编码器在应用中存在的常见故障,提出了解决方案。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增量型光电编码器在该系统中运行稳定且实时可靠。  相似文献   

18.
基于IC卡的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机房手工收费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提高机房管理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建立基于IC卡的智能化机房收费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分析了目前机房管理系统的3种实施方案既纯软件方式、门禁方式和纯硬件方式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纯硬件方式所开发的IC卡机房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并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软件实现方案,最后分析了该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设计方案.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详细地叙述了数字式IC卡电度表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基本功能,该电度表不仅具有低工功耗、低成本的特点,过流、过压及漏电保护功能,而且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最后详细地介绍了电能计算、精度补偿、周期补偿的原理及算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A kind of photoelectric system that is suitable to measuring and to testing the damage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intelligent structure was presented. It can measure the degree of damage of the composite intelligent structure and it also can tell us the damage position in the structure.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two parts : software and hardware. Experiments of the damage detec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structure with the photoelectric system were performed, and a series of damage detection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well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easure and test are evident. Through all the experiments, the damag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test system are approved to be real-time, effective and reliable in the damage detection of the composite intelligent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