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AF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HCC),分别应用PCR-RFLP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化或/和慢活肝病变,且HBsAg表达率96.3%。32例HCC中检出8例P53蛋白阳性(25%),这种改变与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无明显关系,而与HCC发生年龄有关;32例HCC组织中有2例p53基因第249号编码子突变(6.25%),明显低于AFB1高含量区HCC,而与台湾、日本等AFB1低含量区报道一致,提示:成都地区HCC与HBV感染确有密切关系;p53改变在HCC发生上有一定作用,但是多数HCC并无p53基因突变又提示HCC发生尚涉及其它复杂机制;HBV在HCCp53基因改变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分别应用PCR-RFLP 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 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 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其病因与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AFB1)摄入有关。主要涉及到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在许多HCC中都可以检测到重要的抑癌基因-p53基因的异常,说明p53基因突变与HCC关系十分密切。自199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CC与p53基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报道,笔者对p53基因的改变特点及与HCC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1人类野生型及表达产物人类p53基因位于染色体17p13上,长2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p53基自除了外显子1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HCC患者的肝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突变p53基因、p53蛋白和HBX的检测并作比较,以助评估它们与HCC发生的关系。方法:从HCC患者肝组织和PBMC中提取DNA,用PCR/SSCP和PCR/RFLP法分析p53基因突变。HCC中HBx与p53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HCC标本35.8%(5/14)显示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发生在249密码子。同样的PBMC标本中亦测到p53基因第7外显子有突变。免疫组化分析HCC肝组织中p53蛋白检出率为28.6%,而HBx在大多数标本中均有表达。结论:在HCC,p53基因突变热点在第7外显子,p53基因突变率与p53蛋白检出率均约30%~40%,HBx较善遍地存在于所测的HCC标本中。这提示p53蛋白与HBx蛋白相互作用可能是HC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VEGF,p53和p21ra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HCC病理分级,转移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HCC的癌组织中的VEGF,p21ras和p53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VEGF,p21ras和p53三者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VEGF的表达与p21ras和p53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肝细胞癌(HCC)中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收集86例HC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研究了p53基因的突变情况。86例HCC中,p53基因的突变率为36%,其中,密码子249的突变率为33.7%,1例SSCP和RFLP均提示密码子249存在突变者经DNA序列分析显示密码子249的第三个碱基发生了AGG/ArgAGT/Ser突变。以上结果提示,HCC中,p53基因的突变主要以点突变为主,主要发生在密码子249,其突变率、突变谱和突变方式与启东等HCC高度流行区相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与p5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Zhu Z  Zhu M  Ni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32-1336
目的研究p33ING1b与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率.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51例癌旁肝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p33ING1b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了28例配对癌及癌旁肝组织中ING1b基因两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有异常泳动条带的DNA片段分别克隆测序.结果在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2.1%和57.9%,p33ING1b、p53表达均呈阳性者有19例(33.3%),且两者在癌组织中阳性分布区域相同;p33ING1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r=0.783, P<0.01);配对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33ING1b蛋白在13例癌旁肝组织及2例正常肝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5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35例(61.4%)HBV X蛋白呈阳性,其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肝癌,在51例癌旁肝组织中检出HBV X蛋白阳性者39例(76.47%),癌组织中HBV感染与p33ING1b、p53蛋白表达均有关(P<0.01);PCR-SSCP结果表明,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突变率较低为7.1%(2/28).结论 p33ING1b、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33ING1b的存在可能还有其他不依赖p53蛋白的途径;HBV感染与p33ING1b、p53蛋白表达均有关;基因突变不是p33ING1b丧失抑癌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清p53抗体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突变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血清p53抗体是机体对突变型p53蛋白产生免疫应答的产物。Crawford首先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发现p53抗体,随后,相继在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膀胱癌、卵巢癌等患者血清中检测到p53抗体。研究进一步发现,p53抗体生物学意义与p53基因相同,  相似文献   

9.
