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银屑病使用清热解毒类方剂治疗的用药规律,预测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的常用药物组合,针对最常用药物组合,分析其单用及合用的擅治证型和临床常用剂量,并探讨其分用与合用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中使用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处方中所用的中药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分析,基于关联规则,选择具有较高置信度和较高支持度的药物组合,检索筛选其活性成分和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经过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162篇,包含处方129首,涉及中药159味,累计使用频次1 448次,生地黄、土茯苓、赤芍、牡丹皮、甘草等高频药物21味,其中以清热药、苦寒药居多,大多归入肝经;关联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关联性较强的药物组合为“生地黄-赤芍”;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网络药理学得到生地黄的潜在活性成分17个,与银屑病相关靶点79个,赤芍的潜在活性成分15个,与银屑病相关的靶点91个,“生地黄-赤芍”与银屑病相关的靶点114个,“生地黄-赤芍”所富集的信号通路包含了两者共有的多条经典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等。结论 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中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生地黄-赤芍,单用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来治疗单一证型银屑病,组合使用则可能通过多个成分干预多个靶点、进而调控多条银屑病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对不同证型或多证型的银屑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09—2020年治疗克罗恩病方剂,并建立网络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次、频率、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此次共收集方剂126首,涉及中药共166种,高频中药为白术(49.2%)、茯苓(42.9%)、白芍(33.3%)、...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以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试验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建立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药数据库,然后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60篇,方剂483首.经频数统计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延胡索方剂的深入挖掘,分析组方规律,为推广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延胡索的方剂,并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后,实施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并应用Cytoscape3.7.2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筛选出908首含延胡索的方剂,涉及病证112种,其中高频病证为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疝气作痛,配伍的高频药物主要为当归、肉桂、白芍、木香,功效类别以活血化瘀药、补虚、理气药为主,药味多为辛、苦、甘,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物归经主肝、脾、心、肾经;且延胡索与当归、白芍、肉桂、木香、香附具有密切配伍关联;对高频病证和性味归经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延胡索在不同病证和配伍中可发挥不同功效。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延胡索方剂组方规律,为延胡索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探索其后续方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威灵仙方剂的深入挖掘,分析组方规律,为推广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威灵仙的方剂,并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后实施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并应用Cytoscape3.7.2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筛选出708首含威灵仙的方剂,涉及病证51种,其中高频病证为风湿痹症、百杂疮肿、四肢痉挛、痰饮、便秘;配伍的高频药物主要为当归、防风、羌活、川芎,功效类别以解表药、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味多为辛、苦、甘,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物归经主肝、脾、心、肾经;且威灵仙与当归、防风、羌活、川芎、白芷、甘草和独活具有密切配伍关联;对高频病证和性味归经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威灵仙在不同病证和配伍中可发挥不同功效。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威灵仙方剂组方规律,为威灵仙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探索其后续方剂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用药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以“黄褐斑”和“中药”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近10年相关文献,对临床上治愈率达70%的治疗黄褐斑的方剂进行整理,并对文献中的治疗方法、高频药物、药物配伍、用药剂量、疗程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治疗黄褐斑的方剂277首,其中内服方剂173首、外用方剂104首;用药方式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为中药内服(31.28%),其次是内服联合面膜外用(23.08%);在药物统计分析中,内服方剂用药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是当归、茯苓和川芎;中药外敷方剂中,用药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是白芷、茯苓和白及。药物剂量、疗程、不良反应均因病因、用药以及个人体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 中医治疗黄褐斑时,以内服和面膜外敷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多选择活血化瘀药和补血药调节机体,合并中药面膜外敷、针灸、围刺等治疗方式同时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毒性中药的使用情况以及高频毒性中药的配伍减毒规律,为规避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以“配伍减毒”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界面进行检索,人工筛选文献,用SPSS Clementine 12.0对其进行频数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 归纳总结符合纳入标准的282篇文献,共涉及45味有毒中药,研究较多的有附子、雷公藤、马钱子和关木通。其中与附子配伍减毒中药有17味,与雷公藤配伍减毒中药有25味,与马钱子配伍减毒中药有19味,与关木通配伍减毒中药有14味,与四者均有配伍具有减毒作用的中药有16味,其中甘草出现频数最高(139次);从中药功效类别看,配伍减毒中药中补虚药和清热药占比最多。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毒性中药的应用情况和高频毒性中药配伍减毒用药规律,对毒性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开展配伍减毒机制和用药规律研究提供指导,为国家自然科学“有毒”中药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1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 30的高频药物共28种,其中黄芪(143次,66.5%),茯苓(113次,52.6%),丹参(97次,45.1%),山药(86次,40.0%),当归(73次,34.0%)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11次,39.2%)、平(10次,35.7%)为主,五味中甘味(23次,50.0%)为主,归经中肝经(16次,20.0%)、脾经(14次,17.5%)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912次,39.3%),活血化瘀药(307次,13.2%),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2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上可与苦寒药丹参,甘平药茯苓等组合使用,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10.