马志敏 《浙江医学》1999,21(3):129-130
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价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因素,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53、p21蛋白,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7%(30/45),p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4.44%(29/45)。在联合检测中,p53、p21蛋白阴性组生存宰明显高于p53、p21蛋白阳性组(P<0.05)。说明在原发性肝癌中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和p21蛋白的检出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浆循环核酸p53突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海丹  斯晓明  吕韶敏  任军 《医学争鸣》2002,23(12):1100-1102
目的 研究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浆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 ,探讨其突变检测诊断肝癌的可行性和价值 .方法 肝脏疾病患者 6 1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36例 ,良性组为肝血管瘤、肝囊肿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 2 5例 ,提取血浆DNA,采用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5 & 6 ,7和 8(E5 & 6 ,E7和 E8)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 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 .结果 肝恶性肿瘤患者 36例血浆提取的 DNA扩增出E5 & 6 ,E7和 E8例数分别为 10 ,36和 35 ,良性组对应为 0 ,6和 4例 . DHPL C检测到 4 / 36例 E5 & 6突变 ,12 / 36例 E7突变 ,未检测到 E8突变 ,良性组检测到 2 / 2 5例 E7突变 .结论 良恶性组间扩增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P<0 .0 5 ) ,p5 3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关 ,HBs Ag+肝癌患者 p5 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 HBs Ag- 肝癌患者 (P<0 .0 5 ) ,循环核酸 p5 3突变检测有望成为肝癌高危人群特别是乙型肝炎感染和携带者预警或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组织中p53与Ki67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与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25例胃癌组织中p53与 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25例胃癌中乳头状腺癌 - 管状腺癌(分化较好)14例,低分化腺癌 - 印戒细胞癌(分化较差)11例. p53与Ki67随胃癌的分化程度降低和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递增(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53高表达与胃癌组织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且p53与Ki67在胃癌中存在相关差异,通过检测p53与Ki67的表达,有助于胃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测定各种肝病患者血清AFU的活性,结果肝细胞肝癌(HCC)组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1)、肝炎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提示血清AFU活性的测定有助于HCC,尤其是AFP阴性的HCC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 p53 腺病毒治疗晚期难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超声导入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7 例晚期肝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 p53 腺病毒(rAd-p53),每次剂量1×1012VP或2×1012VP,每周 1 次,4 次 1 疗程,治疗后选择完成 1 个疗程及以上,并符合基因治疗入选标准者 38 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病理学检查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彩超结果示:肝脏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 4 例患者肿块缩小明显(>50%);16 例患者肿块周边和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一般状况改善,Karuafsky 评分明显提高[术前(55.79±11.30)vs术后(61.05±21.64),P<0.05].11 例患者行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7 例可见肿瘤组织纤维化伴淋巴细胞浸润及肿瘤组织明显变性坏死.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一过性自限性发热.结论 超声引导瘤内注射既能控制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又能对基因药物疗效进行影像学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和p5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海荣  李宏  田凤丽  马麦生 《医学综述》2007,13(20):1563-1565
原发性肝细胞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HBx作为一种反式激活因子,其主要通过反式激活作用影响信号转导,抑制细胞DNA修复,影响细胞凋亡等导致肝癌发生;而p53基因作为抑癌基因,当发生突变时,突变型p53基因就可能导致肿瘤发生。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HBx和p53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抑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p21基因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用bcl-2、p53和p21基因蛋白抗体对55例肝细胞癌合并结节性肝硬变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基因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基因蛋白在HCC和结节性肝硬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7%(40/55)和36.4%(20/55),两者存在差异(P<0.05);p53蛋白在HCC中表达率为54.5%(30/55),而肝硬变组织均呈阴性表达,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p21蛋白在HCC和结节性肝硬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6%(35/55)和38.2%(21/55),两者无差异(P>0.05);而bcl-2、p53和p21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HCC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另外,在随访29例HCC患者中发现生存率短组(6个月至1年)的16例中,bcl-2、p53和p21的共同表达率为50%(8/16)。研究结果提示:HCC的发生、发展与bcl-2、p53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突变有关;bcl-2、p53和p21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对HCC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bcl-2、p53和p21蛋白过度表达反应了HCC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因而可作为HCC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60例确诊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相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中位值,34.1ng/mL与15.9ng/mL,P〈0.001)。血清MIF水平与血管侵犯(P=0.014)、进展的临床TMN分期(P=0.037)及转移(P=0.026)密切相关。血清MIF高(〉34.1ng/mL)的患者2年生存率较血清MIF低的患者(≤34.1ng/mL)明显降低(59%与28%,LogRank为6.02,P=0.014)。多因素分析表明MIF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IF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提示MIF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可作为反应肿瘤侵袭及预后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60例确诊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相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中位值,34.1ng/mL与15.9ng/mL,P〈0.001)。血清MIF水平与血管侵犯(P=0.014)、进展的临床TMN分期(P=0.037)及转移(P=0.026)密切相关。血清MIF高(〉34.1ng/mL)的患者2年生存率较血清MIF低的患者(≤34.1ng/mL)明显降低(59%与28%,LogRank为6.02,P=0.014)。多因素分析表明MIF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IF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提示MIF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可作为反应肿瘤侵袭及预后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胡文秀  郝静云  韩志强 《医学综述》2011,17(19):3007-3009
目的检测人肝细胞肝癌中是否存在干细胞,以及p53在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17例肝癌组织的HepParl、OV-6、p53的表达。结果肝内干细胞散在分布于癌组织中或在肿瘤结节边缘成单排或双排索状分布。肝内干细胞呈HepParl、OV-6阳性,肿瘤细胞呈HepParl阳性,OV-6阴性。在117例肝癌患者中,p53分别在38例的肿瘤细胞、36例的干细胞中高表达,表达有一致性(Kappa=0.526,P=0.000)。结论肝细胞肝癌可能是在肝内干细胞长期突变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19.
p53基因突变和p16基因缺失与肝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娟  刘媛 《医学争鸣》2007,28(2):160-162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和细胞核中p16基因缺失的机率,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采用聚合酶联链式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p16,对其突变和缺失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患者有无肝组织以外转移来对比差异性.结果:33例肝癌患者中,有17例结果显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有转移病灶组18例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病灶组15例.结论:血浆p53基因突变和p16基因缺失与肝癌的发生、与疾病的轻重及病灶转移有相关性,突变机率在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