郑丽  刘明  孙雪林 《中国药房》2023,(5):591-594+619
目的 对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探究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整理并统计所有方药的信息,包括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利用R语言对各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68篇,涉及中药169味,总使用频次3 919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大黄、茯苓、熟地黄、党参、丹参、川芎,药物性味以温药、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肝、肾为主,功效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攻下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类结果划分为1、2、3层,其中黄芪和当归簇集分类始终相同。结论 肾性贫血治疗用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其中黄芪和当归在核心组方中处于中心位置,不可或缺;用药规律主要以补气、养血、健脾和化湿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特点辨证论治,在核心组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探讨流行性感冒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以"流行性感冒"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查找2009年1月-2019年1月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0篇,使用Excel 2013、SPSS 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方剂中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频数分析发现,在290例临床治疗文献中,单味中药甘草(204,70.34%)、连翘(168,57.93%)和金银花(151,52.07%)出现频率最高;在性味统计中,寒(16次,53.33%)、苦(19次,42.22%)最为常见;归经中肺经(25次,32.47%)、心经(14次,18.18%)最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8组;聚5类为系统聚类分析中的核心组方。结论 对临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临床处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流行性感冒疾病最关键的药物配伍以及高发证型,对于减少临床大处方用药和开发新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TIA)的用药特点分析。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主题"短暂性脑缺血+临床"+全文"中药"进行高级检索,对1977-2019年与中医药治疗TIA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筛选分类,筛选出相关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制剂,将其药味录入Excel表数据库中,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67首方剂中,共涉及125种中药,使用频次≥10的中药共19种,以川芎(38次,56.72%)、丹参(33次,49.25%)、当归(26次,38.81%)、红花(25次,37.31%)、黄芪(25次,37.31%)、天麻(25次,37.31%)最为常见;对用药频率≥2的中药进行统计,中药治疗TIA在用药类别上以采用活血化瘀药(174次,28.90%)、补虚药(135次,22.43%)、平肝息风药(74次,12.29%)居多;药性以"温(200次,33.50%)、平(157次,26.30%)"为主,五味以"甘(303次,32.41%)、苦(278次,29.73%)"较多;归经中归肝经(426次,29.20%)的中药较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个支持度较高的中药组合,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聚类。结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TIA的治疗,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类为主,清热药等为辅助,着重选择药性偏温,味甘并归肝经的中药,临床可着重考虑川芎、当归、丹参、红花、黄芪等中药的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总结中药外治各类小儿发热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以“中药外治”和“小儿发热”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2010年1月-2019年12月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归纳总结引起小儿发热疾病种类及外治方法、用药情况、药物类别、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外用疗程、给药频次、部位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筛选出214篇临床中药外治小儿发热的文献;使用中药外治的小儿发热疾病以外感及肺炎为主,治疗方法以药浴、足浴、灌肠、穴位贴敷居多,多使用柴胡、荆芥、薄荷、石膏、青蒿等中药,用药以解表药、清热药为主,以寒性、辛味,归肺经为主。核心药对以解表药与清热药为主。治疗时常以3 d左右为1个疗程,用药频次以每日1~2次居多,用药部位与给药方式密切相关。结论 外治小儿发热以解表药、清热药为主,多选择药性偏寒,味辛并归肺经的中药,临床可着重考虑柴胡、青蒿、薄荷、荆芥、石膏等中药的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11月临床治疗FD的相关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规范中药信息后运用WPS Office进行处方用药规律分析,包括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在TCMSP数据库检索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FD作用靶点;运用Venny取核心药物与FD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制作“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PPI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处方274首,包含179味中药。使用频次≥34的有24味中药,甘草以196次位居第一;四气中温性药、平性药和寒性药使用频次最高;五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辛味药、苦味药和甘味药;归经以脾经、胃经和肺经为主;功效中频次最高依次是燥湿化痰、清热解毒和疏肝解郁;二项关联规则表明白术-茯苓支持度最高,三项关联规则茯苓-(白术、甘草)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3类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表明甘草、白术、茯苓、党参和柴胡在处方中至关重要;综合FD病机、药物功效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甘草、白术和党参为核心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芒柄花黄素和黄豆黄素等,核心靶点为AR、ESR1、MAPK1、F2、SLC6A4、IL-2、IL-4、IL-6、IL-10等,主要信号通路为PI3K-AKT、AGE-RAGE和HIF-1等。结论 核心药物可针对FD脾虚气滞的病机健脾益胃、理气导滞,其余高频药物在配伍中发挥燥湿、化痰、清热、解郁等改善兼症作用。同时其治疗FD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交互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脾虚证诊断信息数据挖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时所要运用的证候信息复杂繁多,而数据挖掘能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脾虚证的诊断研究当中,计算1564例病人证候及证候组对脾虚证诊断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参数建立一个自变量-证候(x)和应变量-证(y)的数学模型,为今后辨证的现代化、计量化、智能化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叶天士治疗疑似肝癌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 查阅《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治疗疑似肝癌验案中有效中药组方,建立中药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研究。结果 本研究纳入有效处方64首,涉及中药129味。其中高频药物为当归、茯苓、川楝子、桃仁、小茴香、香附等;中药四气以温为主,平、寒次之;中药五味以辛为主,苦、甘次之;中药归经主要归脾经,其次为肝、心二经;关联规则得到22条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共得到8类药物;核心处方是以金铃子散和暖肝煎为基础方加减。结论 叶天士治疗疑似肝癌病以温阳扶正、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可为肝癌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推动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8-2022年以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中药方剂,对方剂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关联规则进行分析,获取核心药对。通过中医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核心药对的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基于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核心药对-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Venny平台获取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DAVID6.8数据库进行机制分析。结果:筛选得到方剂100首,药物176味,其中使用频次≥15共26味;关联度规则挖掘出辛夷-苍耳子-夏枯草置信度最高。对“辛夷-苍耳子-夏枯草”进行网络药理分析,活性成分主要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关键靶点有IL-6、TNF、AKT1、VEGFA、CASP3等,GO富集分析结果共计925条,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主要的核心药对为“辛夷-苍耳子-夏枯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腺样体肥大,其机制可能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生物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8.
决策树和神经网络是经典的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介绍这两种常用分类技术及其在中医诊断模型构建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算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研究者在选择算法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